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0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439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359篇
地球物理   750篇
地质学   962篇
海洋学   217篇
天文学   102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35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31篇
  1974年   16篇
  1964年   11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选取某一基坑沉降监测点,该点11个周期的累计沉降量为近似非齐次指数增长序列,以Java为工具对该点进行编程计算,得到GM(1,1)、DGM(1,1)、间接DGM(1,1)3种模型的基坑沉降预测结果。对比分析发现,间接DGM(1,1)模型精度高于GM(1,1)和DGM(1,1)模型,其C值仅为0.01,且残差值增加缓慢,近似于一条水平线,实测值与预测值非常接近,适用范围广,弥补了另两种模型不能进行长期预测的缺憾。  相似文献   
92.
卡鲁安锂矿床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造山带,是以锂辉石为主要矿石矿物的硬岩型锂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岩石成因、成矿机制及构造背景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该矿区内成矿流体的研究仍是空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矿床成因的认识。本文通过分析卡鲁安伟晶岩中锂辉石和石英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组成,对成矿流体进行示踪研究。研究表明,含矿伟晶岩的n(3He) /n(4He) 为0. 25~3.19 Ra(平均0.97 Ra),无矿伟晶岩与外围伟晶岩n(3He) /n(4He)为0.13~5.32 Ra(平均1.13 Ra),均介于壳源与幔源He之间。根据成矿流体的壳幔二元混合模式进行计算:含矿伟晶岩中的地幔流体比例为3.55% ~ 48.92%,平均值为14.67%;无矿伟晶岩与外围伟晶岩地幔流体占比为1.70% ~ 81.79%,平均值为17.13%。含矿伟晶岩成矿流体的n(40Ar) /n(36Ar)为552.50~13353. 00,n(40Ar*)相对含量为46.52% ~ 97.79%,平均值为87.25%,大气的Ar贡献平均为12.75%。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以壳源流体为主,部分幔源流体和改造型饱和大气水的混合流体,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地幔He与大气饱和水改造Ar皆有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卡鲁安锂矿床成矿流体中幔源物质并非真的来自于地幔物质上侵,更有可能是来源于元古代的不成熟陆壳熔融。新疆卡鲁安锂矿床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作用晚期的后碰撞造山阶段,造山后期的伸展导致含幔源物质的古老地壳与年轻地壳减压熔融,熔融所形成的岩浆流体随后经大气降水改造为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93.
卡鲁安锂矿床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造山带,是以锂辉石为主要矿石矿物的硬岩型锂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岩石成因、成矿机制及构造背景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该矿区内成矿流体的研究仍是空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矿床成因的认识。本文通过分析卡鲁安伟晶岩中锂辉石和石英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组成,对成矿流体进行示踪研究。研究表明,含矿伟晶岩的n(3He) /n(4He) 为0. 25~3.19 Ra(平均0.97 Ra),无矿伟晶岩与外围伟晶岩n(3He) /n(4He) 为0.13~5.32 Ra(平均1.13 Ra),均介于壳源与幔源He之间。根据成矿流体的壳幔二元混合模式进行计算:含矿伟晶岩中的地幔流体比例为3.55% ~ 48.92%,平均值为14.67%;无矿伟晶岩与外围伟晶岩地幔流体占比为1.70% ~ 81.79%,平均值为17.13%。含矿伟晶岩成矿流体的n(40Ar) /n(36Ar)为552.50~13353. 00,n(40Ar*)相对含量为46.52% ~ 97.79%,平均值为87.25%,大气的Ar贡献平均为12.75%。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以壳源流体为主,部分幔源流体和改造型饱和大气水的混合流体,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地幔He与大气饱和水改造Ar皆有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卡鲁安锂矿床成矿流体中幔源物质并非真的来自于地幔物质上侵,更有可能是来源于元古代的不成熟陆壳熔融。新疆卡鲁安锂矿床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作用晚期的后碰撞造山阶段,造山后期的伸展导致含幔源物质的古老地壳与年轻地壳减压熔融,熔融所形成的岩浆流体随后经大气降水改造为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94.
95.
Back-analysis is broadly used for approaching geotechnical problems when monitoring data are available 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soils properties is of poor quality.For landslide stability assessment back-analysis calibration is usually carried out by time consuming trial-and-error procedure.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automatic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that supports the selection of the soil parameters for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of landslides based on monitoring data.The method considering a pool of possible solutions,generated through permutation of soil parameters,selects the best ten configurations that are more congruent with the measured displacements.This reduces the operator biases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allows the operator to control each step of the computation.The final selection of the preferred solution among the ten best-fitting solutions is carried out by an operator.The operator control is necessary as he may include in the final decision process all the qualitative elements that cannot be included in a qualitative analysis but nevertheless characterize a landslide dynamic as a whole epistemological subject,for example on the base of geomorphological evidence.A landslide located in Northeast Italy has been selected as example for showing the system potentiality.The proposed method is straightforward,scalable and robust and could be useful fo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相似文献   
96.
受经济、技术、装备等影响,地面人工增水作业更具普适性,但其精准作业难度高,导致人工增水作业效果的提升较为困难。为此,基于2017—2022年5—9月巴音布鲁克山区18个观测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协同克里金插值法,K-Means聚类分组法,基于降水特征的空间分布,从宏观层面上对人工增水作业布局的合理性开展分析,以期科学化开展增水作业,从而有效提高作业效益。结果显示:(1)在空间插值中,小雨的相对误差最小,插值精度最高,而大雨相反,导致“平滑效应”明显,不确定性较大。(2)暖季月均降水量自西向东呈减少趋势,高值区多位于中部和东北部沿山区域,发生的降水事件以小雨为主,而大雨虽然频率低,次数少,但和小雨一样是影响降水量变化的主要量级。(3)现用人工增水作业点的适宜性大多一般,受小雨和中雨月均频率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而在宏观地理上,西部作业点布设的适宜性较东部高。(4)降水空间分布受西风环流和地势影响较大,因而作业布局合理性上,西部区域和北部区域最好。(5)根据地理特点,北部地势复杂,适宜选择西低东高的山面建立地面烟炉,西部地势平坦,适宜建立作业方向为NNW的流动火箭。  相似文献   
97.
利用地面自动站逐小时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及WRF模式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分析2016年7月塔里木盆地东北缘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阵风锋特征。结果表明,阵风锋前沿较强的辐合抬升运动不断触发多个对流单体,其中大部分单体与其后方的对流系统合并且进一步发展,使得强对流天气不断发展和维持。在对流系统快速发展阶段,阵风锋前沿水平风的垂直切变造成湿位涡的斜压分量显著增强,从而增强局地的条件对称不稳定,为对流系统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重要的不稳定能量。不稳定能量释放需要的锋生强迫作用主要是由阵风锋前方的辐合辐散项和倾斜项决定,而阵风锋前沿附近的水平形变项及其上方的非绝热加热项提供相对较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8.
收集新疆和田地震台地电场数字化以来的连续观测数据,研究台站300 km内发生的MS≥5.5强震前的地电场岩体裂隙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和田地震台地电场观测场地岩体裂隙发育较好,处于长期集中,而且中强以上地震发生前和田台地电场岩体裂隙优势方位角容易发生偏转和大幅度间断性突跳等结构变异.通过和田台周围5次典型震例解析,发现...  相似文献   
99.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克里雅河沿岸的古绿洲与人类活动遗迹丰富,伴随着河流的变迁,遗址印记了古代文明的消失,河道成为孕育绿洲的证据.在浩瀚的沙漠中,古代文明与古绿洲属于依附关系.以圆沙古城为代表的圆沙古三角洲绿洲是孕育沙漠文明的典型.采自圆沙古城北侧深度约11 m的沉积剖面(KYN22),光释光测年和沉积学分析结果所示,剖面...  相似文献   
100.
<正>1研究背景新疆及周边地区地质构造活跃,强震活动频繁,2008年以来发生多次6.0级及以上地震,其中≥6.5级地震10余次,如:2016年吉尔吉斯坦MS 6.7、中国新疆阿克陶MS 6.7和呼图壁MS 6.2地震,2017年新疆精河MS 6.6地震,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县MS 6.4地震(39.83°N,77.21°E),等等。在几百千米范围内,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相关性较好,一些研究者据此对大震前后的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如:林美等(1982)、冯志生等(1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