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84篇 |
免费 | 2495篇 |
国内免费 | 35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77篇 |
大气科学 | 1386篇 |
地球物理 | 2082篇 |
地质学 | 6957篇 |
海洋学 | 1860篇 |
天文学 | 107篇 |
综合类 | 784篇 |
自然地理 | 12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4篇 |
2023年 | 370篇 |
2022年 | 675篇 |
2021年 | 852篇 |
2020年 | 666篇 |
2019年 | 756篇 |
2018年 | 668篇 |
2017年 | 703篇 |
2016年 | 653篇 |
2015年 | 762篇 |
2014年 | 736篇 |
2013年 | 820篇 |
2012年 | 901篇 |
2011年 | 861篇 |
2010年 | 821篇 |
2009年 | 796篇 |
2008年 | 805篇 |
2007年 | 715篇 |
2006年 | 668篇 |
2005年 | 605篇 |
2004年 | 487篇 |
2003年 | 402篇 |
2002年 | 576篇 |
2001年 | 470篇 |
2000年 | 336篇 |
1999年 | 135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1篇 |
1977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天线参考点和轴线偏差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监测VLBI天线参考点和轴线偏差等参数,对提高VLBI台站坐标测定精度及天测、测地VLBI资料解析精度等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监测方式占用望远镜工作时间,监测效率低,所得参数精度较差.文章提出通过参数化VLBI天线的旋转运动建立天线固连合作目标在局域网中坐标数学模型的方法,有望实现全天候、全自动监测;考察了代表性数学模型,在观测方程构建、解算参数设置和约束条件选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对方程与参数所做调整的有效性,初步结论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43.
在综述国内LUCC驱动力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驱动因子。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基于非线性的Lo-gistic模型,分析研究了建设用地演变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44.
45.
46.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 2000)在我国的启用,使得许多测绘成果面临坐标转换问题.在进行我国天文大地网向高精度地心坐标系坐标转换时,如果仅使用Bursa模型,转换完成后仍剩余较大的残差,分别采用基于最小曲率、协方差推估、多元同归、加权平均、多面甬数五种模型的格网坐标转换方法进行坐标转换,并通过试验比较,结果表明,这几种方法都具有较高的转换精度,而基于多而函数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的格网坐标转换推估精度更高一些.从实用性方面考虑,多面函数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应该作为格网坐标转换中优先选择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7.
不规则边界场地中方格法土方工程量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方格法计算土方工程量的全过程,介绍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教材的确定高程权的方法。采用该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不规则边界场地采用方格法计算土方量的难题,对该方法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基于C#语言的EPSW与CASS数据格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利用C#程序实现EPsw软件与CASS软件数据格式转换,对两种数据格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解决了EPSW图形数据转换成南方CASS标准图形时无测量属性、编码的问题,为数据共享及地形图测绘外业数据采集提供了一个简单而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50.
计算机串口记时延迟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测量中,需要记录观测量的观测时刻,时刻作为测量的基本观测量,需要较高的计时精度,通过串口利用计算机计时是一种便捷可行的方法,但串口的时延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本文介绍了计算机串口计时的原理及影响其时延的相关因素,阐述了进行时延测量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对影响串口时延的5种因素进行了相应的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串口时延在毫秒级,通过提高计时程序优先级的方法可成功将时延减小至0.35m s以内;低动态条件下串口时延对动态测量的影响较小,在某些检测设备中甚至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