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82篇
  免费   7977篇
  国内免费   10912篇
测绘学   3891篇
大气科学   7982篇
地球物理   9649篇
地质学   20628篇
海洋学   5601篇
天文学   1462篇
综合类   4291篇
自然地理   5467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622篇
  2022年   1969篇
  2021年   2239篇
  2020年   1835篇
  2019年   2188篇
  2018年   2303篇
  2017年   2099篇
  2016年   2385篇
  2015年   2231篇
  2014年   2523篇
  2013年   2605篇
  2012年   2657篇
  2011年   2675篇
  2010年   2856篇
  2009年   2639篇
  2008年   2491篇
  2007年   2333篇
  2006年   2003篇
  2005年   1765篇
  2004年   1317篇
  2003年   1225篇
  2002年   1144篇
  2001年   1202篇
  2000年   1305篇
  1999年   1558篇
  1998年   1212篇
  1997年   1135篇
  1996年   1049篇
  1995年   910篇
  1994年   795篇
  1993年   713篇
  1992年   565篇
  1991年   454篇
  1990年   335篇
  1989年   307篇
  1988年   273篇
  1987年   156篇
  1986年   144篇
  1985年   92篇
  1984年   103篇
  1983年   75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41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2篇
  1958年   30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1.
当前,城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卓有成效,但在存在诸多困难的广大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作者在借鉴一些基层地震部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总结出了做好基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812.
Summary ?Using the data of 6 automatic heat balance observation (AWS) stations and a data set of 52 surface observation stations over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 Plateau”) and surroundings,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is studied of “apparent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 〈Q 1〉 and of “apparent atmospheric moisture sinks” 〈Q 2〉. The AWS stations were established during the period May to August 1998 of the Tibetan Plateau Meteorological Experiment (second TIPEX) by a cooperation of China and Japan. For this period the Plateau mean of 〈Q 1〉 is positive. Its value of 74 W/m2 is a little greater than a climate value and than values from MONEX and the first TIPEX in 1979, respectively. Also the corresponding 〈Q 2〉 is positive. Hence during that time the Plateau is a heat source and a moisture sink. A day-to-day change of 〈Q 1〉 and 〈Q 2〉 is more pronounced over the middle and east part of the Plateau than over the west part. Diagnostics accompan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used to study the daily relationship between 〈Q 1〉 over the Plateau and the weather over China and Asia for this summe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Q 1〉 may affect precipitation over northern China and position of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bnormal southward retreat of this Pacific high seems to have caused the second flood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se river basin in July. Received May 20, 2001; revised February 2, 2002  相似文献   
813.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中国东北地区旱涝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孙力  安刚 《气象学报》2003,61(3):346-353
文中利用 196 1~ 2 0 0 0年中国东北地区 80个测站 4 0a的月降水和同一时期的北太平洋海温资料以及奇异值分解 (SVD)技术 ,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当前期冬季和春季甚至是前一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如果处于异常偏暖 (或偏冷 )状态 ,并且西风漂流区具有较明显的SST负 (或正 )距平分布时 ,则东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具有整体偏多 (或偏少 )的倾向。当然 ,东北地区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之间的这种联系也并非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14.
2002年南海季风建立及其雨带变化的天气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结合NCEP ,GPCP以及GMS - 5云图资料 ,综合分析了 2 0 0 2年 5~ 6月南海西南季风建立过程及其雨带变化 ,确定 5月 14日西沙及北部海区西南季风爆发 ,5月 15日整个南海季风爆发 ,季风爆发时间属于正常年 ;季风爆发时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辐射及海面温度等要素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是由大气环流的突变造成的。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变化过程是 :80~ 90°E越赤道气流加强 ,同时印缅低压加深 ,孟加拉湾南北向气压梯度增大 ,而后东亚大陆上气旋发展东移 ,副热带高压东撤 ,孟加拉湾低压槽前的赤道西风突然加强越过中南半岛 ,南海北部首先出现强西南风 ,继而南海季风迅速地全面爆发。孟加拉湾西南风加强到南海季风爆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大陆冷空气南下起了重要的作用。南海季风爆发时呈现单雨带型 ,而后由单雨带型转变为双雨带型 ,雨带受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系统共同影响 ,并且随着副热带高压移动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815.
地球物理问题的自适应模拟退火方法求解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对应用模拟退火方法来处理具有多参数性和非线性特点的地球物理问题时,温度参数和退火过程难以选取,需通过反复试验,不便于应用的缺陷,通过对晶体生长过程的分析,提出了温度参数的确定方法,不同的参数退火速度可以调节.使得本文所述算法具有自适应的特点,便于实际应用,通过理论和实际试算,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相似文献   
816.
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构造特征与原型盆地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结合近几年来渤海湾盆地区深层地震勘探与解释的成果,重点论述了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构造特征与盆地原型,提出燕山期构造变形样式总体在纵向上可分为三个构造层,分别称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横向上总体可分为三个构造带,西部为向西逆冲的薄皮逆冲带,中部为冲断—走滑带,东部为厚皮褶皱—冲断带,主体由两期挤压方向皆为NW—SE向的褶皱—逆冲变形形成;并将其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燕山早期、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但是,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原型盆地有所变化,其空间上的差异是基底构造格局及其空间差异叠合的结果。综合其它研究结果还表明,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构造是在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弧的挤压构造背景下,陆内壳下拆沉和壳内挤出逃逸构造的综合动力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817.
介绍了ADP数字地震前兆综合观测台网系统的功能与结构。ADP系统已在广东省地震局连续运行,满足前兆台网综合化、数字化、自动网络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818.
介绍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的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MASS系统)通过互联网信息发布实现的方案。该方案采用Windows2000server和ⅡS5.0平台,利用ASP技术和脚本语言JavaScript,VbScript及HTML技术,响应浏览器端的动态请求,实现诸如数据管理、数据服务和在线评比等功能,并根据用户请求完成波形数据和相应处理软件的下载。  相似文献   
819.
We present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rag partition over rough surfaces.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 is applied with high resolution to simulatingturbulent flows over arrays of roughness elements positioned on asmooth surface. The skin drag on the surface and the pressure drag on the roughnesselements are computed. The simulated drag partition compares well with wind-tunnelmeasurements and theoretical estimates for similar rough surfaces. This confirms that the computational approach offers an alternative to wind-tunnel and field experiments in studying drag and drag partition. The model is then applied to studying drag partition over rough surfaces with various roughness configurations. It is shown that drag partition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magnitude of the roughness frontal area but also on the sizes and arrangement of roughness elements, because (1) the pressure drag coefficient is sensitive to roughness-element dimensions and (2) the arragement of roughness elements lead to different interferences of turbulent wakes. The impact ofthe latter factor is not in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820.
文中研究了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的双热带辐合带(Double ITCZ)现象,并对这一现象的成因从海洋热量收支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析。Double ITCZ现象是在热带太平洋赤道南北两侧各出现一条ITCZ的现象,这是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的较为普遍的一种异常现象,与实际气候中出现的Double ITCZ现象并非指同一问题。文中对比观测和模式结果,指出了Double ITCZ现象的主要特征,针对它的出现过程进行细致分析,再利用模式输出的热量收支各项进行统计,得到了从海洋热收支分析得到的海表温度变化原因。与观测到的正常模态相比,Double ITCZ是一个异常的模态,它的特征突出地表现为西太平洋暖池区的降温和东南太平洋10°S附近的升温。海洋热量收支分析表明,暖池区的降温主要是受到扩散的作用,而表层平流的异常增暖在决定异常辐合带区升温过程中占第一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