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44篇 |
免费 | 804篇 |
国内免费 | 5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2篇 |
大气科学 | 573篇 |
地球物理 | 569篇 |
地质学 | 1393篇 |
海洋学 | 448篇 |
天文学 | 75篇 |
综合类 | 301篇 |
自然地理 | 35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145篇 |
2021年 | 184篇 |
2020年 | 156篇 |
2019年 | 156篇 |
2018年 | 163篇 |
2017年 | 145篇 |
2016年 | 189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207篇 |
2013年 | 147篇 |
2012年 | 138篇 |
2011年 | 141篇 |
2010年 | 157篇 |
2009年 | 136篇 |
2008年 | 117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159篇 |
2001年 | 116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88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85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A spectral mixture model analysis of the Kuroshio variability and the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Kuroshio and the East China S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r understanding more about the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Kuroshio and the East China Sea,We studied the variability of the Kuroshio in the East China Sea(ECS) in the period of 1991 to 2008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circulation model,and calculated Kuroshio onshore volume transport in the ECS at the minimum of 0.48 Sv(1 Sv ;106 m3/s) in summer and the maximum of 1.69 Sv in winter.Based on the data of WOA05 and NCEP,The modeled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Kuroshio transport east of Taiwan Island decreased since 2000.Lateral movements tended to be stronger at two ends of the Kuroshio in the ECS than that of the middle segment.In addition,we applied a spectral mixture model(SMM) to determine the exchange zone between the Kuroshio and the shelf water of the ECS.The result reveal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coefficient of-0.78) between the area of exchange zone and the Kuroshio onshore transport at 200 m isobath in the ECS.This conclusion brings a new view for the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Kuroshio and the East China Sea.Additional to annual and semi-annual signals,intra-seasonal signal of probably the Pacific origin may trigger the events of Kuroshio intrusion and exchange in the ECS. 相似文献
62.
63.
根据AutoCAD和ARC/INFO可转换因素,在AutoCAD和ARC/INFO环境下,通过LISP和SML、AML语言对AutoCAD与 ARC/INFO转换部分进行重新组合和构造,制作数据转换的工具,自动将 AutoCAD数据转入ARC/INFO,建立GIS。 相似文献
64.
冲绳海槽中段西陆坡下缘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海洋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发育在有机质供应充分、沉积速率快、热流值较高、水深大于300m的大陆斜坡和活动边缘的增生楔发育区;沉积物类型主要以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和浊积岩为主。似海底反射层(BSR)和极性反转是识别天然气水合物层的关键标志。冲绳海槽中段西陆坡下缘水深大于1000m;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粉砂质泥和泥质粉砂,在部分层位见浊积层。与东海陆架相比,西陆坡下缘的有机质含量、沉积速率的热流值都较高,其范围分别为0.75%~1.25%、10~40cm/ka和70~437mw/m2;单道地震剖面具有明显的似海底反射层(BSR)和极性反转特征,因此,推断冲绳海槽中段西陆坡下缘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层。 相似文献
65.
郯庐断裂北带地区主要构造单元壳幔结构特征与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东北地区的地学断面及其相关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郯庐断裂北带地区的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与不同地壳构造单元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北带两侧的壳幔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断裂带本身的发育与壳幔结构变异带关系密切;断裂的活动特点及分段明显受到地壳介质力学特性影响;郯庐断裂北带地区软流层的起伏与地貌形态呈明显的镜像关系,前者还制约着不同地壳构造单元的构造活动性及变形方式;郯庐断裂北带地区南、北两端地震较为活跃地段均与壳内低速 高导层发育地段相对应的事实,证明了刚性地块中壳幔结构较为复杂的活动断裂段是构成中强地震的主要控震构造. 相似文献
66.
67.
68.
对全方位机器人在完全未知动态环境下实时路径规划和针对移动障碍物的避障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矢量化路径描述方法,并将其与Bug算法思想相结合来解决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机器人的初始路径由其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生成,其运动过程是:首先沿初始路径行进,以规定间隔扫描当前环境,判断是否有障碍物阻挡当前路径,并检测障碍物的位置、移动方向和速度等信息;然后根据障碍物信息和机器人安全距离计算路径中间点,并插入中间点更新路径以实现避障。本文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结果是以矢量形式进行描述及保存的,降低了对路径存储空间的需求,且按规划结果行进时只需要考虑直线移动距离和转动方向,简化了全方位机器人的控制。仿真结果说明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
文章基于山东半岛岩溶洞穴(上小峰洞)一根长约41 cm的石笋SD1的铀系测年和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138. 0~125. 8 ka B. P.平均分辨率为30年的石笋δ18O 和δ13C时间序列,并据此讨论了倒数第二次冰消期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特征及与全球变化的联系.在倒数第二次冰消期,上小峰洞石笋( SD1)δ18O的变化与中国南方石笋δ18O的变化具有类似的阶段变化特征,进一步确认了冰消期北大西洋气候对亚洲季风的重要影响.通过对山东石笋高分辨δ18O记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该记录存在显著的约60年、 75年和1620年周期,表明太阳活动和北大西洋涛动与该地区气候变化有紧密的联系.同时,通过对比东亚季风区高分辨率石笋记录,认为在倒数第二次冰消期为"两步冰消"的变化特征.除此之外,上小峰洞石笋碳酸盐δ18O冰期和间冰期平均值的差异仅为0. 7‰,远小于内陆洞穴石笋碳酸盐δ18O冰期和间冰期平均值的差异(羊口洞约为1. 4‰,董哥洞约为2. 2‰,三宝洞约为2. 4‰).这一显著差异可能主要源于海岸线迁移造成的海陆格局的变化对区域季风降水及降水氧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影响;并且冰期-间冰期海平面变化对近海环境记录、大陆架下垫面、海洋沉积物气候指标等都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0.
卡尔曼滤波在InSAR噪声消除与相位解缠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相位解缠作为InSAR技术中的关键步骤,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通常的相位解缠方法在相位解缠前首先必须进行噪声消除,而卡尔曼滤波将相位解缠问题转化为状态估计问题,实现了相位解缠与噪声消除一并处理,成为一种相位解缠新途径。并提出了卡尔曼滤波在相位解缠与噪声抑制中的一种新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