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163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400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为了解决行业动态信息采集系统中网页定向爬取、网页清洗、信息检索等关键问题,文章提出一套基于Heritrix、Jsoup和Lucene的解决方案,并以测绘地理动态信息系统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完成测绘地理信息的定向爬取,实现对不同风格网站网页的清洗,并建立索引提供信息检索机制,给测绘行业人士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2.
扬子板块西北缘新元古代岩浆作用成因的研究对于研究Rodinia超大陆在该区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扬子板块西北缘米仓山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同位素、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742.1±5.9 Ma,属于新元古代花岗岩。岩石具有高Si O_2(76.84%~80.08%),高碱(Na_2O+K_2O=7.64%~8.99%),相对富钾(K_2O/Na_2O=0.91~1.36),低P_2O_5含量等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0.77~0.89之间。岩石具有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的特征,具有明显负Eu异常,Eu*=0.05~0.13,Rb、U、Th、K、Pb等元素相对富集,Ba、Nb、Sr、P、Zr、Ti和Eu等元素明显亏损。岩石n(~(87)Sr)/n(~(86)Sr)=0.747067~0.795283,n(~(143)Nd)/n(~(144)Nd)=0.512472~0.512661,ε_(Nd)(t)=+3.6~+5.2,二阶段模式年龄T_(2DM)值介于0.96~1.07Ga之间。综合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及米仓山区域构造资料,我们认为坪河二长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高分异I型花岗岩,该岩浆起源于新生玄武质下地壳岩石的局部熔融,在上升阶段可能经历了地壳的混染作用,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中,是新元古代晚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作用的岩浆响应。  相似文献   
863.
甘红  魏广飞  王世杰 《岩石学报》2016,32(1):151-157
空间环境中,暴露在太阳风等离子体和紫外辐射中的尘埃颗粒由于光电发射等而带电。月球光照区带电的尘埃颗粒受静电场驱动或微陨石轰击发生迁移。本文计算结果表明,月球光照区粒径为0.01μm的尘埃颗粒静电迁移达到的最大高度约为1km,而在月球黑暗区亚微米级的尘埃颗粒静电迁移可以到达50km的高度。尽管微陨石轰击溅射的尘埃颗粒可到达~100km的高度,但是尘埃数密度与微陨石轰击事件直接相关,并随着高度变化。由于重力作用,溅射的尘埃快速沉降。溅射和沉降过程中,尘埃颗粒由于光电发射等继续充电。在局部电场强度和德拜鞘高度分别为5V/m和1m条件下,粒径<0.37μm的带电尘埃颗粒以"弹跳模式"运动,而粒径>0.37μm的带电尘埃颗粒返回月表,并再次轰击溅射尘埃。根据本文结果可以推断,月球尘埃实验(LDEX)在月球夜晚20~60km高度记录的尘埃事件可能与尘埃的静电迁移相关,但是月球白天记录的事件可能并不包括静电迁移的部分。  相似文献   
864.
东秦岭地区在商丹断裂带南北两侧分别形成了矽卡岩-斑岩型Cu(Mo)矿床和斑岩-矽卡岩型Mo(W)矿床,两者均形成于160~140Ma。通过对不同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岩体对比研究发现,Mo(W)矿床主要分布在商丹断裂带北侧的北秦岭和华北板块南缘,主要分布有新太古代至奥陶纪地层,由一系列变质程度不同的火山岩和沉积岩组成。Cu(Mo)矿床主要位于商丹断裂带南侧的南秦岭晚古生代弧前盆地,主要分布古生代地层,由粉砂岩、绢云板岩、灰岩、杂砂岩及白云岩等组成。Mo(W)矿床的成矿岩体以花岗斑岩为主,具有高硅、富钾,贫镁铁,较高的岩浆分异程度;Cu(Mo)矿床的成矿岩体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具有低硅、低钾,富镁铁,低分异的特征。Mo(W)成矿岩体亏损Ba,富集U、Nb等元素,Cu(Mo)成矿岩体相对富集Ba,亏损U、Nb等元素;Cu(Mo)成矿岩体∑REE略高于Mo(W)成矿岩体,未表现出明显的Eu异常,而Mo(W)成矿岩体具有负Eu异常。Cu(Mo)和Mo(W)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结晶温度,Mo(W)成矿岩体具有相对较高的形成压力和氧化态。Mo(W)成矿岩体的岩浆源区以辉石为残留相,Cu(Mo)成矿岩体的岩浆源区则是以极少量角闪石为残留相。相对于Mo(W)矿床,Cu(Mo)矿床的成矿岩体具有较高的εNd(t)值(-28.8~-12.1和-4.75~-2.73)和εHf(t)值(-38~-7.9和-3.79~+1.79),这说明Cu(Mo)成矿岩体的岩浆源区中含有相对较多的地幔物质,而Mo(W)成矿岩体的岩浆源区中含有相对较多地壳物质。由于两种矿化位于不同的构造单元以及成矿岩体在岩石地球化学、温压条件、氧化还原状态和岩浆源区特征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160~140Ma岩浆活动在商丹断裂带南北两侧形成不同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865.
江家垭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红岩溪背斜轴部,是湘西—鄂西铅锌成矿带重要的铅锌矿床之一,铅锌矿体呈似层状和脉状,受地层与构造的控制,主要产于下奥陶统南津关组砂屑灰岩中。文章首次采用超低本底石英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对湘西龙山江家垭铅锌矿床主成矿期形成的富铅锌石英脉进行了等时线年龄测定,获得成矿年龄为(372±9.8)Ma,n(87Sr)/n(86Sr)=(0.709409±0.000058)。通过成矿地质背景探讨,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晚泥盆世华南地区发生的拉张断陷导致的盆地流体大规模运动有关。锶同位素初始比值测试结果表明江家垭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主要源自围岩碳酸盐岩,成矿过程中陆壳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66.
通过2008年和2009年布放在南海北部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锚系潜标,本文观测到了三次由台风引起的近惯性振荡(NIO)事件,分别编号为2008a,2009a,2009b,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2008a在三次事件中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15 d),而2009a和2009b仅分别持续了4 d和8 d.三次事件的垂直能量分布和位相传播有明显的区别.在频率偏移方面,2008a的峰值频率略低于局地科氏频率(红移),而2009a和2009b则体现出蓝移.不同的NIO事件的特征表现主要由台风扰动和背景流场环境共同决定,特别是背景流场通过平流和调制作用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为不同背景流场中NIO的不同响应提供了观测的证据.通过分析数模提供的背景流场的涡度和有效科氏频率,2008a事件中较强的振幅和较长的持续时间是由于背景的剪切流场的波导效应造成,其改变了台风过后NIO的能量分布,将入射波能量集中于负涡度区域.而2009a和2009b事件中由于涡度不明显,因此没有类似效应.  相似文献   
867.
北斗导航系统精密单点定位在地壳运动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基于7个台站观测到的BDS/GPS双模连续观测数据,时间跨度在2 a以上,利用武汉大学自主研发的PANDA软件的精密单点定位模式,对比分析了BDS/GPS双模观测数据的单系统定位精度,并探讨了BDS在地壳运动监测中的能力。通过对这些观测数据的解算及分析,结果表明,BDS在水平向的定位精度约为17 mm,垂向定位精度约为40 mm;GPS在水平向的定位精度要优于10 mm,垂向定位精度约为14 mm。基线统计结果显示,BDS检测弱信号的能力要低于GPS,但仍能够准确反映站点间基线长度和变化率特征。对比分析BDS和GPS得到的速度场,结果显示,两套速度场在水平向之间差值约为1~2 mm/a,且不存在系统性的差异。总体来看,虽然目前BDS精密单点定位精度要低于GPS,但是BDS目前仍可以用于监测形变量较大的地区地壳运动。  相似文献   
868.
为研究基于有限元模型确认的门式刚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依据功率谱法对一实测门式刚架结构在环境激励下的时程响应数据进行时频转换,提取结构特征值作为有限元模型确认的目标函数,通过复形法多次迭代,更新有限元模型结构。对确认后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进一步基于β分布构建震害指数表达式,绘制震害优化比曲线,分析附着黏滞阻尼器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确认理论可减小结构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使有限元模型结构性能状态贴近真实结构;附着黏滞阻尼器结构相比初始结构有更好的抗震表现,结构的抗震能力可提升约30%。  相似文献   
869.
为了研究岩石张拉破坏的过程和机制,首先通过模拟计算,验证了加权反演法在进行巴西劈裂试验矩张量求解方面的优越性;其次基于花岗岩的巴西劈裂试验,进行声发射监测、事件定位及矩张量反演,并分析标准反演法和加权反演法对应矩张量结果的差别;使用聚类分析K均值算法对矩张量结果进行分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计算中加权反演法可以降低巴西劈裂试验矩张量反演误差;室内花岗岩巴西劈裂试验中,加权反演法较大程度地优化了声发射事件的剪切成分以及压/拉应力轴的分布,使得反演结果更加合理。针对加权反演结果,所有事件可分成3簇,同簇内事件的破裂类型、应力状态、破裂机制、辐射模式等均相近;不同簇中的事件在时空上交叉分布,试验后期在圆盘东?西方向上具有较为明显张拉特性的事件骤增,于圆盘中心附近聚集并占据主导,最终导致试样的宏观破裂。研究结果解释了花岗岩巴西劈裂试验的破裂过程和破裂机制,为岩石力学行为研究提供进一步指导。  相似文献   
8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