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0篇
  免费   2749篇
  国内免费   3907篇
测绘学   1677篇
大气科学   1703篇
地球物理   2253篇
地质学   6384篇
海洋学   2202篇
天文学   150篇
综合类   909篇
自然地理   1578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704篇
  2021年   810篇
  2020年   683篇
  2019年   782篇
  2018年   724篇
  2017年   657篇
  2016年   666篇
  2015年   786篇
  2014年   717篇
  2013年   861篇
  2012年   980篇
  2011年   923篇
  2010年   982篇
  2009年   869篇
  2008年   856篇
  2007年   795篇
  2006年   786篇
  2005年   623篇
  2004年   472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沉积物粒度对水合物形成的制约:来自IODP 311航次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取自IODP 311航次(东北太平洋Cascadia大陆边缘)所有5个站位、采样间距约为1.5 m的614件沉积物样品,利用Beckman Coulter LS 230激光粒度仪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获得了沉积物粒度随深度变化特征,进而与水合物层位的替代指标进行了位置对比,这些指标包括特殊沉积构造(soupy和mousse like构造)、测井数据(LWD)推算出来的水合物饱和度(Sh)、岩芯红外图像和实际钻取的含水合物沉积物等。发现沉积物粒度分别为31~63 μm和63~125 μm的2组较粗粒径的沉积物数量变化增多的位置与水合物出现层位之间存在较好的位置对应关系。如在U1326站位海底以下5~8 m、21~26 m、50~123 m、132~140 m、167~180 m、195~206 m、220~240 m深度位置出现了沉积物粒度明显偏向粗粒的趋势,而这些位置正好对应于大多数特殊沉积构造出现的深度,也对应于水合物饱和度(Sh)值相对较高的深度,并与一些实际钻取的赋含水合物的浊积沙层观察结果一致。因此,初步研究后认为,沉积物粒度在水合物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天然气水合物可能偏向形成于粒度大于31 μm的粗粒沉积物中。    相似文献   
962.
由于海冰覆盖,北极碳汇(Arctic Carbon Sink)在全球碳通量预算中经常被忽略或简单处理。但随着全球变化加剧,北极发生快速变化,北极碳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日趋重要。综合对北极碳汇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北极碳汇的来源、变化以及主要调控因子,评估了北极碳汇现状。探讨了在全球变化中,影响北极碳汇变化的因素及其对未来北极碳汇变化趋势的影响。   相似文献   
963.
通过对位于东亚季风区中东部与西部边缘的两个高分辨率黄土剖面记录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不仅捕捉到了20个Dansgaard Oeschger事件与6个Heinrich事件,而且黄土记录与GRIP冰芯记录的这些快速气候波动基本上是同步的。暗示在整个末次冰期,东亚季风气候同样存在千年—百年尺度上的快速波动。所不同的是,西面的沙沟剖面对这些快速气候波动的反应比东面的王官剖面敏感。结合末次冰期中国黄土记录的先前研究结果,我们发现,自西向东Dansgaard Oeschger旋回的幅度逐渐变小,推测这主要是由西风与东亚夏季风共同作用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964.
高晓斐  陈植华  安琪 《地下水》2007,29(1):85-87
降雨入渗是致使斜坡岩土体稳定性下降并最终导致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最为常见的环境因素.通过分析,得出降雨有增大斜坡下滑力及致使抗剪强度降低的作用,并通过对比某斜坡在自然状态及降雨状态下的稳定性及剩余下滑力,证明了降雨对斜坡失稳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65.
刘群  刘立  高玉巧 《世界地质》2007,26(4):403-408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发现含片钠铝石砂岩,片钠铝石为一种成岩自生矿物。将含片钠铝石砂岩和CO2气的井位综合对比,结合该区构造断裂带分布与γ5花岗岩分布特征以及含片钠铝石砂岩与CO2气纵深分布数据的研究,确定含片钠铝石砂岩的分布与断裂带以及γ5花岗岩的分布具有耦合关系,同时含片钠铝石砂岩与CO2气的分布也具有区域相关性。从而可以确定片钠铝石可以作为CO2气的示踪矿物。  相似文献   
966.
以土层、延东斑铜矿的成矿特征为已知,简要介绍"激电异常-铜矿体-磁异常"有序分带的模式,重点介绍了又有磁异常又有激电异常时,隐伏矿体赋存位置的判断方法,以及仅有激电异常无相关的磁异常不成矿的原因。  相似文献   
967.
蚁群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优化算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已广泛的应用于系统控制、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工程领域。由于蚁群算法在搜索过程中易于陷入局部最优解,存在着加速收敛和早熟停滞现象的矛盾。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在基本蚁群算法的基础上,从参数的动态调整、信息量的更新规则、局部搜索策略进行相应的改进,引入信息素平滑机制,以求在加快收敛和防止早熟停滞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旅行商问题的仿真表明:改进后的蚁群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能够克服算法中早熟和停滞现象的过早出现。  相似文献   
968.
选取黄土高原区大南沟流域非耕地中灌木林地、摞荒地、荒草地、林地土壤养分数据,利用常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水土流失造成摞荒地中土壤养分最低,需要把摞荒地改为灌木林地或林地;(2)磷含量从生长季开始随着时间推移一般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主要是水土流失造成的;(3)改变非耕地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占黄土高原一半以上的非耕地区是环境脆弱区之一,非耕地区土壤养分变化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为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和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69.
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探讨——基于"五普"分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为大都市区发展创造了条件,大都市区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新的空间载体。对大都市区进行界定是大都市区研究的前提。本文提出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界定中国大都市区的简化方法,并对中国大都市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70.
利用2003年小江流域的TM影像,结合实地调查,再根据流域地质分布和地貌发育情况,将流域地貌类型划分为岩溶地貌和非岩溶地貌两个一级类型景观,在此基础上,根据地貌发育程度结合高程情况,将岩溶区又划分为6个岩溶景观,非岩溶地貌分为两个二级类型景观。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并通过Fragstats 3.3软件在流域尺度上计算了一些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岩溶区的景观生态特征总体上体现了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脆弱性,地表水资源溃乏,土层薄、土壤资源零星分布且易流失,造成未利用地面积大,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地利用程度低的特点。非岩溶区景观生态由于耕地和林地占绝对优势,石漠化面积少,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低,景观的异质性较低,结构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