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37篇
  免费   3464篇
  国内免费   4769篇
测绘学   2179篇
大气科学   2095篇
地球物理   2901篇
地质学   8078篇
海洋学   2701篇
天文学   291篇
综合类   1143篇
自然地理   1982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908篇
  2021年   1033篇
  2020年   876篇
  2019年   1041篇
  2018年   934篇
  2017年   832篇
  2016年   872篇
  2015年   985篇
  2014年   951篇
  2013年   1184篇
  2012年   1264篇
  2011年   1178篇
  2010年   1220篇
  2009年   1146篇
  2008年   1110篇
  2007年   1004篇
  2006年   998篇
  2005年   742篇
  2004年   537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378篇
  2001年   367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79年   1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0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鄂霍次克海南部晚第四纪的古海洋学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霍次克海是太平洋第二大边缘海,在西北太平洋水文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综合分析了鄂霍次克海南部T00孔沉积物的多种替代性指标,揭示了鄂霍次克海晚第四纪以来的环境变化受季节性海冰变化、大气循环模式、陆源物质通量和表层生产力的共同影响。对比放射虫Cycladophora davisiana的含量曲线与LR04氧同位素记录,该孔沉积物可划分为氧同位素1-7期,底部年龄约为250ka。C.davisiana在间冰期的高含量表明鄂霍次克海中层水是北太平洋中层水的主要源区。蛋白石和有机碳的分析显示鄂霍次克海表层生产力在冰消期突然增大,随后在间冰期逐渐下降,冰期普遍较低。C/N比值曲线的分析说明鄂霍次克海的有机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海洋。沉积物粒度的分析揭示鄂霍次克海冰期时陆源粗颗粒含量较低,至冰消期粗颗粒含量突然增加,而在间冰期陆源粗颗粒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42.
Biological invasions represent one of the significant components of global chang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vaders and co-occurring natives is a useful approach to gaining insights into the invasiveness of exotic plants. Spartina alterniflora, a C4 grass, is a widespread invader in the coastal wetlands in China and other regions of the world. We conducte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 alterniflora and native C3 species, Phragmites australis and Scirpus mariqueter, in terms of their gas exchange and efficiencies in resource utilization.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S. alterniflora has growth-related ecophysiological advantages over the natives in its non-native range, which result in its rapid growth and enhance its invasiveness. Photosynthesis, leaf area index (LAI), specific leaf area (SLA), and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se (light, water, and nitrogen) were examined monthly for eight months in 2004. Overall, S. alterniflora had greater LAI, higher maximal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max), and longer growing season than those of the native species. On average, the efficiencies of S. alterniflora in light, water,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 were respectively 10.1%, 26.1%, and 33.1% higher than those of P. australis, and respectively 70.3%, 53.5%, 28.3% higher than those of S. mariqueter. However, SLA of S. alterniflor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P. australis and S. mariqueter. Although there was no general patter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asiveness and plant photosynthetic types, in this study, most of the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at gave S. alterniflora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were associated with photosynthetic pathways. Our results offer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asiveness and plant photosynthetic type. Our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LAI and the length of the photosynthetic season, which vary with habitats, are also important in invasion success.  相似文献   
943.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渤海海上6个不同区块、7个平台的8口油井原油中正构烷烃组分及姥鲛烷植烷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原始指纹谱图、正构烷烃组分及姥鲛炕植烷浓度分布比较和特征比值比较对原油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不同区块的原油指纹信息不尽相同,即使同一平台不同油井所产的原油指纹也存在一定差异,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可对其进行鉴别.原油的风化对特征比值影响较小,可利用其进行风化油样的鉴别.为确保鉴别的准确性,分析过程中必须实施严格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44.
贻贝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菌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整个生物界中的双亲性小分子碱性多肽,是生物体固有免疫的关键因子之一.自Steiner等在天蚕(Hyaophora cecropia)中发现世界上第一个抗菌肽-天蚕素(Cecropin)后,到目前为止,在各种生物中总共发现了1 200多种抗菌肽.  相似文献   
945.
海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2年6月对海州湾3种底质的潮间带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显示,该区被鉴定出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98种,其中多毛类为13种、软体动物为53种、甲壳类为25种、棘皮动物为2种、其它类动物为5种,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的种类可占80%;该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257.30 g/m2和953个/m2,软体动物生物量(201.19 g/m2)和栖息密度(727 个/m2)分别占总数的78%和76%.经底栖动物种类相似性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可将该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划分为岩礁、沙滩和泥沙滩3个群落.通过对3个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得出:对于种类,泥沙滩群落 > 岩礁群落 > 沙滩群落;对于生物量、息栖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岩礁群落 > 泥沙滩群落 > 沙滩群落;泥沙滩群落中的TE断面优势种分布显著而使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明显低于其它两条泥沙滩断面.沙滩群落和岩礁群落的底栖动物分布分别与海水浴场和货运码头较多的人为活动影响有关,而泥沙滩群落的分布差异主要与海岸开敞度、海流潮汐作用、滩涂贝类养殖及优势种分布影响有关.泥沙滩是该区经济贝类的重要养殖场所,为使养殖种类健康生长,建议对沿岸排污口水质及养殖区沉积物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946.
余氯对鱼类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余氯对鱼类急性、亚急性毒性效应及其毒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沿海电厂余氯排放与邻近海域鱼类养殖生产现状,探讨了余氯对鱼类毒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需结合冷却水的温升作用,进一步考察冷却系统氯处理对鱼类早期生命阶段(受精卵、胚胎和仔稚鱼)的毒性效应,同时还应加强余氯对鱼类长期毒性影响的研究,为我国制订企业冷却水加氯和余氯浓度的排放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7.
南海海盆15°N附近呈东西向展布的珍贝-黄岩海山被认为是32~17Ma前南海海盆的残留扩张中心.对采自黄岩海山的两个火山岩样品(9DG,9DG-2)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两个样品的SiO2含量分别为60.3%和63.6%,Al2O3含量分别为17.56%和17.55%,TiO2含量分别为0.48%和0.31%,碱度率分别为3.88和3.62.根据岩石学和岩石化学分类,样品属碱性系列的粗面岩.对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岩石具有洋岛玄武岩(OIB)型配分型式,轻重稀土总量比(∑c(LREE)/∑c(HREE))和球粒陨石标准化镧镱比((La/Yb)N)分别高达17.22和27.23,并具有铕负异常和锶、磷、钛亏损的特点.样品9DG的锶-钕-铅同位素分析结果为锶-87的含量与锶-86的含量之比值为0.704183,钕-143的含量与钕-144的含量之比值为0.512827,铅-206的含量与铅-207的含量之比值为18.68668,铅-207的含量与铅-204的含量之值为15.67962,铅-208的含量与铅-204的含量之比值为39.00261,表明初始岩浆来自软流圈地幔,具有与珍贝海山玄武岩相似的同位素组成.经钾-氩法测年,粗面岩的年龄为(7.77±0.49)Ma,略晚于珍贝海山玄武岩的年龄[(9.1±1.29)~10.0±1.80Ma],属于南海扩张期后晚中新世火山活动的产物.对比珍贝海山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认为两者有相同的岩浆源区,但是它们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过程,在晚中新世期间珍贝-黄岩海山可能有地幔柱活动.  相似文献   
948.
本文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Xplorer,以黑潮为例,阐述了基于过程的海洋形态特征提取方法,利用VC++,对MODIS水星SST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海表温度锋抽取,并分析了2003年东海黑潮表层温度锋位置的季节性变迁。结果表明,东海黑潮表层温度锋位置的季节性变化不大,只是在台湾东北部海域和北纬30°附近海域季节性变化比较活跃,由于夏季东海表层水温比较均匀,基本保持在28℃以上,温度锋位置难以确定。其他3个季节温度锋的位置由于受海底地形的影响,基本保持在200m等深线附近的陆坡区,而在台湾岛东北部有一个明显的先是气旋,后是反气旋的弯曲,冬季的温度锋位置相对稍偏东,秋季的温度锋路线比较曲折。  相似文献   
949.
一种用于下放式ADCP的TVC增益补偿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下放式ADCP信号接收过程中的TVC增益补偿控制策略.结合下放式ADCP的工作特点,从能量节约的角度采取了同时测底测流的工作模式.针对此种工作模式,提出了按区间分段的TVC增益补偿控制策略.通过声呐方程和TVC距离一增益模型分析,进行了MATLAB仿真验证,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相关函数等效电压作为判据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50.
在我国近年的大洋科学考察中,深海摄像作业作为重要的可视化调查手段之一,在大洋结核、结壳、热液硫化物以及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航次均取得近百小时的视像资料数据,海量的视频数据包含了大量的地质信息,如何管理获得的大量视像数据以及如何检索、分析、利用这些数据资源,直接关系到航次获得的视像数据在大洋资源评价中的意义和价值.文中从视像数据的特点出发,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开发特点,阐述了我国大洋摄像视频数据库的建立、实施技术方案,以达到与同行的技术沟通,提高我国视频数据库技术在大洋调查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