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9篇
  免费   953篇
  国内免费   1255篇
测绘学   205篇
大气科学   1175篇
地球物理   1519篇
地质学   2250篇
海洋学   612篇
天文学   228篇
综合类   528篇
自然地理   62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高分辨率无人机航拍影像,结合基本地质资料,分析了影响2014年8月3日鲁甸M_S6.5地震震后崩塌滑坡分布的主要因素,使用M5'模型树算法建立了崩塌滑坡密度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并检验了该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分布受断层距、岩土体结构强度、坡度、植被条件等的影响,其中,断层距、岩土体结构强度及坡度等为主要影响因素;崩塌滑坡易发生在结构破裂区及坡度为38°~50°的区域,其分布密度随断层距的增加而减小;利用M5'模型树算法建立的模型体现出崩塌滑坡分布与其影响因子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理论模型与实际关联函数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8,因此,可利用该模型预测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的分布。  相似文献   
82.
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及对高土石坝坝坡抗震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锐  迟世春  林皋  张宗亮 《岩土力学》2008,29(4):1072-1076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1997)建议的土石坝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系数适合于150 m以下的土石坝,而前许多土石坝的设计高度已远大于150 m。与低坝相比,高坝受地基刚性的约束减弱,坝体的自振周期延长。在坝体地震反应中,高阶自振周期与地震卓越周期耦合的机率增大,高阶振型的振动易被激发放大,从而导致坝体地震加速度沿坝高的分布与低坝有所不同。据此,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高土石坝的加速度分布,提出了高于150 m土石坝的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系数图示。在此基础上,利用堆石材料的非线性强度准则,对高度超过150 m的土石坝坝坡抗震稳定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出随着坝体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系数的降低,坝坡临界破坏的安全系数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3.
A whole year analysis of riverin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concentrations in the Xijiang River (XJR), South China, showed that the mean riverine DOC concentration (1.24 mg L-1) in the XJR was notably lower than the averaged value (5.75 mg L-1) of the global riverine DOC concentration in several major rivers. There is an inconspicuous monthly fluctuation of the DOC signal in the XJR, but on a semi-yearly time scale, however, the riverine DOC concentration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hydrological...  相似文献   
84.
85.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区多年冻土区0~5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型和极不稳定型多年冻土区0~50 cm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含量范围分别为0.015~0.620 g/kg和0.019~0.411 g/kg,微生物量氮含量范围分别为0.644~12.770 mg/kg和0.207~3.725 mg/kg;土壤微生物量总体呈现出稳定型显著高于极不稳定型多年冻土,表明多年冻土退化(多年冻土由稳定型退化为极不稳定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积累有明显抑制作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占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占全氮的比值在稳定型多年冻土中显著高于极不稳定型,表明多年冻土退化对土壤微生物的矿化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土壤微生物量及其与土壤养分的比值有显著的剖面变化特征,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与土壤温度显著负相关,与地下生物量显著正相关。稳定型多年冻土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碳氮比正相关、与氧化还原电位负相关;不稳定型多年冻土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pH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温度和pH在剖面变化上显著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驱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不同多年冻土类型和土层之间变化的因子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6.
87.
目前,地震及爆炸荷载下的结构连续倒塌问题已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连续倒塌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规范制定情况,然后基于OpenSees模拟平台,对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拆除柱构件的动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拆除边柱比拆除内柱对结构的倒塌危险性要大,楼板对拆除构件后结构的动力反应有一定的减小作用。依据美国公共事务管理局(GSA)的倒塌规范,采用静力非线性分析和竖向增量动力分析对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楼板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动力放大系数(DAF)随结构进入塑性而逐渐增大;由静力非线性分析曲线得到的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曲线与竖向增量动力分析曲线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8.
The Cenozoic sedimentation in the Tianshui basin,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liupanshan and West Qinling,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provides a record for the regional tectonism and exhumation history of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s. Thermochronologic study on the detrital apatite grains from sandstones at Yaodian, near Tianshui, has revealed two rapid tectonic uplift-exhumation events of the source area, which happened at 23.7 and 14.1 Ma, respectively. The fast exhumation (0.34 mm/a) at 23.7 Ma, which recorded the tectonic uplift of West Qinling,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Neogene Tianshui basin and initiated the reception of alluvial deposits. This event is most likely in response to the synchronous tectonism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source region experienced another rapid exhumation (1.05 mm/a) at 14.1 Ma, when the Tianshui basin began to depress broadly and fluvial-lacustrine sediments dominated the Late Miocene. Translated from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6, 24(6): 783–789 [译自: 沉积学报]  相似文献   
89.

植硅体的现代过程研究是恢复古环境的基础,探讨表土植硅体分布及组合特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尤为重要。沿中国东北地区年均温为4 ℃等温线采集70块表土样品,研究了单一温度因素控制下表土植硅体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期获得不同类型植硅体对降水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表土样品中植硅体丰富且数量较多,主要有棒型、尖型、块状、扇型、扁平状、短鞍型、帽型、哑铃型、齿型、三棱柱型、导管型、硅质突起、硅化气孔、弓型和多面表皮植硅体;且主要以短细胞、棒型、尖型为主,其平均百分含量之和高达80.77%,块状、扁平状、扇型次之,其他类型的植硅体含量较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棒型、三棱柱型、硅质突起、哑铃型和扁平状在大兴安岭、松嫩平原和长白山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棒型、三棱柱型、硅质突起的百分含量与年降水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哑铃型的百分含量与年降水量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总之,年均温为4 ℃等温线上70块表土样品中植硅体类型基本相同,但不同类型植硅体的百分含量存在差异,说明本研究区域内表土植硅体组合特征对降水的响应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90.
Currently,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in monitoring glacier change in regional scale is remote sensing and site-observation method.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 study of comparing glacier area in 2005 derived from SPOT5 satellite image with area in 1972 derived from topographic maps. Moreover, Miaoergou (庙儿沟) flat-summit glacier is site observed to verify glacial change in regional scal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glacier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slope of Kalik (喀尔里克) Mountain re-duced their area by 12.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