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68篇
  免费   3660篇
  国内免费   5192篇
测绘学   2364篇
大气科学   2259篇
地球物理   3021篇
地质学   9305篇
海洋学   2722篇
天文学   252篇
综合类   1309篇
自然地理   1988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883篇
  2021年   975篇
  2020年   838篇
  2019年   1027篇
  2018年   959篇
  2017年   872篇
  2016年   885篇
  2015年   982篇
  2014年   965篇
  2013年   1206篇
  2012年   1319篇
  2011年   1309篇
  2010年   1346篇
  2009年   1234篇
  2008年   1231篇
  2007年   1139篇
  2006年   1150篇
  2005年   895篇
  2004年   650篇
  2003年   552篇
  2002年   578篇
  2001年   571篇
  2000年   423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0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运用DRASTIC方法,评价潞西盆地浅层地下水脆弱性,结合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因子。对潞西盆地远期地下水脆弱性进行预测分析,成果可为区内土地规划、备用水源地的选择、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新疆东天山雅西371-西北坡铜金化带中下石炭统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流纹岩类中SiO2(73.96%~78.01%)和Al2O3(11.3%~14.63%)含量高,含Na2O为2.04%~4.15%,K2O为2.74%~3.74%,(Na2O+K2O)为5.34%~7.03%;流纹岩类属过铝质、中钾-高钾火山岩系列。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流纹岩类具有Ti、Nb、P和Ta明显负异常、Sr中等负异常,LREE明显富集,La/Nb值为0.4~2.3,La/Th值0.4—1,Th/Ta值高(6~36.5),具有明显δEu(0.17-0.29)负异常,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流纹岩类可能形成在活动大陆边缘上的陆缘岛弧构造背景中。本区(含矿)酸性火山岩特征对于寻找与长英质火山岩有关的金属硫化物矿床十分有利,因此认为本区具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93.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不仅呈现南北不均一性,而且显示东西分段性。以横贯高原腹地的NNE向负磁异常带为界,将冈底斯分为三段。在宽约300km的负磁异常带为代表的中段,近SN向的裂谷和正断层系统、重要地震和现代热水活动、古新世林子宗火山岩系和中新世超钾质火山岩系、以及日喀则弧前盆地集中发育,伴有斑岩型Cu-Mo和成因独特的Au-Cu矿化;在85°E以西的西段,主要发育强烈逆冲推覆系、同碰撞期花岗岩和中新世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系,伴有造山型Au矿化;而在90°E以东的东段,主要发育走滑断裂系、同碰撞期花岗岩和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伴有斑岩型Cu-Mo矿化。古新世林子宗火山岩的精细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印度大陆板片向北的俯冲-汇聚至少在50Ma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然而,中新世钾质-超钾质岩和大规模花岗岩基的时空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印度大陆板片前缘可能发生撕裂,并发生分段式差异俯冲,西段(85°E以西)俯冲规模大,距离远,东段(90°E以东)俯冲规模小,可能未跨过雅江缝合带。沿着负磁异常带两侧的边界裂谷带,高SiO_2煌斑岩和念青唐古拉花岗岩基及相伴钾质火山岩的发育,揭示来源于软流圈地幔的岩浆和高热流穿过板片撕裂带并沿耦合上覆的裂谷带上涌,前者侵位和喷发,后者诱发地壳熔融。90°E与85°E之间的俯冲板片可能由于撕裂、断离和破碎,因而导致斜跨高原腹地的大面积通道式负磁异常带。  相似文献   
994.
滇西腾冲新生代花岗岩: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滇西腾冲地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的东南弧形构造带内,发育的新生代花岗岩,记录了大量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时间信息和东部碰撞带区域构造演化及大陆动力学信息.本区新生代花岗岩可划分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钠长花岗岩等四种主要岩相类型.最早期侵位的二长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40Ar/^39Ar年龄为66~58Ma,大规模侵位的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同位素年龄集中在两个时段,即54~52Ma和43~41Ma.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ASI(铝饱和指数)接近于1,属偏铝到过铝之间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白云母(钠长)花岗岩ASI变化于1.02~2.63,属过铝到强过铝花岗岩;这些花岗岩的K2O/Na2O>1,且K2O/Na2O比值和SiO2含量依次增加;微量元素含量前者具相对高Sr、Ba而低Rb,后者具明显的高Rb和异常的低Sr、Ba,其中,白云母花岗岩以异常高Y为特征,白云母钠长花岗岩以异常高Rb为标志;稀土元素前者REE配分型式具有右倾的LREE富集型,负Eu异常明显,后者具有“燕式”REE配分型式,暗示不同类型之间有着不尽相同的岩浆源岩或熔融机制.这些新生代花岗岩的岩浆序列和岩石组合揭示,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碰撞造山经历了复杂的演化历程:(1)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于66~59Ma发生对接并强烈碰撞,导致地壳大幅度加厚和地壳深融;(2)经过大约5Ma的应力调整,于54~52Ma发生碰撞高峰期后的短暂张弛和正长花岗岩浅成侵位;(3)于43~41Ma,张弛加剧,地壳伸展,伴随着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形成发育.  相似文献   
995.
东天山卡拉塔格钠质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10  
东天山卡拉塔格早泥盆世卡拉塔格组火山岩主要岩性为海相富钠质的安山岩、流纹岩和英安岩,夹少量的钠质玄武安山岩和钠质玄武岩以及正常系列的玄武安山岩。钠质火山岩的特征是:Na2O=1.69~6.38%,Na2O/K,O〉1,多在2~100间:无论是斑晶还是基质,斜长石均为富钠长石;酸性岩石斑晶主要是钠长石和石英,中基性岩石斑晶主要是钠长石(少量更长石):酸性岩以斑状结构、霏细结构、球粒结构为主,而中基性岩以交织结构、玻晶交织结构为主。各类岩石全岩化学分析计算结果均含标准矿物Q、Hy、Hm,一部分含Di或C,在TAS图上全都投于亚碱性区;∑REE=25、96-96.11ppm,LaN/YbN=1.68-5.32,Eu/E^*=0.46-1.25,LaN/SmN=1.01-2.95;强不相容元素适度富集,Nb和Ta强烈亏损,部分样品Cs、Rb、K、Zr和Hf适度亏损。这些特征表明,该区钠质火山岩的原始岩浆可能来自富钠俯冲洋壳熔体与地幔楔岩石反应的产物部分熔融。这样的岩浆形成机制与前人有关卡拉塔格是早泥盆世岛弧的认识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6.
西天山昭苏北部早石炭纪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由碱性橄榄玄武岩和少量的拉斑玄武岩组成。火山岩TiO2(1.10~1.99%)和P2O5(0.22~0.70%)含量较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并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Nb/La)N=0.20~0.36),轻重稀土分异,其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上与美国盆岭地区新生代(中新世中期之前)火山岩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弧后“过渡型”基性火山岩相似,但与典型火山弧岩浆岩有些不同。大量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出现以及主量、微量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火山岩经历了相当程度的结晶分异和陆壳混染(AFC)。与碱性玄武岩相比,拉斑玄武岩的SiO2含量和K2O/Na2O比值较高,而εNd(t),MgO和Mg^#值较低,可能由碱性玄武岩浆经AFC演化形成。碱性橄榄玄武岩中含富Fe,Ti贫Si的火山岩夹层(Fe-Ti玄武岩),是碱性玄武质岩浆依Fenner趋势发生较高程度结晶分异的产物。火山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岩浆源区可能为俯冲流体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然而,Fe-Ti玄武岩的出现以及地球化学特征随时间的规律性变化均指示它们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我们提出,昭苏北部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具有元古代陆壳基底的活动大陆边缘弧后拉张环境。这一认识与前人提出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为地幔柱活动影响的大陆裂谷岩浆岩的认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97.
苏文  高俊  Reiner  KLEMD  熊贤明 《岩石学报》2006,22(5):1380-1386
运用电子探针和显微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新疆西天山3个榴辉岩样品中的石榴石进行了详细的主量元素和结构水分析。结果显示,石榴石发育以核部富锰铝榴石组分、边部富镁铝榴石组分进变质作用的成分环带。石榴石中OH^-1分布也具有规律:核部→边缘。其结构水OH^-1逐步增加,即从核部的89-239ppm增加到边部的367-658ppm;与石榴石边部相比,石榴石的核部含有较低的OH^-1,却含有较高的H2O和Mn含量。这表明,在蓝片岩向榴辉岩进变质作用过程中,含水矿物脱水反应而释放出大量的分子水,这部分水促进了高压变质反应,形成榴辉岩相矿物,石榴石核部的结晶就是在富水和Mn的条件下进行的。随着高压变质作用的继续,石榴石核部的分子水逐步失水而进入石榴石晶格,形成结构水。因此,在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OH^-1演化实际上是一个由内部不平衡逐步向平衡转变过程。P588.348  相似文献   
998.
浙江浦江晚中生代埃达克质火山岩的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浦江地区白垩纪劳村组存在一套独特的中酸性火山岩,其主量元素表现出富 Al_2O_3(>16%)和 Na_2O(4.01%~4.52%),高 Na_2O/K_2O(1.94~5.51,平均2.89),高 Sr(583~643μg/g),贫 Y(11.4~13.2μg/g)和 HREE(如 Yb=1.16~1.26μg/g),以及低(~(87)Sr/~(86)Sr)_i(0.7041~0.7043)和高ε_(Nd)(t)(0.3~2.3)。这些火山岩在元素-同位素组成上明显不同于浦江地区或区域上的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而与现代俯冲带产出的埃达克岩类似。由于这些岩石相对于晚中生代的基性岩浆具有更低的(~(87)Sr/~(86)Sr)_i 比值,因此难以通过玄武岩浆的分离结晶或同化混染作用来解释,最有可能是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在构造背景方面,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区域存在晚中生代洋壳的俯冲作用,我们倾向于认为劳村组埃达克质火山岩可能为新增生玄武质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其形成与区域上中生代地壳增生作用有直接的动力学联系。  相似文献   
999.
西天山—伊宁地区以独特的结构特征和关键的大地构造部位,历来成为中外地质学家所关注、研究的重要地区,而那拉提构造带及邻区又在西天山—伊宁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那拉提构造带及西天山造山带在基础地质的许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到对天山造山带和伊犁盆地的正确认识。笔者根据近十年来在那拉提带及邻区进行10个1∶5万区调填图和收集到的其它资料,对该区几个重要层位的时代、大哈拉军山火山岩系的形成背景、蛇绿岩和蓝闪片岩的产出特征以及该区的结构、构造单元划分和发展演化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其中的许多认识和看法将对该区的进一步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共反射面叠加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共反射面叠加方法运用3个地震波场参数来描述地下反射面元时距关系,不对地下反射界面形状做任何假设,并且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反射波成像方法。共反射面叠加利用了邻近多个共反射点道集的相似性,提高了资料的覆盖次数,从而压制了随机噪声,增强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大幅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通过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这些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