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2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673篇
测绘学   295篇
大气科学   204篇
地球物理   374篇
地质学   1155篇
海洋学   34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34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邓春楠  葛彤  吴超 《海洋工程》2013,31(6):53-58
水下环境复杂多变,由于水流的不可预知性和多变性,潜器的水动力系数往往无法准确获取,使得依赖这种参数的潜器运动控制算法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为了解决控制器对模型参数的依赖,设计了一种基于高阶滑模控制算法的模型无关控制器,并通过设置合理的过渡过程,解决了这种控制算法依赖初值的弊端。仿真结果表明,位置和姿态的控制能够快速的收敛,误差很小并且不依赖于初始条件,控制器需调节参数很少,并且算法简单,适用于工程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42.
尼日尔盆地油藏水道沉积构型识别及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海水道作为深水环境中重要的储层类型,具有极为丰富的深海油气资源,近年来一直是深海油田勘探和开发的重点区域,但对水道内部构型边界的识别刻画仍然是一个难点。依据三维地震数据以及测井和岩心资料,对西非X油藏水道进行了内部构型边界的精细划分,并分析了其水道演化模式。研究表明:区内水道体系边界可通过地震相特征差异进行识别,并将其分为限制性、半限制性和非限制性3种类型;复合水道边界可通过“垂向分期”和“侧向划界”原则进行确定;单一水道边界可通过水道边界振幅强弱变化进行识别,其在平面上有单侧向迁移和沿下游摆动迁移2种迁移模式,在剖面上单向侧向迁移段水道呈侧向迁移的特征,沿下游摆动段呈现出多期水道相互摆动切叠的特征;水道体系的演化可划分为初始形成、快速发育、平稳发育以及水道消亡4个阶段,对应一个完整的海平面变化旋回。  相似文献   
43.
选择江苏徐州黄棕壤进行不同深度层位多环芳烃含量的定量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多环芳烃在土壤深度剖面中的地球化学迁移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多环芳烃在徐州土壤剖面中主要集中在地表0~20 cm内。其中低环多环芳烃化合物的迁移能力较强,4~6环等高环化合物相对较难迁移,主要残留于地表生态系统环境中。  相似文献   
44.
小当量激发的远距离信号检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利用小当量震源进行远距离探测的可能性,通过现场试验进行了研究.野外实验采用1次大当量激发和16次小当量激发,研究结果表明:①有可能利用数十公斤当量的炸药实现200km距离的探测;②在激发条件相同(或相近)时,不同当量的激发波形滤波后存在一定的相似性;③依据人工震源可重复性采用以下的激发组合方式和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信噪比:针对大当量激发与小当量激发波形的相似性,利用大当量激发的波形作模板与小当量激发的波形作相关,可判断台站是否接受到小当量激发的信号并检测其震相到时信息.针对小当量激发波形的相似性,采用小当量多次激发的方式,通过N次根加权叠加方法,能有效提高记录的信噪比和震相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45.
利用西太平洋地区的雅浦-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的多波束水深数据,获得了9.8°N—13.2°N、132.2°E—145°E矩形区域内的高精度水深地形图。通过对精细地貌进行研究发现,马里亚纳海沟南部的洋坡上发育有大范围的地垒、地堑型地貌,雅浦海沟北部存在明显的分段性特征,菲律宾海盆和帕里西维拉海盆内存在不同展布方向的大规模脊-槽地貌。研究结果表明此处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主要受板块运动的控制。最后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该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46.
2009-07-3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溪河流域金阳县地洛电站施工区暴发泥石流,造成9人死亡、施工道路及设施损毁.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认为,"7.31"泥石流是一场高容重低粘度坡面型泥石质泥石流,强降雨是此次泥石流形成的激发条件,工程弃渣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过沟公路未合理设置排水涵洞,路基被毁,沿途大量物质补给是泥石流形成的促进因素."7.31"泥石流隐蔽性强,人们对其危害范围认识不足,防灾意识薄弱,监测预警不到位,是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重要因素.结合西溪河流域水电开发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人类工程活动,提高防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等防治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小水电工程施工的监管力度,切实落实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47.
氡测量在成都平原隐伏断裂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成都平原大邑—竹瓦铺—五珠沱断裂带、双流—成都—德阳断裂带两条NWW向隐伏断裂进行放射性伽玛能谱和氡气测量,对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用放射性测量的方法进一步确认和解释了这两条隐伏断裂的存在。  相似文献   
48.
末次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研究是过去的全球变化(PAGES)研究的三大重点之一,通过孢粉分析和热释光断代建立了北京西山末次间冰期植被的演化序列,研究了该地区古植被与古环境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北京末次间冰期植被演化经过了6个阶段,从古到今依次对应深海沉积MIS5e,5d,5c,5b,5a及末次间冰期向末次冰期的过渡期.末次间冰期森林分布于北京西山,暖期发育以鹅耳枥属、榆属、栎属、松属、桦属为主的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冷期则主要发育以松科、桦科、蔷薇科、毛茛科、蒿属、菊科为主的森林草甸草原或森林草原,末次间冰期气候由早期的暖湿经过波动变化向温干、凉干演化.5e是末次间冰期的大暖期,其暖湿程度好于5c,5c又好于5a,而5d的气候环境优于5b.在MIS5e阶段北京西山植被的演潜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揭示气候存在千年时间尺度的不稳定性,5e1为水热组合最佳时期.由末次间冰期向末次冰期过渡的降温时期,存在一次明显的气候回返事件,热释光年龄为78.5~72.5 kaBP.对比研究表明北京西山末次间冰期气候环境与深海沉积、极地冰心记录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变化幅度小于极地地区,与黄土高原及青藏高原环境演化具有更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49.
吴琼  葛大庆  于峻川  张玲  李曼  刘斌  王艳  马燕妮  刘宏娟 《测绘学报》2022,51(10):2046-2055
全面识别和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重大实际需求。目前,基于InSAR技术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用于广域尺度下地质灾害隐患智能识别应用效果与适用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本文基于Stacking InSAR技术获得地表形变相位数据,利用深度学习检测识别正在变形的滑坡隐患位置与分布,确定显著性形变区边界,探索将上述技术方法推广到一定的广域范围和动态更新数据集。结果显示,测试数据集显著性形变区平均识别精度为0.69,召回率为0.67,F1 score为0.67,动态更新数据集识别精度为0.85,召回率为0.58,F1 score为0.68。研究表明,本文方法在广域地灾隐患识别中具有应用可行性,可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0.
南海永乐龙洞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环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深的海洋蓝洞,水文环境及理化因素特殊,90 m以下水体为无氧环境。为研究永乐龙洞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及其昼夜变化,于2017年3月在龙洞、潟湖及外礁坡进行浮游植物样品采集。研究结果表明:龙洞内叶绿素a浓度呈现随深度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日间浓度最大值层出现在40 m层(0.42μg/L),夜间则出现在20 m层(0.59μg/L)。永乐龙洞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介于1.1×10^3~5.1×10^4 cells/mL。聚球藻在上层水体占优势(0~20 m),40 m以下水层原绿球藻丰度对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贡献率最大(90%以上),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丰度在整个水体都较低(除20 m层)。微微型浮游植物昼夜存在明显差异,夜间其丰度最大值层为20 m层,日间则上移至表层。本研究共记录微型和小型浮游植物5门41属55种(含未定种)。其中,硅藻门25属34种、甲藻门12属15种、金藻门1属1种、蓝藻3属、隐藻1属。微型和小型浮游植物丰度介于3.3×10^2~9.8×10^4 cells/L。甲藻丰度对浮游植物总丰度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硅藻,隐藻和蓝藻丰度仅在少数水层占优势。微型和小型浮游植物昼夜变化明显,夜间丰度最大值层为20 m层,日间则出现在40 m层。微微型、微型和小型浮游植物垂直分布与叶绿素a浓度垂直分布一致性高。龙洞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和丰度高于潟湖和外礁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