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4篇
  免费   1691篇
  国内免费   2604篇
测绘学   1216篇
大气科学   1338篇
地球物理   1468篇
地质学   4331篇
海洋学   1329篇
天文学   108篇
综合类   714篇
自然地理   105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487篇
  2021年   598篇
  2020年   472篇
  2019年   598篇
  2018年   532篇
  2017年   523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500篇
  2014年   569篇
  2013年   648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643篇
  2010年   559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d the monitored data from nine groundwater-monitoring transect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arim River during the five times of stream water deliveries to the river transect where the stream flow cea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undwater depth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arim River rose from −9.30 m before the conveyances to −8.17 and −6.50 m after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veyances, −5.81 and −6.00 m after the third and fourth the conveyance, and −4.73 m after the fifth. The horizontal extent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was gradually enlarged along both sides of the channel of conveyance, i.e., from 250 m in width after the first conveyance to 1,050 m away from the channel after the fourth delivery. With the rising groundwater level, the concentrations of major anions Cl, SO42− and cations Ca2+, Mg2+, Na+, as well as 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 in groundwater underwent a significant change. The spatial variations in groundwater chemistry indicated that the groundwater chemistry at the transect near Daxihaizi Reservoir changed earlier than that farther from it. In the same transect, the chemical variations were earlier in the monitoring well close to watercourse than that farther away from the stream. In general,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major ions and TDS at each monitoring well increased remarkably when the water delivery started, and decreased with the continued water delivery, and then increased once again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period. Hence, the whole study period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initial stage, the intermediate stage and the later stage. According to the three stages of groundwater chemistry reaction to water delivery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roundwater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groundwater depths, we educe that under the situation of water delivery, the optimum groundwater depth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should be −5 m.  相似文献   
12.
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生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介绍了云南罗平地区新发现的罗平生物群的产出层位、生物面貌、保存特征、古地理位置及其研究意义。该生物群产于关岭组二段薄层泥晶灰岩中,地层对比和化石鉴定表明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以鱼类为主,伴生有爬行类、两栖类(?)、棘皮动物、节肢动物(甲壳类、昆虫等)、双壳类、腹足类以及植物化石;化石保存完好,分布广泛,埋藏方式独特。罗平生物群无论在丰度、分异度及化石保存上都极为罕见和独特,对研究埋藏学、古生态学、古地理以及三叠纪海洋生物尤其是海生爬行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InSAR技术研究黄土地区滑坡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SAR技术能够获取大面积、连续、高精度的地表垂直形变信息,可用来监测地震、火山、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地表形变。文章介绍了InSAR技术在监测陕北黄土地区滑坡中的应用,首先进行野外地质勘察和TM光学遥感影像解译,接着通过EnviSat SAR数据差分干涉处理,获取研究区干涉形变场,提取出滑坡位移量,最后详细分析黄草湾至董家寺沿线一带的滑坡变形范围,并划定出了4个有一定变形的重点监视区。  相似文献   
14.
杨宗锋  程黎鹿  罗照华  梁涛  潘颖  李德东  黄凡 《岩石学报》2008,24(11):2548-2562
天和永地区南北向出露的小面积单层碱性玄武岩,岩石中出现至少三种矿物共生组合关系。所有岩石均以橄榄石作为主要斑晶矿物,大颗粒环带橄榄石斑晶中心镁值为89.5,边缘镁值为70.3,小颗粒环带橄榄石镁值46.2~78.9。粒径最小的橄榄石聚集体和散布的基质橄榄石均无明显环带,前者镁值67.4~68.1,后者镁值65.5—72.1;单斜辉石由相对高钛高铝贫硅的散布柱状辉石和相对低钛低铝富硅的聚集粒状辉石组成,前者形成于低压快速淬火环境,镁值65.1—77.1,后者形成于富含挥发份的低压低过冷度环境,镁值77.7~78.0。所有单斜辉石均以次透辉石为主,个别为深绿辉石;斜长石以包含结构产出为主,为相对偏酸性的中长石An=33.7~37.4,CaO含量低与早期大量单斜辉石结晶有关。由于残余岩浆内K,0和Na20含量富集且极不均一,晚期结晶的长石同时出现了高钠长石、K-高钠长石(歪长石)和K-透长石;钛铁氧化物多数为晚期结晶的细粒基质矿物,少量以0.3ram左右的斑晶和橄榄石斑晶中的包裹体形式存在,可归属为钛铁尖晶石(Usp)-磁铁矿(Mt)固溶体系列,晚期逐渐向贫铝、铬和富钛方向演化。由于以上各种造岩矿物的晶出,导致残余岩浆形成的火山玻璃向贫镁、铁、钙和富铝、钾方向演化,火山玻璃的全碱含量变异趋势与全岩类似,均和SiO2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火山玻璃具有响岩和粗面安山岩成分特征,K2O/Na2O值变化大0.68~1.61,均为钾玄岩系列,Na2O含量依然呈现宽区间特征,是天和永玄武岩由钾质过渡到钠质的主要原因。天和永玄武质岩浆从地幔运移到地表仅需5小时-5天,大颗粒斑晶橄榄石和小颗粒基质橄榄石生长仅需几小时到几天,前者形成无须深部岩浆房停留,后者近似晚期岩浆快速淬火时间。高镁橄榄石斑晶与残余岩浆的扩散平衡时间约42天~252天。深部结晶的橄榄石在运移途中和地表流动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时间和适宜的动力学条件而无法离开岩浆体系。全岩与火山玻璃间缺少中间过渡成分,呈两个相对集中的端元组分存在亦由晶出矿物无法离开岩浆体系所致。天和永玄武岩的成岩时间尺度远小于同化混染和岩浆分异的时间尺度,是岩浆作用过程未能明显影响其不均一原生岩浆性质的主要原因。因此,岩浆作用的某些物理过程分析是认识岩浆起源与岩浆作用过程及其对火成岩多样性的贡献的重要方面,同时对于理解和约束岩浆作用的某些化学过程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滇西北雪鸡坪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雪鸡坪中型斑岩铜矿床位于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弧,成矿斑岩为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属于印支期产物。含矿岩体蚀变分带明显,由中心向外发育强硅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粘土化-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工业矿体赋存于斑岩体中心强硅化和石英绢云母化带内。矿化类型以网脉状矿化为主,细脉浸染状矿化不发育。本文对主要矿化阶段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系统进行了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谱学研究,发现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可以分为水溶液包裹体、CO2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3类,子矿物主要为石盐、方解石、赤铁矿和少量CaCl2水合物及不透明硫化物。其中含子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0~420℃,盐度为33.48%~75.40%NaCl equiv.,密度为1.01~1.09g/cm^3。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包裹体的液相成分主要为H2O,气相成分为H2O和CO2。早期水溶液包裹体和CO2包裹体共生,其均一温度相近,以及纯CO2包裹体的发现,指示成矿流体存在不混溶现象,这种不混溶是由原始岩浆流体“二次沸腾”作用产生的。CO2相分离、温压条件降低和pH值升高是雪鸡坪斑岩铜矿硫化物沉淀的主要原因。晚期低温、低盐度的流体可能来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流体的混和,对矿化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东天山葫芦岩体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葫芦岩体位于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东段,地表出露面积0.75km2。主要岩石类型有辉长闪长岩、辉长岩、辉石岩、辉橄岩、橄揽岩。岩相之间多呈渐变过渡关系,局部也有侵入接触。主量元素化学组成基本上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相对富集LREE、适度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较弱的同化混染作用。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是岩浆演化的主要机制。四件样品εNd(t)值(+6.4~+7.1),一件样品的εSr(t)=+3.4,其余三件的εSr(t)值(-10.1~-9.3),206Pb/204Pb(18.091~18.513)、207Pb/204Pb(15.459~15.528)、208Pb/204Pb(37.526~38.126)。元素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体系表明,源区软流圈来源的岩浆中混入了富集岩石圈地幔来源的岩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证明,熔融作用发生于尖晶石稳定域内。由此可见,岩体是尖晶石稳定域内占主体的软流圈地幔与富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从建立地质遗迹系统网络与地质公园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建设好已批准的地质公园、保护与开发并重不断提升地质遗迹资源价值、加强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及时转化与应用、地质遗迹资源管理与生态管护协同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贵州地质遗迹资源有效供给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l84航次1148站井深477m之下深海相渐新世浮游有孔虫Globoquadrina压扁壳、次生方解石和充填壳的氧同位素对比,定量分析了钙质成岩作用对壳体氧同位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受成岩作用影响,1148站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显著变轻,这种变化趋势与低纬度开放性大洋明显不同。其原因可能与南海海盆扩张早期,大量陆源物质从较窄陆架可以直接沉积到海底,由于陆源物质氧同位素相对偏负,当与海洋沉积物混合后,引起本区沉积物孔隙水氧离子浓度变轻。而扩张初始,高的沉积速率可能使钙质壳体被快速封存在一个相对孤立的系统中,造成孔隙水离子成为影响壳体氧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当氧同位素相对较重的有孔虫壳体溶解和重结晶并与孔隙水离子发生交换时,引起壳体δ^18O负向偏移。  相似文献   
19.
从厌氧反应器的发展谈UASB反应器的改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厌氧反应器的发展沿革、技术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介绍了第 1代、第 2代和第 3代厌氧反应器的特点及应用状况。分析了厌氧反应器的发展趋势 ,对比了 EGSB、IC反应器与 UASB反应器的结构特征 ,提出并验证了改良 UASB反应器。结果显示 ,改良 UASB反应器有利于提高负荷和设备开发。  相似文献   
20.
不同饲料对凡纳对虾幼体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杰  刘楚吾  杜涛  刘丽 《海洋科学》2004,28(1):11-14
采用不同的饲料系列饲养各阶段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幼体和仔虾,实验结果表明:在潘状幼体期(Z)~糠虾幼体Ⅱ期(M2),投喂骨条藻 人工配合饲料系列,比单纯投喂骨条藻或单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成活率分别高18.5%和26.7%;糠虾Ⅱ期(M2)以后单独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单独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成活率无明显的差别;在人工育苗后期,用人工配合饲料代替卤虫无节幼体,育苗的成活率并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