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135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四川盆地川东南地区“源—盖”匹配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重建烃源岩生烃史("源")和泥质盖层排替压力演化史("盖")的方法,研究源—盖动态匹配关系,以确定泥质盖层封闭动态有效性。针对川东南地区丁山1井泥质盖层封闭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南地区寒武系泥质盖层不仅封闭性能形成时间早(早于震旦系烃源岩生烃时间),而且排替压力大(最大排替压力高达26MPa),封闭能力强,具备封闭超高压气藏的能力,"源—盖"匹配关系好,对下伏烃源岩具备有效封盖作用;志留系泥质盖层虽然现今排替压力较大,但封闭性形成时间晚于下伏寒武系烃源岩生烃时间,"源—盖"匹配关系不理想,有效封闭性较差;二叠系和三叠系泥质盖层封闭性形成时间分别早于志留系和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时间,具备有效封闭能力,且最大排替压力都大于10MPa,可封闭高压气藏。  相似文献   
32.
2007年6月3日云南省宁洱县发生M s=6.4地震,云南省地震局21个台站获取了本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为研究宁洱地震引发地质灾害效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本次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调查结合地震的加速度监测数据分析得出:地震产生的垂直加速度和水平加速度都能引发地质灾害;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分布与地震所产生的加速度主要作用方向正相关;崩塌、滑坡的主滑方向与最大水平加速度方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3.
钾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转变钾盐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供决策依据,可推动钾盐资源持续化综合开发。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分析法,构建钾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指标评价体系,由此得出柴达木盆地钾盐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水平仅为0.241,处于传统发展阶段。根据各指标准则层得分情况,分析柴达木盆地钾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34.
以皖北矿区为例,分析测试了不同含水层(松散、煤系、太灰、奥灰)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Cd、Cr、Cu、Zn、Pb、Ni),对其含量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在不同含水层含量大小次序各不一样,从整体来看,研究区地下水中所测重金属含量依次为NiZnPbCuCdCr,与太灰水一致;整体地下水中Cr、Cu和Zn均未超过(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Cd、Pb和Ni有部分水样超过标准限值。化学致癌物Cd和Cr在各含水层所致健康危害风险值数量级在10-6~10-4 a-1,Cr健康风险值在各含水层中均大于Cd,Cr在煤系含水层危害风险值(1.29×10-4 a-1)已超过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最大可接受风险(1×10-4 a-1),为研究区首要的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控制指标。化学非致癌物Cu、Zn、Pb、Ni四种重金属健康危害风险值较小,数量级在10–11~10-8 a-1,Pb和Ni健康危害风险值相对较高,也应引起重视。各含水层总的健康风险值大小次序为:煤系太灰奥灰松散,前三者已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5×10-5 a-1)最大可接受风险,其中煤系含水层总的健康风险值为1.46×10-4 a-1,已超过USEPA(1×10-4 a-1)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对矿区深层地下水开展重金属含量分析和健康风险评价,可为地下水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Extracting the contiguous coal seams under the lowermost aquifer in the unconsolidated Cenozoic alluvium is apt to water and quicksand inrush. By using a series of investigation methods including empirical formulas,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oretical analysis, etc.,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fracture and th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in the overlying strata in the process of extracting no. 8 coal seam firstly and no. 9 coal seam (under no. 8 coal seam) subsequently in no. 8102 working face of Luling coal mine in the north of Anhui Province of China. When no. 8 coal seam was extracted, the water-conducting fractured zone penetrated into the lowermost aquifer and rapid dissipation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above the gob occurred, accompanied by relatively high seepage hydraulic gradient over the headgate and the tailgate. When no. 9 coal seam was extracted, failure did not obviously extend upwards and th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decreased slowly and a relatively high seepage hydraulic gradient transferred downwards from the headgate to the tailgate in the inclined profile. The safe water head (H s) in the lowermost aquifer was confirmed to 15.6 m. Therefore, water and quicksand inrush was avoided effectively in the process of extracting the contiguous coal seams by dewatering, controlling mining height, and laying double resistance nets in the working face.  相似文献   
36.
正Salt lake resource is one of preponderant and strategic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Some important chem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brine are highly significant to both agriculture security and national security.Given the  相似文献   
37.
通过N体数值模拟以不同粒子数对星系中巨分子云的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形成机制下,当对不同数目的分子云取相同的平均密度时,基本分子云的有效半径与其相应质量的立方根成正比,巨分子云的碎裂率与模拟基本分子云的数目无关。  相似文献   
38.
基于观测误差后验分布的粗差探测的Bayes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观测误差出发,运用3σ-原理提出了一种粗差探测的Bayes方法--基于观测误差的后验概率法.针对非等权独立观测情形,在一定先验分布下推导了观测误差的后验分布;建立了与观测误差有关的后验概率的计算公式;给出了粗差估算的Bayes方法;提出了基于观测误差的后验概率进行粗差探测的实施过程.最后结合算例说明了其效果,并且与其他粗差探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大量试验表明,给出的探测粗差的Bayes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它不仅有效地发现了粗差,而且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39.
走滑断控油气藏作为一种全新类型油气藏,其勘探潜力已初步显现。在对中国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发育特征与控藏作用开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内部走滑断裂空间结构与活动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结合盆地动力学演化特征探讨了不同盆地内部走滑断裂成因机制,系统分析了三大盆地内部走滑断裂的控藏作用:(1)中国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均发育中小尺度滑移距走滑断裂,普遍具有“纵向分层,平面分段,垂向多期叠加”的空间结构特征。(2)三大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体系具有成因、分布和期次的差异性。塔里木盆地内部走滑断裂体系形成时间早,演化时间长,在盆地北部具有“南北对接,东西分区”特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受燕山期(侏罗纪—白垩纪)陆内挤压影响,形成了北西西向走滑断裂体系;四川盆地受控于二叠纪峨眉山大地幔柱影响,在盆地内部先存基底断裂基础上,形成了北西向、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张扭型走滑断裂。(3)中国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和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控储方面,受断裂-流体耦合改造控制,可形成断控缝洞型储集体、断-溶缝洞型或断控裂缝-孔隙型储集体;在控圈方面,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可形成断控缝洞型、断溶缝洞型岩性圈闭;在控运方面,走滑断裂产状高陡,可直接沟通烃源岩和储层,构成重要的油气垂向输导体系。  相似文献   
40.
1980—2017年祁连山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是中国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当地极为关键的水源涵养区。基于InVEST模型中的产水量模块,对祁连山水源涵养量和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祁连山多年平均产水总量和水源涵养总量约为93.03×108 m3和57.83×108 m3。从时间变化来看,水源涵养量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约为0.196 mm·a-1;在空间上呈“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大致相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水源涵养总量依次为:草地(31.87×108 m3)>林地(16.71×108 m3)>耕地(4.92×108 m3)>其他用地(2.29×108 m3)>建设用地(0.63×108 m3)。降水量与水源涵养量在所有研究时段内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也会对水源涵养量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区草地面积变化对水源涵养量影响较大。根据建立的经验公式并参考已有研究成果,估算得出研究区多年冻土地下冰储量在550 km3以上,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消融趋势明显。研究可为祁连山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