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2篇 |
免费 | 158篇 |
国内免费 | 16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2篇 |
大气科学 | 168篇 |
地球物理 | 180篇 |
地质学 | 490篇 |
海洋学 | 137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83篇 |
自然地理 | 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采用FLAC的两相流模式和修正的Mohr—Coulomb模型,对北川地区震后土在降雨条件下的位移和速度矢量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同时在室内进行了降雨条件下斜坡破坏的模型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土体在沿坡面的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坡脚处,土体水平位移是衡量斜坡破坏的首要指标,可采用坡面特征点的位移突变作为斜坡破坏的判别标准;数值模拟得到的斜坡破坏与降雨历时关系与室内模型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2.
利用GPS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观测值监测土壤湿度的精度直接受多径干涉相位与土壤湿度间的关系模型影响。传统方法基于线性模型,通过增加样本数量、排除特例提高普适性,但未合理考虑坡度、植被及天气等因素。基于上述因素短期变化可忽略的假设,引入时间窗口,采用自相关分析确定窗口长度,利用窗口内样本动态线性回归构建预测和插值模型反演土壤湿度。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窗口后,预测、插值误差分别下降17.4%和54.6%,相关系数上升16.2%和32.9%。插值模型利用了待估时刻之后的观测量,精度更高;预测模型精度略低,但更适于实时应用。同时,残差极大值与土壤湿度的上升之间显著相关。预测残差较土壤湿度具有极大值更小、时刻略微提前的时域特征。 相似文献
93.
本文通过13个中尺度α类对流性云团的分析,给出其生命史中各阶段的典型云型。发生发展的对流层低层流场模型及成熟时的空间结构。分析表明:暖季在我国高原东部较低纬度地区,存在着与美国中纬度地区相似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它们发生在高空小槽底部,低空偏南风急流左侧和地面冷峰西端的南侧或准静止锋上的暧湿辐合区中。当锋面向东南移动时,低层多方向的辐合进一步加强。云团暴发性发展,在凌晨达到最强,伴随的降水也急剧加强成暴雨或大暴雨;午后云团减弱消失,降水也随之迅速减弱;云团成熟时,椭圆形云团色调白亮、密实,长轴达7个纬距,辐合层可到达300百帕,中心轴线近于垂直且为暖心结构,对200百帕流场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通过Z指数法和降水资料对昌吉地区8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37a(1971—2007年)的旱涝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昌吉州各地降水和旱涝变化具有一致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地具有由偏旱转为偏涝的趋势,其中,西部地区的偏涝速度最快,东部地区的偏涝速度最慢.各地出现干旱的频率高于雨涝的频率,其中,西部出现干旱频率最大,东部最小;相反,西部出现雨涝的频率最小,东部最大. 相似文献
95.
采用涡旋运动稳定性方法,结合大尺度环境场和积云对流潜热释放,研究初生西南涡发展与消亡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在稳定层结和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当大气扰动频率超过对应的临界频率时,初生西南涡均可以维持并向成熟涡转变;当大气扰动频率未超过临界频率时,初生西南涡要么因频散而消亡,要么在维持一段时间的纯涡结构后消亡,不能发展为成熟西南涡。(2)初生阶段,大尺度场的辐合辐散是西南涡发展和消亡的主要因素,辐合才有可能使得初生西南涡发展,辐散只能导致初生西南涡消亡;小尺度的潜热加热则决定着稳定层结下的扰动临界频率,进而影响稳定层结下初生西南涡的发展及向成熟西南涡的转变。 相似文献
96.
97.
98.
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管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影响天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业务管理内容多、涉及面广。为了配合“湖北省人工增雨作业指挥及效果评估系统”的使用,促进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为此研制开发了“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管理系统”。与国内同类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等明显的特点。1系统概述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管理系统采用VISSalFoxpro5.0语言编写,以Windowxs95或WindowW98为工作平台,运行于586以上微机(内存在16M以上),并配备软驱及打印机。该系统以主控表单代替了通常的菜单,… 相似文献
99.
2013年,由于陈桥观测站观测环境的破坏,观测场搬到了远离市区的红山森林公园。为了验证观测资料在搬迁前后是否有明显差异,通过T检验对潮州新旧观测站之间的各项气象要素进行显著性检验,再对潮州新旧站点之间的各项气象要素进行差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站个别月份的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风速与旧站存在显著差异;新站除了个别月份之外,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与旧站相比,均比旧站低,相对湿度则是新站比旧站高;新站的月平均风速基本比旧站小,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新站的风向特征与本地历史风向特征有一定的差异;新旧站之间的降水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