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398篇
测绘学   247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208篇
地质学   718篇
海洋学   15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系统总结了松辽盆地南部中部组合层序界面的岩心、测井、生物、地震等识别方法;统计了盆地短轴方向不同相带层序界面及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层序界面和短期旋回模式在不同相带的分布规律。中部组合青山口组和姚家组共划分为4个长期旋回和10个中期旋回。在层序地层序、沉积学原理的指导下,采用岩心、测井、地震三位一体,点、线、面紧密结合,以岩心、测井层序划分为基础,以地震技术为手段进行层序地层的立体拓展,建立层序地层格架,为下一步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2.
周喜文  赵国春  耿元生 《岩石学报》2010,26(7):2113-2121
贺兰山孔兹岩系作为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因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近来,在对贺兰山富铝岩系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具有"蓝晶石+条纹长石+石榴石"特征组合的高压泥质麻粒岩。通过岩相观测与相平衡定量模拟,确定其曾经历四个阶段的变质演化过程,即早期进变质阶段(M1)、变质峰期阶段(M2)、峰期后降压阶段(M3)和晚期退变阶段(M4)。早期进变质阶段,以石榴石中包裹黑云母和白云母为特征。变质峰期阶段,以出现"蓝晶石+条纹长石+石榴石"组合为特征,变质温、压条件为850~870℃、1.4~1.5GPa。峰期后降压阶段以峰期石榴石和蓝晶石转变为堇青石和夕线石为特征,温压条件大致为840~860℃、0.6~0.8GPa。晚期退变阶段以出现新生黑云母为标志,温、压条件为780~810℃、0.45~0.55GPa。PT轨迹具有顺时针演化样式,峰期后表现为先发生近等温降压(ITD)、后发生近等压冷却(IBC)的退变过程,反映陆-陆碰撞发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后又快速折返到正常地壳深度的变质动力学过程,进而从岩石学角度证明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是由北部的阴山陆块与南部的鄂尔多斯陆块发生碰撞所致。  相似文献   
113.
作者最近在北京延庆高于庄组张家峪亚组上部发现了凝灰岩,并测得了该凝灰岩中锆石1559±12Ma的SHRIMPU-Pb年龄和1560±5Ma的LA-MC-ICPMS U-Pb年龄。这一新的高精度定年结果表明,华北北部高于庄组形成于中元古代初期的盖层纪(Calymmian Period,1600~1400Ma)早期。结合早先大红峪组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1622~1625Ma),现在可以确切地将高于庄组的底界年龄限定在1600Ma左右。结合最近在铁岭组斑脱岩获得的锆石U-Pb年龄(~1440Ma),本文再次建议,应将华北中元古界蓟县系的底界下拉到高于庄组底界,自该组底部(1600Ma)到铁岭组顶部(1400Ma)的巨厚碳酸盐岩序列都属于新定义的蓟县系,并对应于国际中元古界的盖层系,高于庄组与大红峪组之间的界线则可作为蓟县系与长城系的分界标志。高于庄组凝灰岩锆石的精确定年,为华北北部中元古界年代地层划分等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114.
山东荣成天鹅湖是一个典型的潟湖-沙坝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天鹅湖环境系统发生了改变, 沙坝侵蚀后退严重。研究水下岸坡的冲淤对于认识潟湖-沙坝系统演变, 以及保护天鹅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天鹅湖东侧沙坝水下岸坡为研究区域, 基于1960年至2014年的海图资料, 采用地理信息技术, 获得了天鹅湖东侧近岸海域多年水深数据, 进而分析了1960年以来天鹅湖东侧沙坝地区的等深线变化、冲淤变化以及固定剖面的地形变化。结果表明: 1960—1980年等深线整体向海推移, 而1980—2014年等深线向海推移趋势变缓, 1960—2014年潮汐通道口门处0m等深线向岸退缩了126.70m。天鹅湖水下岸坡在1960—1980年整体处于淤积的状态, 年淤积率为3.60cm∙a-1; 1980—2014年侵蚀面积显著增大, 且呈现冲淤相间分布的特点, 年淤积率为0.79cm·a-1。天鹅湖沙坝水下岸坡呈现上陡下缓的形态, 且潮汐通道口门北侧比南侧更易受到侵蚀。人类活动改变了天鹅湖的环境状态, 导致了天鹅湖水下岸坡的局部侵蚀后退。  相似文献   
115.
Borehole gravity has been used in mineral exPloration recently with the advent of slim-hole gravime-ters. It is logical to Perform inversion to utilize the information in the newly acquired data. The i...  相似文献   
116.
A South China Sea (SCS) local TC (SLT) is defined as a tropical cyclone (TC) that forms within the SCS region and can reach the grade of tropical storm (TS) or above. The statistical features of the SLTs from 1985 to 2007 are analyzed first. It is found that over the SCS about 68% of the TCs can develop into TSs. The SLT intensity is relatively weak and associated with its genesis latitude as well as its track. The SLT monthly number presents a seasonal variation with two peaks in May and July to September. Based on the daily heat flux data from the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_Objectively Analyzed air-sea Fluxes (WHOI_OAFlux) in the same period, the air-sea exchange during the process of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LT is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fluxes released to the atmosphere increase significantly day by day before cyclogenesis. The ocean to the south to the TC center provides the main energ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LT, the regions with large heat fluxes spread clockwise to the north of TC, which reflects the energy dispersion property of vortex Rossby waves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TC. Once the SLT forms the heat fluxes are not intensified as much.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the net heat, latent heat and sensible heat flux display a similar evolution, while the latent heat flux makes a main contribution to the net heat flux. The maximum air-sea heat exchange always occurs at the left side of the TC moving direction, which may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the SCS summer monsoon on TC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17.
β诺达病毒利用其缺乏校正功能的聚合酶进行基因组复制, 易导致突变, 因而具有广泛的宿主感染性, 而且可引发致死率极高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症, 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检测及防御方法。本研究以感染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β诺达病毒为对象, 利用引物设计, 将His标签编码序列连接到完整病毒衣壳蛋白C端,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 采用SDS-PAGE及质谱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重组衣壳蛋白经镍离子亲和柱纯化后进行复性条件的正交优化。结果表明4个肽段经质谱鉴 定与预期一致; 纯化产物产量可达36mg/L; 4°C条件下, 复性缓冲液中尿素和PBS的最适浓度为0.8mol/L和0.05mol/L。本研究建立的制备方案可为研制相关疫苗以及开发针对该病毒的快速检测产品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8.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虚拟手术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力反馈作为虚拟手术的核心技术,其实现的效果直接影响了虚拟手术的沉浸感.通过对经典包围盒碰撞检测算法进行研究比对,选择了球包围盒的碰撞检测算法,并建立了精确的反馈力计算模型,实现了介入血管中的柔性碰撞仿真.该仿真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19.
在系统收集山东已完成的1∶5万、1∶20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编制山东省1∶25万实际材料图和建造构造图、1∶50万大地构造相五要素工作底图和1∶50万大地构造相图,全面介绍了大地构造相的定义、研究内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编图程序。采用大地构造相编图作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揭示不同陆块之间相互作用、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研究山东大陆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的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主要载体和具体表达形式。进而对山东大地构造相进行了划分,共划出华北陆块区、秦祁昆造山系和中国东部陆缘弧盆系相系3大相系,鲁西陆块、渤海陆块、大别苏鲁结合带、威海弧盆系、胶辽岩浆弧和华北裂谷盆地6个大相以及20个相和59个亚相,明确了其鉴别标志。对陆块区、造山系和陆缘弧盆系相系以及大相、相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简要总结了大地构造相与成矿尤其是金矿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矿床与大地构造相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20.
为编制1∶50万山东省大地构造相工作底图(沉积岩区)提供依据,按照沉积岩建造组合划分原则和大地构造相研究的有关要求,划分了山东省沉积岩区大地构造相和沉积岩建造组合,将山东省沉积岩区大地构造相划分为2个相系(Ⅰ级)、3个大相(Ⅱ级)、15个相(Ⅲ级)、27个亚相(Ⅳ级)及40个建造组合(Ⅴ级),并简要介绍了主要沉积岩建造组合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