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446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滇西芒市盆地是在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第Ⅱ幕基础上形成的陆相沉积盆地,该盆地中的上新世芒棒组为河湖相沉积体系。根据矿区钻孔资料,芒棒组在工程地质岩组划分上属半固结软岩,可分为砂岩-砂砾岩软弱岩组、粉砂岩软弱岩组和炭质泥岩-煤层软弱岩组3类,各岩组强度依次为P砂-砾<P粉砂<P泥-炭。煤层为低—中灰分(15%~25%)、低硫—中硫(0.5%~2.5%)的半暗淡—半亮褐煤,有一定的自燃性。测井数据和曲线显示,煤层视电阻率中等,放射性异常曲线明显与其它围岩不同;抽水试验结果表明,渗透系数k在0.1~0.01m/d 之间 ,降落漏斗影响半径77~119m,煤矿虽然距离芒市河很近,但却无明显的水力联系,证实芒棒组整体透水性较差。矿山勘探、开采持续时间近50年,已形成了一些采空区和废弃采空区,由于距铁路优选线较远(1.5~2km),不会对大理-瑞丽铁路建设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2.
岩溶水电站坝基受岩体中发育的溶洞、溶蚀裂隙带及构造破碎带等岩体缺陷的控制,容易产生塌陷、渗漏,导致电站工程变形、失稳。岩溶发育与碳酸盐岩的岩体结构改变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对水电站坝基岩体缺陷的准确诊断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孔间电磁波透视及CT成像技术,对地下隐伏碳酸盐岩岩体结构的非均匀性,溶蚀裂隙带分界面,裂隙结构体、裂隙充填物性质及几何空间形态等进行了数字描述和刻画。并结合广西某水电站坝基碳酸盐岩岩体结构的自然特性,岩体结构变化特征的实测数据,进一步分析在工程作用下应力分布状态,岩体变形破坏规律,预测和判定坝基渗漏和稳定性,进而合理制定有效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293.

大陆边缘弧是汇聚板块边界与俯冲有关的岩浆作用产物, 通常记录了造山带弧岩浆作用、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等诸多重要的地质过程。作为中亚造山带中段最南部的构造单元, 敦煌地块为传统定义上具有早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的微陆块, 其后在古生代时期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的与中亚造山带造山相关的构造热事件并使其发生再活化, 进而产生了一系列广泛的弧岩浆-变质作用事件。然而, 对于该陆块古生代弧岩浆作用机制和地壳构造演化历史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综合近十多年来对敦煌地块的诸多最新研究进展, 系统梳理了古生代岩浆岩岩石组合类型、年代格架、地球化学组成以及同时期变质-沉积构造热事件演化特征, 得到以下认识: (1)敦煌地块古生代岩浆作用过程呈现阶段性特征, 即幕式岩浆作用, 构造位置上从东北部逐渐迁移到南部再折返到中部, 大致可划分为五期: ~510Ma、440~410Ma、390~360Ma、~330Ma和280~245Ma, 而变质作用事件主要集中在450~360Ma; (2)古生代岩浆岩类型主要以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埃达克质岩石、少量S型花岗岩和高钾花岗岩为主, 且岩石成分从寒武纪低钾拉斑系列逐渐转变为二叠纪高钾、富硅特征; (3)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敦煌地块中-北部寒武纪-泥盆纪发育的与俯冲相关的弧岩浆对新生地壳的生长起了重要贡献, 并伴随古老地壳再造事件; 而南部泥盆纪-石炭纪岩浆作用则以古老地壳物质重熔为主; (4)基于埃达克质岩石的证据, 敦煌地块在古生代时期经历了两次显著的地壳增厚事件, 早期可能是与北山南部石板山地体/弧碰撞以及幔源岩浆底侵有关, 而晚期可能是与俯冲板片后撤或回卷相关, 地壳厚度可达~55km; (5)敦煌地块属于中亚造山带中段最南部一个具有前寒武纪基底的古老微陆块, 后期卷入了古亚洲洋南向俯冲相关的造山事件使其被强烈破坏与改造。该微陆块作为古亚洲洋南部的活动大陆边缘弧, 被与俯冲作用有关的阶段性弧岩浆底侵、部分熔融、增厚地壳和区域性变质作用等机制改造与活化, 产生了阶段性侵位的陆缘弧岩浆作用。这些认识为探究中亚造山带微陆块的起源和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新的约束。

  相似文献   
294.
采用近56 a四川省156县(市)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按照不同的强降温标准,研究四川强降温过程的时空分布和区域特征。结果表明:强降温频次距平的逐年时间序列基本呈“增加—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年际波动较大,整体呈弱减少趋势。强降温频次的突变点在1990年,且自2005年后单站强降温频次的减少十分显著。盆地、攀西和川西高原的区域性强降温过程发生时间存在不同步性,主要原因是冷空气路径、影响系统及四川特殊地形和气候特征存在差异。区域性强降温频次盆地最多,攀西和川西高原少,单站强降温频次川西高原北部最多。  相似文献   
295.
几种不同产地软玉的岩相结构和无破损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激光拉曼光谱(LRS)技术对几个来自中国新疆、俄罗斯、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地的软玉样品的进行了岩石矿物学特征分析,从成分组成和微观织构方面比较了各地软玉的不同特征.实验结果显示了软玉作为透闪石质玉石,随着Fe2O3含量的增加,逐步向阳起石过渡.中国和田玉以其特有的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形成了均匀细腻、油脂光泽的表面特征.无破损成分分析方法为研究贵重的古玉样品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96.

含裂缝多孔介质渗透率预测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一个紧迫问题.现有多孔介质岩石物理模型通常利用圆形孔管模拟宏观岩石孔隙空间,难以定量描述软孔隙/裂缝在压力作用下的闭合情况,缺乏裂缝/孔隙间流量交换的连通机制.本文提出含三维裂缝/软孔隙网络多孔介质模型,将储层岩石裂缝/软孔隙表示为椭圆截面微管,建立了周期性压力作用下微观裂缝流量表达式,通过网络模型和流量守恒条件,得到含有三维裂缝/软孔隙网络的多孔介质渗透率计算方法.数值算例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分布范围吻合很好,能够给出不同类型岩心对应孔隙纵横比的分布图.三维裂缝/软孔隙网络模型建立了宏观可观测量与裂缝参数之间关系,能够定量分析岩石渗透率随裂缝体密度、纵横比、孔隙流体类型和围压等因素的变化规律,为复杂条件下储层渗透率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7.
利用川滇地区1991-1999年的高精度GPS观测处理结果,采用稳健 - 贝叶斯最小二乘算法与多断裂位错模型,分析研究了川滇菱形块体主要边界运动的定量模型.反演分析表明: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速率约30mm/a,倾滑运动(逆断层)速率分别约9-11mm/a;滇西红河断裂带、程海断裂带、鹤庆 - 洱源断裂带的走滑运动(分别为右旋、左旋、左旋)速率分别约、11、13mm/a,倾滑运动(正断层)速率分别约16、24、16mm/a;如将其视为弹性应力应变积累,则各断层每年有相当于6级左右的地震能量积累.依据上述反演结果,模拟了区域主要断层运动引起的水平位移、应变速率场图像,显示了边界断裂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98.
<正>Objective Rodinia was a supercontinent that comprised nearly all the current existing continents/blocks on Earth to form a coherent large landmass during the Meso-Neoproterozoic. Thus, discovery of Meso-Neoproterozoic rocks in a certain Precambrian block can provide important clues for studying the assembly and break-up history of Rodinia. The Dunhuang Block, located at the southernmost part  相似文献   
299.
梁东辉  甘伏平  张伟  韩凯 《中国岩溶》2020,39(1):95-100
微动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被动源地震勘探方法,当测点下方介质存在明显的速度变化时,HVSR曲线会呈现相应的异常形态。为探索该方法在岩溶区探测地下河管道和溶洞的有效性,选择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内的大岩前村作为研究区,并在此开展野外试验。研究区发育有一条地下河管道,通过精准的洞穴测量,获得了此地下河管道的平面位置和洞高等信息。在研究区的地下河管道上方地面布设3条物探测线,均进行微动HVSR法测量,并用探地雷达法测量作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物探方法的异常位置与测线下方地下河管道的实际平面位置基本一致,证明微动HVSR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地下河管道和溶洞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300.
1 研究目的(Objective) 四川盆地古生代发育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中上二叠统多套富有机质页岩,目前已在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形成了商业性页岩气开发以及在下寒武统中获得了工业性页岩气流.中上二叠统富有机质页岩长期被视为常规油气藏的重要烃源层系,并据此寻获普光及元坝两大整装海相气田.受埋藏深度及页岩厚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