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2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612篇
测绘学   251篇
大气科学   188篇
地球物理   316篇
地质学   1091篇
海洋学   30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33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牙鲆鱼肠道弧菌感染症及病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一起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病害进行了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病原学方面的检验,结果表明为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经过对10尾病(死)牙鲆做病变肝组织及腹水中细菌的染色检查,取其中6尾的肝、肾、腹水为材料做细菌分离与纯培养后进行形态及理化特性测定,选择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做纯培养的12株菌(HQ010223-1至HQ010223-12)为同种细菌———弧菌属Vibrio的鱼肠道弧菌V.ichthyoenteri。经以代表菌株(HQ010223-1)对健康牙鲆做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在所检牙鲆病例的相应病原学意义;用37种抗菌类药物对6株菌所做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菌株间无明显的敏感与耐药性差异。  相似文献   
772.
大兴安岭东北部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前人划分的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花岗岩有相当一部分是侏罗纪花岗岩.根据时间先后关系,可将本区侏罗纪花岗岩的侵位顺序划分为早、晚两期,其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8~190 Ma和171~181 Ma,这些侏罗纪花岗岩的年龄数据与东北其它地区侏罗纪花岗岩完全可以对比.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可以将这些花岗质岩石划分为低Sr高Yb型和高Sr低Yb型两类,它们有相同或相似的源岩组成而起源的深度不同,早期侵入的花岗岩为低Sr高Yb型,起源于压力较低的中地壳,而晚期侵入的花岗岩为高Sr低Yb型,类似于"C"型埃达克岩,起源于压力较高的下地壳.锆石Hf同位素成分特征表明,侏罗纪花岗岩的源区物质主要为新元古代和显生宙期间增生的地壳物质及两期增生地壳物质的混合物.本区侏罗纪花岗岩以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为主,为准铝质或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Ⅰ型花岗岩,具有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岩石组合特征,属于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的中国东北地区侏罗纪花岗岩带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73.
尘埃等离子体微波衰减常数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固体火箭喷焰看作弱电离尘埃等离子体,在统计理论框架下,通过求解含碰撞项的Blotzmann方程和Shukla方程,给出了弱电离尘埃等离子体复电导率和衰减常数计算公式,提出了充电响应因子的概念.将固体火箭喷焰的有关参数代入计算表明,衰减常数同时受电子和尘埃粒子浓度以及尘埃粒子半径的影响.理论的分析与实验所观测到的现象一致.  相似文献   
774.
开展岩石高温损伤破裂信息识别研究对地热开发和煤炭地下气化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不同高温处理后砂岩在破坏过程中声发射参数RA(上升时间/振幅)和AF(平均频率)值变化,研究高温后砂岩内部不同类型裂纹的发展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砂岩在整个加载过程中以拉张裂纹为主,当加载应力超过峰值应力的80%后,剪切裂纹所占比例迅速增大,可将此作为砂岩发生破坏的前兆;当加热温度超过600℃时,剪切裂纹所占比例上升,超过800℃,剪切裂纹所占比例迅速下降,600℃和800℃可作为砂岩损伤突变的阈值温度;高温后位错塞积现象增多,砂岩塑性特征增强,拉张裂纹所占比例增大。研究成果将对高温作用后岩石破裂失稳前兆信息的识别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75.
开展上海软黏土的宏微观三轴剪切试验,研究软黏土受荷状态下孔隙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局部变形在加荷初期就开始发生。随着荷载的增加,细碎团聚体增多,孔隙不断地扩展,生成大的贯通孔隙,孔隙定向排列明显,剪切带形成。微观结构参数与剪应力比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最大孔隙面积、孔隙比、孔隙各向异性率及分布分维数在受荷初期缓慢地增大,后期快速增大。应变为8%时,最大各向异性率达到0.68,最大孔隙比为1.96。剪切带附近的微观结构参数都大于带外值。在受荷过程中,土的微观结构发生劣化,软黏土变形过程分为损伤开始、损伤发展剪切带形成和土体破坏3阶段,微观结构的劣化与土的宏观力学特性紧密相联系。  相似文献   
776.
水布垭水电站坝基岩体地质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围绕水布垭水电站坝基地质模型研究 ,开展了工程地质调查、岩石力学室内外测试和试验和工程应用的研究。在大量野外工作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详细研究了水布垭水电站工程地质岩组 ,地质构造规律及坝基岩体地应力和水文地质条件 ,建立了坝基岩体的概化地质结构模型。开展了针对坝基基本地质模型单元的岩体质量评价 ,提出了坝基基本地质模型单元的岩体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777.
岩-土-结构的强度参数估算是桩基、基坑与有支挡结构斜坡数值模拟和稳定性计算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在变形协调条件下推导出求支挡结构(桩)的单轴抗拉和抗压强度公式,在二维应力和三维应力状态分别与莫尔一库仑斜直线和莫尔抛物线破坏准则组合成四种情况下,推导出求岩、土、支挡结构(桩)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及其单轴抗拉和抗压强度公式,最后进行误差分析。该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8.
作为近地表横波速度结构成像的主要手段之一,面波多道分析法的正问题研究对现场观测系统设计及后续反演计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面波频散曲线的正演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对水平层状介质中面波的本征值问题进行求解,该类方法计算效率高但较难考虑地下介质在横向上的不均匀性;二是基于波动方程的全波场模拟,该类方法在理论上可考虑任意复杂的地质模...  相似文献   
779.
丰富的历史文献是我国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优势条件,然在"中世纪暖期"前期,中国东部地区此类别资料中客观而具有高置信度的物候信息仍有深入挖掘的余地。为弥补这一缺憾,根据5种历史文献记载的河南开封、洛阳地区981~1040年的38条赏花日期记录,重建了这60年间开封牡丹盛花期的变化,并将其与其他文献证据、温度重建序列所反映的气候冷暖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检验了资料的准确性。结果显示:1)开封981~1040年的气候可能略暖于现今,牡丹盛花期的均值4月21日比现今早1.0天;2)当时开封牡丹盛花期的变幅(4月11~30日)基本上未超过现代;3)牡丹盛花期呈现出0.4天/10年的微弱提前趋势,说明当时气候虽然总体上偏暖,但增温趋势不明显;4)牡丹盛花期的年代际变化可划分为平均比现今晚1.6天的981~994年、早2.8天的995~1016年、晚2.9天的1017~1030年和早6.0天的1031~1040年这4个阶段,说明当时总体上略比现今温暖的气候并不是持续温暖的;5)序列与夏秋税征收日期、水稻种植范围、柑橘分布北界、植物二次开花与再实、冬雷等其他文献证据所指示的期内各阶段气候状况比较吻合,也与中国东部及邻近地区的其他温度重建序列在冷暖变化过程上异同互现。该结果有助于更为准确地诊断中国东部"中世纪暖期"的阶段性气候变化特征,为下一步集成重建中国东部地区在"中世纪暖期"时段更长、结果不确定性更小的温度序列以及定量分析当时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兴衰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80.
贵州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一个元古宙时期的裂谷盆地.历经了原特提斯-古特提斯-新特提斯以及太平洋-印度洋俯冲汇聚的影响,是多期次、复杂的地块拼合和造山带演化产物.区域上以喀斯特地貌包围浅变质岩山脉地貌为特征.研究区内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多样.其中达世界级地质遗迹景观共计4处.区内自白垩纪末期开始了间歇性的隆升,由于受梵净山穹窿构造及多个滑脱层影响,造成了剥蚀速率的差异,奠定了如今的地貌雏形;通过构造解析及物质组成分析,认为梵净山特有的层状浅变质岩侵蚀地貌是在以构造为主导的应力塑造之下,经由风化、剥蚀以及冰川作用共同雕琢而成.并就研究区内主要地质遗迹特征、成因及演化进行了论述.贵州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内不仅地质遗迹种类丰富,而且多处代表性地质遗迹具有全球对比价性,有极高的科学、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