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7篇
  免费   567篇
  国内免费   1041篇
测绘学   781篇
大气科学   372篇
地球物理   406篇
地质学   1755篇
海洋学   496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43篇
自然地理   34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81.
系统描述了发育于广西六景、贵州独山、贵阳乌当泥盆纪3个浅海沉积区Cruziana遗迹相Chondrites的产出特征,结合华南泥盆纪其他5个浅海沉积区Cruziana遗迹相的Chondrites资料,对Chondtites的寄主岩系颜色分级、遗迹组构、潜穴直径、遗迹属种的综合研究表明,只有寄主岩系为深灰色-黑色,岩性为灰岩、泥灰岩,潜穴直径小于1 mm,无其他遗迹化石共生时,Chondrites才是贫氧环境标志性遗迹化石的新认识,而个体粗大的Chondrites常发育在常氧环境中.  相似文献   
982.
杨孝武  官德任 《云南地质》2010,29(4):448-451
采用大小比例尺磁测,加少量工程验证、控制,在龙陵808地区探明一中型铁矿,实现快速找、探铁矿资源突破。  相似文献   
983.
龚彬 《四川地质学报》2010,30(4):427-430,438
阐述了青川县锣鼓顶地段钼矿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地质特征。运用地质力学分析总结了矿区的构造特征与成矿的关系。初步分析了锣鼓顶地段钼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84.
通过对江汉盆地西北缘当阳地区上白垩统红花套组地层的15个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发现样品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均在同一值域范围内;频率分布曲线相似,呈双峰态;概率累积曲线呈明显的两跳一悬三段式。结合沉积动力学公式,分别以水动力和风动力两种假设对粒度资料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江汉盆地西北缘上白垩统红花套组砂体为风成砂,局部有间歇性河流影响。  相似文献   
985.
随着烟台市开发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随之而来的是出现大量失地农民,因此做好土地征收工作,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是开发区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保证。近年来,烟台市开发区制定出台了关于征地拆迁管理、失地农民的相关保障和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保证了征地工作顺利开展,解决了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促进了开发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986.
采用干法合成,利用红锌矿(ZnO)在1150~1300℃温度下,保温4~6 h即可制得结晶好、粒度较为均匀的ZnO∶Zn材料。利用XRD、能谱仪和荧光光谱仪,表征了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与进口VFD荧光微粉ZnO∶Zn的光谱指标基本相同,可以作为VFD低压荧光粉体材料。  相似文献   
987.
利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对内蒙古查巴奇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提取了具有代表性的8个因子,绘制了因子得分图及地球化学分区图,结果显示:地球化学分区结果与地质特征对应较好。As、Sb、Cu、Zn组合主要反映了林西组地层,其子区展布方向与林西组地层的NE走向一致,而Pb、Zn子区在光华组英安岩及安山岩、老龙头组变质岩和早侏罗世英云闪长岩中均有分布,总体呈NE向展布;Ag、W子区除在研究区北侧有相对较小面积的分布外,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中,表明Ag、W类与该位置的花岗岩体密切相关。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发现,一个Au矿点及一个Pb、Zn矿点分别位于As、Sb、Cu、Zn子区和Pb、Zn子区内。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明确了各类子区特定的地质地球化学意义及其相互关系,为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找矿提供有利信息。  相似文献   
988.
通过研究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和盆地南部铀矿化认为,松辽盆地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独特,其成因可归结为双混合叠造型。其铀源也具有多源性,既有蚀源区铀源,又有盖层铀源,还有深部铀源,它们共同组成松辽盆地铀成矿的铀源。  相似文献   
989.
结合本次城门山铜矿东南侧联盟银金矿化点的发现,论述了开展精细地球化学找矿的重要性,即遵循"以矿找矿"和铜多金属矿床的时、空套叠成矿作用的准则,以地质为基础,以现代地球化学成矿成晕机制为指导,以勘查地球化学新技术、新方法和高精度的分折测试为支撑,在老矿区的深部和外围开展新一轮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990.
A heterotrophic Bacillus sp. strain (5C-1) was isolated from Heshang cave, an oligotrophic karst cav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identified by BIOLOG and 16S rDNA sequencing. Bacterially induced form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by 5C-1 was investigated in several comparative experimental sets with or without the cell and extracellular enzymes.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f both the amount of the precipitates and the pH values of the solution were measured by a spectrophotometer and a pH meter, respectively.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es were observed with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ESEM). The growth of 5C-1 was found to greatly promote the pH value of the liquid medium in the first 2 days, which favors the form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No precipitates were formed with the pH value lower than 8.6, though the pH value was demonstrated to be not the only factor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calcium carbonate. The accum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substance was observed to favor the precipitate formation. Only when both factors reached a threshold did the precipitates form with the addition of CaCl2. Cells and extracellular enzymes were not the factors that limit the precipitate formation in our microbial systems. The precipitates of a variety of morphological features including dumb bells, peanuts, irregular and spherical and rhombic forms were mainly observed in our microbial systems but not in the chemical control system. Interestingly, imprints of bacterial cells and spores were observed to be present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ecipitates of a peanut or a dumb bell form, probably indicative of the microbial escaping mechanism during the mineraliz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