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6篇 |
免费 | 263篇 |
国内免费 | 40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3篇 |
大气科学 | 75篇 |
地球物理 | 154篇 |
地质学 | 686篇 |
海洋学 | 140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70篇 |
自然地理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64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7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由多帧欠采样影像重建高分辨率影像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同一区域多帧影像分辨率均很低的情况,首先讨论了多帧1维欠采样影像重建理论及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维多帧欠采样影像的重建问题,推导出一般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由多帧具有相异信息的欠采样影像经过完全配准后,可以生成一幅空间高分辨率的影像。 相似文献
252.
绪言:《探矿工程》杂志1957年创刊迄今已50年。伴随着共和国成长,刊物及其编者、作者、读者与人民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经受多少风雨和不平凡的路程。有创刊开始一段时期和1979年迄今28年来的晴天阳光;经受过50年代末期“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和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痛苦和灾难。我珍藏有创刊以来全部《探矿工程》杂志,是读者也是作者,任过杂志编委、副主任委员和主编及顾问,对杂志感情良深,也从阅读中吸取知识受益菲浅。[第一段] 相似文献
253.
西藏曲珍过铝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对西藏曲珍过铝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中SiO_2、Al_2O_3和K_2O的含量均很高,贫TiO_2和Fe_2O_3;SiO_2变化为72.72%~73.34%,为铝和硅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MPG)。稀土元素总量(∑REE)为99.71×10~(-6)-132.85×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铕负异常明显,具负铈异常。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而La、Nd、Y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过铝指数图、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岩石组合R_1-R_2图解、Rb-(Y+Nb)和Nb-Y图解均指示曲珍岩体是产生于同碰撞环境的花岗岩,其定位机制与板片俯冲、碰撞后陆内调整有关。Sr和Nd同位素组成具非常负的ε_(Nd)(t)值(-14.8~-15.4)和非常老的Nd模式年龄,表明其来源可能是古老的上地壳物质,而ε_(Sr)(t)-ε_(Nd)(t)图解也支持其上地壳来源。岩体具有较高~(87)Sr/~(86)Sr初始比值(0.72699~0.73884)特征,据此推断曲珍过铝花岗岩成因是陆壳部分熔融作用产物。岩浆源区可能以粘土岩为主,砂质岩占次要地位,是成熟陆块部分熔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4.
综合利用多普勒雷达、地面自动气象站以及风廓线等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7月3日发生于辽宁开原的超级单体风暴伴随EF4级强龙卷环境条件、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发生于低层暖湿高层冷干强的热力不稳定环境条件下,在地面干线汇合流场形成地面辐合线附近触发湿对流并发展为伴有龙卷的超级单体风暴。龙卷发生于低层钩状回波附近,多普勒雷达上呈现经典超级单体风暴雷达回波特征,低层强的垂直风切变将水平涡度转化为对流风暴中垂直涡度,强上升运动使得顺流涡度倾斜拉伸,从而龙卷发生前17 min在多普勒雷达2.4°仰角首先出现中气旋结构,随后风暴向南移动过程中,风暴的后侧下沉气流(RFD)将中低层的涡度“压低”致使龙卷接地,因此龙卷发生后1 min在0.5°仰角也出现强中气旋并有类龙卷涡旋特征(TVS),中气旋最强时的旋转速度达到28 m·s-1(强中气旋标准),因此本次龙卷符合“自上而下”I型龙卷特征。由于环境干燥空气夹卷造成水滴强烈蒸发和冷却,使得地面出现了1 h降温达10℃的强冷池,过强的冷池可能在促使龙卷消亡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致使... 相似文献
255.
256.
小土尔根是近年来诺尔特地区新发现的斑岩铜矿。矿区内发育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中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为了确定矿区侵入岩成因及其与铜矿化的内在关系,对矿区内发育的岩体开展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岩石富硅和碱,铝含量中等,属高钾钙碱性和钾玄质系列岩石。所有样品富集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Nb、Ta、Ti、P、Sr和重稀土元素,指示其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形成于陆缘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这些岩体是俯冲洋壳发生部分熔融并交代上覆地幔楔后,在上升过程中经分离结晶作用后的产物。与典型的还原性斑岩型铜矿形成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小土尔根地区有形成斑岩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257.
胶西北是我国最大的黄金矿集区,不仅黄金储量巨大,而且成矿时间集中(115±5)Ma。研究认为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进入了地幔热柱演化阶段;胶西北形成了莱阳地幔亚热柱及其外围郭家店、艾山、盘石店等幔枝构造体系。深源含矿流体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热柱→幔枝构造→有利构造扩容带,迁移到幔枝构造的脆韧性韧脆性剪切带、侵入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密集的构造裂隙带、各种脉岩与围岩的接触带等有利部位集聚成矿,从而构成以幔枝构造为中心的金成矿密集区。该文以郭家店幔枝构造研究为例,分析了成矿作用,归纳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58.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牛鼻子梁铜镍矿矿床特征及其发现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鼻子梁铜镍矿产于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古陆块上,其成矿与基性-超基性层状杂岩体有关。共发现3个岩体,其中以Ⅰ号岩体规模较大,出露面积近7km2,其余2个岩体较小。岩体岩石堆晶结构明显,具层状和纹层状构造。Ⅰ号岩体出露岩性以层状淡色辉长岩、闪长岩为主,局部夹超基性岩,代表层状杂岩体上部层序。Ⅱ、Ⅲ岩体以超基性岩石为主,代表层状杂岩体下部层序,是主要的含矿层位。通过槽、钻探验证,在Ⅱ、Ⅲ岩体已发现硫化物铜镍矿体9条,其中,一条矿体的视厚度达41.1m,Ni平均品位为0.5%,最高1.57%。其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等,属岩浆熔离改造型矿床,有后期热液叠加。该类型矿床是在柴达木地块周缘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为今后在柴达木盆地周缘寻找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59.
记述了产自云南中三叠世的裂齿鱼类3个新属种——邓氏富源裂齿鱼(Fuyuanperleidus dengi gen.et sp.nov.)、苏氏罗平裂齿鱼(Luopingperleidus sui gen.et sp.nov.)和小齿滇东裂齿鱼(Diandongperleidus denticulatus gen.et sp.nov.)。邓氏富源裂齿鱼区别于其它裂齿鱼的特征,包括上颌骨形状、上下颌牙齿大小及形状、头骨纹饰、上颌骨与第一眶下骨愈合、高鳞片。苏氏罗平裂齿鱼区别于其它裂齿鱼的特征,包括三角形的鳃条骨、腹鳍前有4列水平方向的高鳞片、3个臀鳞。小齿滇东裂齿鱼区别于其它裂齿鱼的特征,包括胸鳍、腹鳍、背鳍和臀鳍前面鳍条的前缘具有小锯齿,鳞片后缘具有许多小锯齿。裂齿鱼类的新发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华南裂齿鱼类的多样性,而且提供了裂齿鱼类在三叠纪全球辐射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260.
LI Jijun LU Shuangfang WU Wei XUE Haitao XU Qingxi GENG Jie YU Yinghua 《《地质学报》英文版》2011,85(5):1203-1210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role and influence of water during the generation of natural gas, the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of water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its influences were summarized. In addition, we carried out an anhydrous cracking experiment of oil extracted from the Feixianguan Formation source rock in a closed system, which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kinetic models for describing 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ic fractionation during gas generation from organic matter. The models were calibrated and then applied to the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By combining a series of gas generation experiments from octadecane pyrolysis without water or with distilled water in varying mass proportions, several results were proved: (1) the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natural gas becomes lighter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formation water; (2) we can quantitatively study the hydrogen isotopic fractionation with the kinetic model for describing carbon isotopic fractionation; (3) more abundant and reliable geological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ic indic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