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62篇 |
免费 | 2454篇 |
国内免费 | 37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45篇 |
大气科学 | 1516篇 |
地球物理 | 1999篇 |
地质学 | 6148篇 |
海洋学 | 2097篇 |
天文学 | 119篇 |
综合类 | 778篇 |
自然地理 | 13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3篇 |
2023年 | 324篇 |
2022年 | 714篇 |
2021年 | 786篇 |
2020年 | 691篇 |
2019年 | 734篇 |
2018年 | 668篇 |
2017年 | 619篇 |
2016年 | 631篇 |
2015年 | 696篇 |
2014年 | 664篇 |
2013年 | 792篇 |
2012年 | 905篇 |
2011年 | 822篇 |
2010年 | 893篇 |
2009年 | 786篇 |
2008年 | 762篇 |
2007年 | 714篇 |
2006年 | 739篇 |
2005年 | 573篇 |
2004年 | 412篇 |
2003年 | 311篇 |
2002年 | 285篇 |
2001年 | 282篇 |
2000年 | 237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5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自卫星导航系统诞生以来,人们发展了多种增强技术和手段,并建立了大批增强系统,以满足用户更高精度和完好性的需求.由于卫星导航增强技术客观上晚于基本系统出现,且都是按需独立建立,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碎片"和"补丁"式发展问题,相互之间功能重叠,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未成体系化建设.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卫星导航增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梳理了相关技术内涵与定义,并重点介绍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增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5G通信、低轨卫星等新兴技术,对卫星导航增强体系未来发展动态进行了展望和分析,并对未来北斗定位、导航与授时(PNT)综合服务中的增强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2.
北黄海海域复杂构造区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工区位于北黄海海域陆相断陷沉积盆地内,该区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断裂发育,地震资料品质差。中生代为其主要勘探目的层,为一已证实的含油气区域。结合本区地质特点,对该区进行三维地震解释时所采用的综合解释技术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分级评价技术、无VSP井区空间层位标定技术、层位自动追踪技术、三维可视化解释、多属性体断裂解释技术和变速成图技术等实用的解释技术。多种解释手段的联合应用高质高速地完成了本复杂构造区的构造精细解释,完善了该区的解释方案,理顺了复杂断层的切割关系,识别了活动较弱的小断层。特别是对高精度三维速度场的建立,实现了变速成图,消除了高陡构造区速度陷阱所带来的构造假象,为对该复杂区的地震解释和圈闭形态的落实以及进一步的井位部署与地质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3.
闽江下游及河口海域水体中悬浮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重量法与浊度法对闽江下游及河口海域中的悬浮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悬浮物的调查得出:平水期水体中悬浮物含量为5.67~493.8 mg/L,平均为114.2 mg/L,几乎所有的测站底层悬浮物含量高于表层。从上游向海方向,悬浮物呈增加趋势,高值区出现在琯头到英屿河段的底层,丰水期悬浮物含量为6.9~138.7 mg/L,平均为29.7 mg/L,呈中层 > 底层 > 表层的分布;同时,悬浮物浓度呈渐增之势,没出现悬浮物明显的富集。平水期温度、盐度、浊度断面资料显示,平水期上下层混合较为均匀,没有出现水体分层现象,在河口区有盐楔存在,最大浑浊带出现位置与盐度2~5.5的区域相对应。根据悬浮物的物质来源、水动力环境的分布特征,在调查时段内可将闽江口最大浑浊带划归为"海源——潮致型"。 相似文献
104.
研究对比了5种不同类型的附着基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研究发现,聚乙烯网片、红棕帘、波纹板附着基的附苗量显著优于尼龙窗纱和棉布附着基。竖直放置的附着基上附苗量优于水平放置,竖直放置的附着基上、中、下三层苗种附着量也有显著差异,下层苗种附着量显著优于上层和中层。此外,通过比较三种不同颜色的附着基上毛蚶幼虫的附着量,表明深颜色的聚乙烯网片(黑色)较浅颜色的网片(绿色和白色)吸引更多的幼虫附着。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深颜色的聚乙烯网片,并将其放置于水体的中下部将会提高幼虫的附着量,从而获得稳定高效的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105.
采用1961—2005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 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东南部水汽收支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东南部总体上是一个水汽汇区, 平均总收入为39.9×106 kg/s。东亚夏季风的建立、推进对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水汽输入有重要影响, 而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水汽输出则与夏季我国东部雨带的推进过程密切相关。该区对周边地区的水汽收支有重要影响, 是向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输送水汽的重要通道,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水汽“转运站”效应是长江中下游流域洪涝和北方夏季干旱异常的关键因子之一。青藏高原东南部东、北边界夏季水汽收支均具有准两年周期振荡特征, 并分别与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准两年振荡特征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6.
基于无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的正模型和伴随数据同化模型,建立了风应力系数反演表达式,将风应力系数的确定变成依赖于区域内观测值的数值迭代过程,实现了风应力系数确定的自动化,并成功进行了概化河口一系列风应力系数反演的伴随同化实验,反演得到的结果精度较高,实验结果表明:1)伴随法反演风应力系数是合理可行的;2)充分的观测数据能够提高反演的精度;3)风速在10 m/s或15 m/s的情况下,对于风应力系数反演的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与全球定位系统(GPS)不同的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的P码未加密,向所有用户开放,更有利于时间比对.结合国内外需求,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制了GPS/GLONASS时间传递接收机NTSCGNSS-2.介绍了GLONASS信号特点和对NTSCGNSS-2的初步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10.
在地下煤田的开发中,工作面内的小构造、异常体、煤层厚度变化等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槽波探测则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物探方法.本文对河南义马矿区11061工作面进行槽波透射法测量,在巷道显示的煤层厚度变化为1.5~8 m,从理论频散曲线分析速度与厚度关系,确定125 Hz频率槽波主要用于观测厚度约为2~5 m的煤层厚度变化;有效提取了684个频散曲线,并分别拾取了125 Hz时槽波群速度与走时,采用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工作面内煤层速度、厚度以及高应力区分布特征,回采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