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401篇
测绘学   213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686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XEPOS型偏振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蒙古铁矿石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以熔融玻璃片和粉末压片制样,采用XEPOS型偏振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建立了铁矿石中总铁、氧化钙、氧化镁、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硫、磷、铜等组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着重讨论硫、磷两元素测定的可行性和Lucas-Tooth、Price数学校正模型的适应性和改善方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2.
全球冥古宙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其韩  耿元生  宋会侠 《地质学报》2016,90(9):2083-2099
冥古宙是地球上最老的一个地质历史时期,由于缺少可靠的岩石记录一直没有得到国际地学界的重视和承认,到2004年才在建议的国际地层表中使用了冥古宙这一术语,定义从地球形成到出现地球最老岩石这段地球历史。但冥古宙与太古宙没有明确的地质界线,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年代界线(3.85Ga,4.0Ga,4.03Ga),目前还存在较大分歧。目前已知残存的冥古宙岩石只有两处,一处是加拿大的阿卡斯塔片麻岩(Acasta gneiss)中两个英云闪长岩和一个变质花岗闪长岩。前者锆石U-Pb年龄为4002±4Ma和4012±6Ma,后者为4031±1Ma。另一处是东南极索尼山(Mount Sones)的麻粒岩相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已获得U-Pb年龄为3927±10Ma。世界上最老的表壳岩(≥3870Ma)出露在格陵兰。冥古宙年代久远,地球形成最初的600~700Ma的初始岩石经历了陨石撞击、地壳再循环、重熔等改造,甚至再循环到地幔,几乎已经消失殆尽。目前主要以年轻岩石中的碎屑锆石或继承锆石作为桥梁,来追索这些古老锆石原来母岩的类型、特征及成因。3800Ma的碎屑锆石已在全球十多个地区发现,而以西澳伊尔岗克拉通的杰克山最多最全,从3800Ma到4404Ma都有,在3840Ma,3900~3920Ma,4000~4200Ma,4260~4300Ma和4404Ma显示峰值,其中以3900~4200Ma最为发育,4404Ma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老碎屑锆石。此外在北美克拉通、南非克拉通、华北克拉通等古老克拉通以及一些年轻造山带中都发现有冥古宙的碎屑锆石,这些锆石是追索冥古宙地质事件的重要桥梁。通过对冥古宙碎屑锆石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和内容。包括早期地壳的性质,一些锆石具有与太古宙之后岩浆锆石特征相似的环带结构,因此这些碎屑锆石的母岩大部分被认为相当花岗质,来自老地壳的重熔。冥古宙碎屑锆石的Hf同位素等综合分析表明这些碎屑锆石来源于中性熔岩的结晶,或许表明早期地壳具有中性成分特征。冥古宙锆石的成因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根据锆石中钛的含量、锆石Ti饱和温度计计算的温度以及锆石的一些结构特征,有的研究者提出冥古宙相当一部分碎屑锆石是陨石撞击导致的岩石熔融结晶产生的,是追溯地球早期撞击事件的重要手段。在4300Ma的碎屑锆石中包裹有金刚石和石墨晶体,前者表明锆石的母岩曾处于高压条件,而后者石墨的碳同位素接近有机碳,有人认为可能为生命起源的迹象。多个地区的碎屑锆石的边部Th/U比值低,U-Pb年龄为4000Ma左右,属于变质作用的产物,表明当时地壳已具有一定厚度。冥古宙碎屑锆石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重要的问题,但是由于资料有限,有些认识还存在矛盾,还需要获得更多实际资料,才能对冥古宙的地质事件过程取得更可靠的科学认识。因此今后应加强可能赋存古老碎屑锆石地区的寻找,并发现更多古老碎屑锆石。对现有的古老碎屑锆石加强综合研究以及各地区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13.

唐山丰润蓟县群雾迷山组中发现了Li含量达781×10-6(折合Li2O含量0.16%)的富锂白云岩,其厚度大、分布广,是重要的潜在沉积型锂资源。本文通过野外考察、样品分析测试等手段,对该区雾迷山组中锂的分布、成因和赋存状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地区泥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和泥岩样品中富集锂,白云岩、硅化白云岩及硅质岩不富集锂;锂的含量与伊利石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指示伊利石可能为锂的主要赋存矿物;锂赋存位置为矿物间的非晶质伊利石等粘土矿物;样品中几乎不含吸附状态的锂,认为锂应该赋存在矿物晶格中呈类质同象状态;富锂样品和贫锂样品为同一源岩风化的产物;源岩(钙质泥岩)风化为锂富集提供稳定物质来源,含氧、干旱、浅水沉积环境有利于锂的富集。

  相似文献   
114.
以青海省夏日哈木矿区作为高山试验区,利用航摄高精度1∶2 000 DEM数据对1∶5万DEM数据、Aster DEM数据和Pleiades DEM数据进行垂直精度比较分析,并对这3种数据在高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重力中区地形改正中的适用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在高山区这种复杂地形条件下,3种DEM数据的精度从高到低依次为Pleiades DEM、1∶5万DEM和Aster DEM;Pleiades DEM数据在1∶5万或更小比例尺重力中区地形改正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1∶5万DEM数据在1∶20万或更小比例尺重力中区地形改正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而Aster DEM不能满足1∶20万或更大比例尺重力中区地形改正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5.
模拟天然气水合物的岩石物理特性模型实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水合物沉积的悬浮、颗粒接触和胶结三种微观模式,制作一组微弱胶结非固结高孔隙度人造样品和颗粒填充渐变的三维物理模型. 通过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物性参数的敏感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弱颗粒间胶结物和低有效应力的固结差的沉积物中,声波对孔隙流体性质较敏感. 随着温度的降低颗粒胶结,改变原有沉积物的岩石物理特性,速度、弹性模量和频率升高,声波衰减和Vp/VS减小,沉积层内的反射波消隐.  相似文献   
116.
单矿物的微区原位Pb同位素分析是微区原位分析技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能够得到矿物晶体间甚至晶体本身不同区域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信息.本文采用LA-MC-ICPMS对三件标准样品和两件长石样品进行了微区原位测试,标准样品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推荐值一致,两件长石样品测试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溶液法测试结果一致,测试精度达到1‰以内.  相似文献   
117.
耿鹤良  杨成斌 《岩土力学》2009,30(Z2):232-234
将盐渍土化学潜蚀溶陷变形过程划分为3状态2阶段进行分析,并根据阶段变化规律总结出不同状态时土体物理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该关系分析出盐渍土溶陷发生的关键阶段,并推导了盐渍土溶陷系数与溶陷前后土体物理指标间的数量关系.分析并验证了土体的孔隙比、含盐率以及土体的结构组成形式都是影响盐渍土潜蚀溶陷变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8.
在常速情况下,从三维时距方程出发,通过倾角代换,将三维倾角时差分裂为两个正交方向上的二维倾角时差,然后在这两个正交方向上分别做一次二维倾角时差校正,便可达到三维倾角时差校正的目的.应用实例表明这种三维DMO分裂方法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9.
该次工作为黄铁矿Re-Os法测年在胶东金矿中的首次应用。在大尹格庄金矿中获得了由3件黄铁矿样品组成的(144.8±1.8)Ma等时线年龄,暗示着大尹格庄金矿区可能存在一期晚侏罗世的Au成矿事件。通过对大尹格庄、夏甸、土堆金矿黄铁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表明黄铁矿的Re-Os同位素特征在胶东金矿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该文总结了影响黄铁矿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的因素,认为在利用该方法进行金矿床定年时,应当将不同期次黄铁矿分别送样,适当拉大采样间距,并尽可能降低实验测试误差,以期获得更精确可靠的年龄。  相似文献   
120.
尚家油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原油主要来自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是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经T2源断裂向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倒灌运移后,再在浮力作用下沿断裂配合的砂体连通侧向运移的结果。针对尚家油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成藏运移过程中主要受活动性断裂控制的特点,将尚家地区断裂在源岩的大量生排烃期划分出继承性活动断裂和未发生活动的遮挡断裂,并建立活动性断裂控制断裂两盘储层砂岩对接侧向输导油的运移模式。揭示出活动性断裂控制断裂两盘砂岩对接控制油侧向运移至尚家油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各断块中,运移过程中遇到遮挡断层圈闭或是断层岩性圈闭油会在其中聚集成藏,运移过程停止,这种运移模式使得油在构造高部位分布具有复杂性和随机性,且这些特性随着油源区的远离而加剧,而扩大了油在纵向上的分布层位,油在靠近油源区的断块的上部层位注入并聚集起来,为正常的上油下水的油水系统,而远离油源区的断块下部层位也可富集油气,可出现两套或是多套的油水系统,油水分布复杂;而远离油源区的圈闭油气聚集时期早于靠近油源区的圈闭油气聚集时期,同一断块上部层位油气的聚集时期早于下部层位油气的聚集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