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篇
  免费   571篇
  国内免费   338篇
测绘学   193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252篇
地质学   888篇
海洋学   25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268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wind input and whitecapping dissipation on the simulation of typhoon-waves, three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with the latest version of SWAN (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 model. The three experiments adopt the Komen, Janssens, and Westhuysen expressions for wind input and whitecapping dissipation, respectively. Besides the above-mentioned source tems, other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these experiments are the same. It shows that the experiment with the Westhuysen expression result in the least simulation errors while that with the Janssens expression has the most. The results from the experiments with Komen and Westhuysen expressions show that the differenees in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SWH) have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dissipation energy caused by whiteeapping.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whitecapping dissipation source ter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ultant differences of the simulated SWH between the two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72.
5.12汶川地震及其次生山地灾害对灾区的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损失巨大.以重灾区都汶公路沿线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地利用资料,探讨了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山地灾害对土地利用的破坏方式和特征,次生山地灾害以移动破坏、淤埋破坏和拉裂破坏3种形式破坏土地资源,并对土地利用损失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淤埋破坏是最主要的破坏形式,占总破坏面积的77.23%,移动破坏面积占总破坏面积的22.77%;②林地和草地破坏呈现出在缓坡地带和陡坡地带破坏比例高,在中间地带破坏比例低的规律,旱地破坏具有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加剧的趋势;③研究区内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总损失价值达76 577.26万元,其中林地损失量最大,占总损失价值的87.18%,是地震引起崩塌、滑坡灾害损失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73.
南海永乐龙洞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环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深的海洋蓝洞,水文环境及理化因素特殊,90 m以下水体为无氧环境。为研究永乐龙洞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及其昼夜变化,于2017年3月在龙洞、潟湖及外礁坡进行浮游植物样品采集。研究结果表明:龙洞内叶绿素a浓度呈现随深度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日间浓度最大值层出现在40 m层(0.42μg/L),夜间则出现在20 m层(0.59μg/L)。永乐龙洞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介于1.1×10^3~5.1×10^4 cells/mL。聚球藻在上层水体占优势(0~20 m),40 m以下水层原绿球藻丰度对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贡献率最大(90%以上),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丰度在整个水体都较低(除20 m层)。微微型浮游植物昼夜存在明显差异,夜间其丰度最大值层为20 m层,日间则上移至表层。本研究共记录微型和小型浮游植物5门41属55种(含未定种)。其中,硅藻门25属34种、甲藻门12属15种、金藻门1属1种、蓝藻3属、隐藻1属。微型和小型浮游植物丰度介于3.3×10^2~9.8×10^4 cells/L。甲藻丰度对浮游植物总丰度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硅藻,隐藻和蓝藻丰度仅在少数水层占优势。微型和小型浮游植物昼夜变化明显,夜间丰度最大值层为20 m层,日间则出现在40 m层。微微型、微型和小型浮游植物垂直分布与叶绿素a浓度垂直分布一致性高。龙洞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和丰度高于潟湖和外礁坡。  相似文献   
74.
大容量气枪震源特征及地震波传播的震相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容量气枪震源在陆上水库进行地震波激发试验,研究陆上水库环境下激发气枪震源所产生的地震波特征及传播距离. 试验结果表明,大容量气枪震源是具有丰富的10 Hz以下低频信号的低频震源,其激发的地震波具有传播距离远,穿透深度深的特点. 在185 km长的测线上均记录到了气枪信号,成功检测到Pg,Pc,P2,PmP和Pn等多组震相,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深地壳结构进行了一维速度结构正演,讨论了该区域壳幔过渡带的低速结构. 气枪震源还具有一般炸药震源不具有的特征,如长期定点重复激发和有效转换S波的优点,是陆上进行长炮检距深穿透地下结构研究的一种优良人工震源.  相似文献   
75.
红旗岭3号含矿岩体地质年龄及其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号和7号岩体为代表的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兴蒙造山带中典型的岩浆熔离型矿床。矿区内共有30多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3号岩体是其中的含矿岩体,多年来因其地质产状与主要含矿岩体不同被认为形成于燕山期。本次工作对采自不同深度岩心样品中的单矿物角闪石进行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得到(228.2±3.0 )Ma的坪年龄和(230.1±7.1)Ma的等时线年龄。该年龄和近年发表的红旗岭1号岩体地质年龄基本一致,说明它们均为早印支期岩浆作用的产物。通过对比分析1号和7号主含矿岩体与3号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发现,无论是稀土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图解均显示了它们具有相同的配分模式,暗示了这些岩体的同源性特点。  相似文献   
76.
河北省永久性GPS参考(网)站建立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VRS技术在河北省区域内建立永久性参考站,如何进行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如何为GPS用户提供参考站数据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7.
概述了南京市水西门市民广场地质环境背景 ,分析了广场建设和灾害发生过程中存在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剖析了该滑坡产生的机制 ,针对近年南京地区边坡失稳和滑坡灾害时有发生的状况 ,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8.
结合郑州南站连接线明挖隧道(拔桩区间)拟拔桩基直径大、桩长的特点,对桩体受力特征和拔桩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拔桩过程中桩周土破坏模式和桩体自身的抗拉强度分析计算,选取有效的减阻方法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良好效果。最后总结出大直径深层钻孔灌注桩拔除工程中桩身局部扩大、桩侧摩阻力过大和断桩等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供今后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79.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速度图象重建的层析成象法。特别注意到地震学上的ST与医学上的CT的不尽相同之处,并处理了由此引起的困难。与速度图象重建有关的正问题的分析表明,不同频率范围的资料其分辨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区域地震与远震资料的解释应予注意。本文有关速度图象重建的讨论不仅涉及到与成象方法有关的反演理论和方法,还给出了进行数值计算的内存量和运算量的分析。关于重建图象的质量评价,还给出了反演解的可靠性分析,为分辨特性的描述提供了一种既简便又形象直观的方案。 本文的方法与现行主要方法的比较表明:1.本文的方法允许存在速度间断面,有利于揭示不同构造区域的地壳厚度的差异;2.在常用的方法中,作为正问题假定的常速度块同反演结果解释时非常速度块之间不协调。由于我们把给定网格点的速度值的插值函数作为速度的空间函数,这一困难已被解决;3.相对于Aki等的一般方法,本文的内存量节省约一个量级、运算量减少约一半;4.相对于ART类方法本身不能给出成象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本文的方法则具有显著的优点。 作者在分析了天然地震资料的状况之后相信,对充分利用我国地震台网的现有观测资料,本文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0.
1INTRODUCTIONTheIGBP-IHDP(InternationalGeosphere-BiosphereProgramme,andInternationalHumanDimensionPro-gramme)jointproject—LUCC(landuse/coverchange)isaninterdisciplinaryprogramdesignedtoimprovetheunderstandingofthedynamicsofland-useandland-coverchangeasinputstoandconsequencesof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CHARLOTTE,2002).Inparticularthedifferentbio-geochemicalmodeling(e.g.theglobalcarboncycle)ac-tivitiesandcomparativestudies,suchasthoseconduct-edbyIGBP-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