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6篇 |
免费 | 263篇 |
国内免费 | 40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3篇 |
大气科学 | 75篇 |
地球物理 | 154篇 |
地质学 | 686篇 |
海洋学 | 140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70篇 |
自然地理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64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7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日土—多龙地区为一条燕山期岩浆弧,已相续发现多处大、中型矿产,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弗野岩体位于该岩浆弧西侧,岩性以闪长岩和闪长玢岩为主,蚀变较强;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后亏损Ba、Nb、Ta、Sr和Ti,富集Th、U和Pb;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后表现出整体向右缓倾,显示负Eu异常;D1046和D1049两件样品的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显示,εHf(t)主要集中在-5.2~-12.2区间,TDM1模式年龄介于0.98~1.28Ga之间;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19.06±0.48Ma和120.03±0.68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判断其属于I型花岗岩类,源区物质来源于幔源物质和下地壳物质。根据该岩浆弧带的岩体特征判断,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至少在中侏罗世已经开始了向北的俯冲作用,且在早白垩世这种向北的俯冲作用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262.
新疆巴什布拉克地区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是新疆典型的与地沥青有关的砂岩型铀矿床。研究该矿床油气有机质来源、演化程度及后期降解过程,有助于深入解读原生红层在油气二次还原条件下的铀富集机理。本文针对该区铀矿化与油气密切相关的特点,采集了钻孔中具明显油浸的铀矿化砂岩和砾岩进行提取物分析。通过对提取物氯仿沥青“A”及其族组成和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可见,有机质正构烷烃主峰碳为C17、C18、C20、C24和C25;(C21+C22)/(C28+C29)为0.58~12.17;Pr/Ph为0.40~1.47;Ts/Tm为1.3~16.1,高含量的系列重排藿烷化合物和“V”型甾烷分布,显示该区油气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中下侏罗统湖相沉积。OEP为1.04~1.14,深部样品的OEP<1.0;C-21/C+22为0.18~2.11,指示局部烃源岩可能受到热改造提前进入生油门限,导致矿区深部浸入的油气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早期浸入的油气有机质饱和烃气相色谱基线呈上飘“鼓包”状突出,Pr/nC17为0.6~0.9,Ph/nC18为0.8~11.98,表明受到氧化和微生物降解作用,在此过程中铀发生沉淀和富集。铀矿化主要受油气氧化和降解产物地沥青分布范围控制。 相似文献
263.
宁夏隆德县地处六盘山西麓,地质条件复杂,受季节性强降雨影响,滑坡地质灾害频发,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针对宁夏东部和南部植被覆盖率高的特点,文章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升降轨差分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fference Interferometry, D-InSAR)技术与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相结合,对隆德县展开滑坡隐患早期识别与探测研究。首先通过干涉叠加技术(Stacking)分别获得2019年1月—2020年5月隆德县升轨和降轨方向的雷达视向形变速率,然后结合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产品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基于专家判识经验建立适用于该研究区的滑坡隐患形态和变形解译标志,完成全县范围的滑坡隐患综合遥感识别和地面调查工作。本次遥感调查工作共识别滑坡隐患47处,野外调查验证21处,其中核实16处,准确率为71.4%。实地调查结果验证了综合遥感识别与探测技术在宁夏南部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调查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同时也验证了识别结果的准确性,为宁夏南部地区滑坡防治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4.
记述了产自云南中三叠世的裂齿鱼类3个新属种——邓氏富源裂齿鱼(Fuyuanperleidus dengi gen.et sp.nov.)、苏氏罗平裂齿鱼(Luopingperleidus sui gen.et sp.nov.)和小齿滇东裂齿鱼(Diandongperleidus denticulatus gen.et sp.nov.)。邓氏富源裂齿鱼区别于其它裂齿鱼的特征,包括上颌骨形状、上下颌牙齿大小及形状、头骨纹饰、上颌骨与第一眶下骨愈合、高鳞片。苏氏罗平裂齿鱼区别于其它裂齿鱼的特征,包括三角形的鳃条骨、腹鳍前有4列水平方向的高鳞片、3个臀鳞。小齿滇东裂齿鱼区别于其它裂齿鱼的特征,包括胸鳍、腹鳍、背鳍和臀鳍前面鳍条的前缘具有小锯齿,鳞片后缘具有许多小锯齿。裂齿鱼类的新发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华南裂齿鱼类的多样性,而且提供了裂齿鱼类在三叠纪全球辐射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265.
Borehole gravity has been used in mineral exPloration recently with the advent of slim-hole gravime-ters. It is logical to Perform inversion to utilize the information in the newly acquired data. The i... 相似文献
266.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牛鼻子梁铜镍矿矿床特征及其发现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鼻子梁铜镍矿产于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古陆块上,其成矿与基性-超基性层状杂岩体有关。共发现3个岩体,其中以Ⅰ号岩体规模较大,出露面积近7km2,其余2个岩体较小。岩体岩石堆晶结构明显,具层状和纹层状构造。Ⅰ号岩体出露岩性以层状淡色辉长岩、闪长岩为主,局部夹超基性岩,代表层状杂岩体上部层序。Ⅱ、Ⅲ岩体以超基性岩石为主,代表层状杂岩体下部层序,是主要的含矿层位。通过槽、钻探验证,在Ⅱ、Ⅲ岩体已发现硫化物铜镍矿体9条,其中,一条矿体的视厚度达41.1m,Ni平均品位为0.5%,最高1.57%。其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等,属岩浆熔离改造型矿床,有后期热液叠加。该类型矿床是在柴达木地块周缘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为今后在柴达木盆地周缘寻找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67.
北京延庆高于庄组凝灰岩的锆石U-Pb定年研究及其对华北北部中元古界划分新方案的进一步约束 总被引:24,自引:39,他引:24
作者最近在北京延庆高于庄组张家峪亚组上部发现了凝灰岩,并测得了该凝灰岩中锆石1559±12Ma的SHRIMPU-Pb年龄和1560±5Ma的LA-MC-ICPMS U-Pb年龄。这一新的高精度定年结果表明,华北北部高于庄组形成于中元古代初期的盖层纪(Calymmian Period,1600~1400Ma)早期。结合早先大红峪组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1622~1625Ma),现在可以确切地将高于庄组的底界年龄限定在1600Ma左右。结合最近在铁岭组斑脱岩获得的锆石U-Pb年龄(~1440Ma),本文再次建议,应将华北中元古界蓟县系的底界下拉到高于庄组底界,自该组底部(1600Ma)到铁岭组顶部(1400Ma)的巨厚碳酸盐岩序列都属于新定义的蓟县系,并对应于国际中元古界的盖层系,高于庄组与大红峪组之间的界线则可作为蓟县系与长城系的分界标志。高于庄组凝灰岩锆石的精确定年,为华北北部中元古界年代地层划分等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268.
采用LA-ICP-MS同位素测定技术,测得内蒙古阿拉善北缘沙拉扎山温都尔毛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301±2Ma,属于晚石炭世侵入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黑云母花岗闪长岩SiO2含量为67.23%~72.57%,K2O为1.14%~1.61%,Al2O3为14.92%~17.23%,具有过铝质(A/CNK=1.06~1.1)和钙碱性特征。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38.86×10-6~74.39 ×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Eu总体呈弱异常(δEu=0.9~1.3)。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岩石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富集及高场强元素(Nb、Ta、P、Ti)亏损的特征,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点。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该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可能形成于俯冲背景,是洋壳板片与新生的壳源物质混合形成的产物,表明晚古生代沿着阿拉善地块北缘的俯冲至少始于301Ma。 相似文献
26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