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28篇
测绘学   155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525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河源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源市是广东省地域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的地区,拥有远古时期的恐龙化石、南越国创始人赵佗文化、以万绿湖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文化及东江客家文化等,文化资源类型多样,互补性强,空间组合较好,但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水平较低、缺乏文化内涵,文化旅游产品单一、参与不足以及分散开发、重复建设等问题.针对河源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联动互补开发模式和内涵增容开发模式,以期对河源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创新和旅游综合效益的提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2.
陕北典型地区乡村聚落水蚀泥沙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位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的平均年侵蚀强度达5434.3t/km2,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庭院的平均侵蚀强度分别达7348t/km2.6873.2 t/km2,2081.7t/km2.除庭院属轻度级侵蚀外,其它已达强度级侵蚀.同时延安的户间道路(14190.8t/km2),榆林的户间空地(13547.4t/km2),已达极强度侵蚀.应加强研究和防治.水蚀泥沙的粒度以0.01~0.05 mm的粗粉沙和0.001~0.005 mm的粘粒为主,分别占到43.98%和19.81%,≥0.05mm的粗泥沙含量明显小于聚落以外的坡面,而且区域变化比较明显,从南到北,细粒成分愈来愈少,粗粒成分越来越多;与土壤粒度相比,粗泥沙水蚀系数在庭院、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分别达到0.54,0.55,0.75,平均为0.61.  相似文献   
143.
研究了单轴压缩条件下裂隙含充填与否对节理岩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相似材料模拟脆性岩石材料制作含预置裂隙试件,在刚性试验机上对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裂隙充填与否对节理岩体强度峰值及峰后塑性变形能力的影响;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件进行断裂及损伤分析,研究了裂隙充填与否对节理岩体应力强度因子及损伤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单轴压缩情况下,裂隙中含充填与不含充填相比,裂隙含充填岩体峰值强度提高、峰后塑性变形能力增强、总应变能释放率Gc降低,增大了节理岩体抵抗开裂的能力;裂隙含充填岩体环向拉应力场从分布区域及峰值都小于无充填裂隙试件;在同样外荷载作用下,裂隙含充填岩体损伤度小于无充填岩体。  相似文献   
144.
钻机钻进过程中钻头旋转产生的扭矩以及作用于钻头的轴推进力是破碎岩石的能量来源,当钻进条件确定时,可用破碎单位体积岩石的实际能耗来反映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基于此原理在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FK4+375.5的上断面进行了超前地质探孔作业,得到凝灰岩地层中的钻进参数及钻进能量随钻头位移的变化曲线,并利用能量理论对钻进过程中监测的钻机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凝灰岩中,数字钻机参数与围岩岩性响应程度较高,围岩完整、坚硬、无裂隙水时,整体钻进参数值较高;围岩裂隙发育、含水或有断层、夹泥层时,钻进速度、推进力、转速、扭矩、打击能等数据会突变,其值变小。分析所得结果与钻孔取芯、TSP超前预报等物探手段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并采用能量法对围岩进行分析,利用钻进比能划分相应的岩体区段,判断出围岩等级。通过对能量曲线的分析发现,在凝灰岩地层中,当钻进能量小于0.95 kJ时会出现断层或较大的节理裂隙区。  相似文献   
145.
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对南辽河群下部里尔峪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岩相学研究表明,南辽河群下部里尔峪组斜长角闪岩属于正变质岩。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这些斜长角闪岩原岩属于高铁拉斑玄武岩系列(Nb/Y=0.16~0.4),SiO_2含量为47.27%~50.68%,具有较低的TiO_2含量(0.92%~1.61%),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表明其原岩形成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而非前人所说的大陆裂谷。综合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其岩石成因与活动大陆边缘有关。  相似文献   
146.
Underground mining activities and rainfall have potential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initiation and reactivation of the slope deformations, especially on the steep rock slope.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UDEC),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deformation features 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steep rock slope under mining activities and rainfall. A steep rock slope numerical model was created based on a case study at the Wulong area in Chongqing city, China.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the rock mass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situ measurements and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A preliminary site monitoring system has been realized, aiming at getting structure movements and stresses of unstable rock masses at the most significant discontinuities.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model calibrated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four types of operation conditions are designed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mining excavation and extreme rainfall on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teep rock slope.  相似文献   
147.
距离判别分析法在应用过程中常将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视为一致,实际上各指标重要性是不同的,故需对各指标进行加权处理。权重的合理取值对最终的评判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尽管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但都有其不足之处。鉴于此,在马氏距离的基础上,推导了加权马氏距离的求解公式,并采用一对多的分类方法建立了多总体加权马氏距离判别准则。在确定各指标权重时采用了基于优化理论权重反分析的新思路,把直接给权重问题转化为通过实际工程样本反求各影响因素权重问题,该方法不需先知经验,求解过程完全由实际样本驱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将改进后的加权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围岩分类问题,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判别结果是可靠的。距离加权的方法完善了距离判别分析法理论,权重反分析方法是一种通用方法,可用于任何求解权重的问题,为权重的求解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8.
为研究动、静组合加载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化的机制,在Instron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上对用石膏制作的深部洞室模型进行了动、静组合加载试验。为进一步分析动、静组合加载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层断裂化的力学本质,将动、静组合加载下深部巷道围岩近似视为若干个二维动、静组合加载试样的组合体,并用红砂岩试样进行了二维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巷道轴向应力为最大主应力且大于一定值时,围岩会发生分层断裂现象;巷道轴向应力为最大主应力且与外部扰动应力叠加达到一定值时,围岩也会发生分层断裂现象;巷道直径越大,在相同的动、静组合加载条件下,更易发生分层断裂现象;相同直径的巷道,在不同的动、静组合加载作用下,巷道围岩分层断裂化程度不同,动、静组合应力叠加值越大,分层断裂化程度越严重;应力状态对试样裂纹扩展及分布方向起着主导作用,试样破裂面一般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在最小主应力面内),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深部巷道围岩存在形成破裂圈的应力状态,这样的应力状态可诱发巷道围岩分区破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9.
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质信息采集、超前预报与数据解译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3个重要环节,首先讨论了超前开挖隧道的地质编录的工作方法,包括风险靶段分级、掌子面地质素描,进而绘制平面地质图,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计算不良地质体及含水体在相邻未开挖隧道的出露位置。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仪器配合的关键问题,并开发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自动选择程序,可以帮助操作员从中选择不同岩性地区、不同构造发育特点、不同地下水文条件下需要选择的预报方法,并建议了特殊地段的预报方法选择,最后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几种常用的预报方法的数据解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典型不良地质体的判据。其结果对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0.
深部资源开发中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控制必须面对峰后碎裂岩体的变形和破坏问题,目前深部多裂隙岩体开挖强卸荷引起的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尚不清楚,常导致大体积塌方、大变形等重大工程事故。采用大尺度三维模型相似试验系统,分析具有不同倾角的多层节理的岩体在高地应力下开挖变形破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裂隙倾角较小时,隧道上、下侧围岩主要发生大变形,左、右侧围岩呈现分层破裂现象,随着裂隙倾角增大,破裂区从洞室左、右两侧逐渐扩展到洞室全周,顶部岩体越容易发生大体积滑塌;隧道围岩由内向外应力和位移值呈波动状分布;洞周塑性区范围随裂隙倾角增大而增大,裂隙倾角越大,洞周塑性区越容易与洞室上、下侧裂隙面连通。该研究为保障深部工程的安全修建与运营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