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02篇 |
免费 | 4292篇 |
国内免费 | 302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19篇 |
大气科学 | 1557篇 |
地球物理 | 2054篇 |
地质学 | 6519篇 |
海洋学 | 2187篇 |
天文学 | 115篇 |
综合类 | 810篇 |
自然地理 | 136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篇 |
2024年 | 405篇 |
2023年 | 430篇 |
2022年 | 739篇 |
2021年 | 792篇 |
2020年 | 729篇 |
2019年 | 738篇 |
2018年 | 674篇 |
2017年 | 614篇 |
2016年 | 638篇 |
2015年 | 710篇 |
2014年 | 667篇 |
2013年 | 804篇 |
2012年 | 908篇 |
2011年 | 826篇 |
2010年 | 896篇 |
2009年 | 786篇 |
2008年 | 768篇 |
2007年 | 725篇 |
2006年 | 743篇 |
2005年 | 584篇 |
2004年 | 433篇 |
2003年 | 325篇 |
2002年 | 300篇 |
2001年 | 290篇 |
2000年 | 250篇 |
1999年 | 104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10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5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为了研究湘西北龙山-永顺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利用野外典型露头地质剖面资料,通过对典型剖面页岩样品的系统观测、采样、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和矿物组成特征研究,评价研究区目标地层页岩的成烃成藏物质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五峰-龙马溪组黑色泥页岩普遍具有有机碳含量高、残留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低、生烃潜能S1+S2指数略低。分子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显示,正构烷烃无明显奇偶优势,受一定程度的微生物降解影响,多表现为双峰型(C18/C25),∑C21-/∑C22+值为0.45~1.11,显示轻烃组分缺失,重烃组分占绝对优势;Pr/Ph值范围在0.27~0.44,具有植烷优势,显示原始有机质发育于较强还原沉积环境。烃源岩样品饱和烃组成相对丰度五环三萜烷 > 三环萜烷 > 四环萜烷,三环萜烷中C21、C23、C24呈倒V字形分布,Ts/Tm为0.39~0.66。C27规则甾烷含量略大于C29规则甾烷,显示沉积母质以浮游生物及海洋型自养菌为主,亦含有部分藻类为主的有机质输入。镜质组反射率Ro均在2.57%~3.01%,普遍小于3%,已经达到了过成熟阶段。全岩矿物组成成分分析显示,页岩中脆性矿物为主要组成成分,其次为黏土矿物。综合页岩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分析结果,提出研究区湘西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具备页岩气成烃成藏的物质条件基础,有机质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脆性和吸附性较好,为深入开展页岩气勘探目标区优选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942.
943.
基于2005年1月~2009年12月中国Argo实时数据中心发布的Argo网格化产品,对台湾以东海域的表层和深层海温进行了分析,证实了日本南部海域存在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提出暖水团概念,分析了其成因和垂直结构,并利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和WOA09(World Ocean Atlas 2005)数据对暖水团进行验证。揭示出台湾以东海域各层次温度大面分布大体呈3个模态特征,并依此将台湾以东海域分为热带、副热带和温带三个海区;对各海域截取断面图,对其温跃层进行分析,归纳出永久性温跃层和季节性温跃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和季节性变化,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4.
讨论了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和野生褐牙鲆的外观差异,对比分析了不同生长环境下褐牙鲆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学价值。结果显示:网箱养殖的褐牙鲆体形、体色更接近野生褐牙鲆,即有眼侧呈深褐色,无眼侧呈白色;工厂化养殖褐牙鲆有眼侧体色较暗,无眼侧有黑斑。网箱养殖褐牙鲆脂肪含量(2.5%)远低于工厂化养殖的褐牙鲆(4.2%),而接近于野生的褐牙鲆(1.4%);网箱养殖褐牙鲆水分含量比工厂化养殖的高,也更接近野生的褐牙鲆。3种生长环境的褐牙鲆,氨基酸组成是一致的,而且各项比值也都符合FAO/WHO的标准。对比分析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EPA+DPA、SFA、MUFA、PUFA等指标,网箱养殖褐牙鲆均要高于工厂化养殖褐牙鲆,接近而又优于野生的褐牙鲆。在矿物质含量方面,3种生长环境下的褐牙鲆差异不明显。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在褐牙鲆的3种生长环境中,网箱养殖的褐牙鲆要优于工厂化养殖的褐牙鲆,而更接近于野生的褐牙鲆。 相似文献
945.
The Siberian high(SH)experienced a decline from the 1970s to 1990s and a recovery in recent years.The evolution of the SH under global warming is unclear.In this study,41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climate models a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their ability to simulate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SH 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an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SH during 1981–2005.The results show that 12models can capture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SH center intensity(SHCI)for 1872–2005.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SHCI from the Twentieth Century Reanalysis and the simulated SHCI from the multi-model ensemble(MME)of the 12 models is 0.3 on annual and inter-annual scales(above the 99%confidence level).On decadal and multi-decadal time scales,the MME also captures the pronounced reduction(between 1981–2000and 1881–1900 period)and the recovery(during1991–2005)of the SH intensity.Finally,the future evolution of the SH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MME of the 12models under the+4.5 and+8.5 W m-2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RCP)scenarios(RCP4.5 and RCP8.5).It is shown that the SHCI,similar to the SHCI in the 20th century,has no significant long-term trend in the 21st century under global warming(RCP8.5 scenario).At the end of 21st century(2081–2100),the SH shows stronger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than the SH at the end of20th century(1981–2000).The increase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likely favors the increase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winter air temperature over midlatitude Eurasia at the end of 21st century. 相似文献
946.
通过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皋兰生态农业试验站1998-1999年的降雨-径流观测实验,利用直线回归模型确定包括自然集水面在内的9种人工集水面的临界产流降雨量值(降雨阀值)。结果表明:在不受前期降雨影响下,自然黄土坡面、清除杂草自然黄土坡面和粘土夯实集水面的临界产流降雨量分别为8.5mm,8.0mm和4.1mm。在受前期降雨影响下,其临界产流降雨量分别为6.0mm,5.0mm和1.9mm。塑料膜、油毡、沥青和混凝土处理集水面的产流过程受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影响小,平均状态下其临界产流降雨量为0.1~1.5mm。塑料膜、油毡、沥青、塑料+小砾石和塑料+大砾石集水面的临界产流降雨量分别为0.13mm,0.21mm,0.17mm,0.98mm和0.85mm。混凝土集水面在干燥情况下的临界产流降雨量为1.48mm,在不干燥情况下的临界产流降雨量为1.16mm。 相似文献
947.
为查明宁武煤田北部构造特征及其对石炭-二叠系的控煤作用,结合野外露头、钻孔岩性、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宁武煤田构造区带划分、地层结构、构造演化及应力场特征,明确了宁武煤田北部主力煤层的控煤构造。研究表明:晚古生代以来,宁武煤田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3期构造运动,其中燕山期构造最为复杂,具有幕式、挤压伸展交替演化,控制了煤田现今的构造格局;煤田边界主要受NE—近NS向逆冲断裂带控制,内部由平鲁向斜、朔县向斜和宁武向斜3个赋煤区构成。煤田内发育NE—NEE、近NS向和近EW向正断层,且具有叠加改造和差异性分布的特征,平面多呈斜交、平行分布,垂向多为垒堑、顺向和反向断阶构造样式,共同控制了不同井田的煤层赋存稳定区。 相似文献
948.
949.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