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9 毫秒
71.
舟山海区附着生物与钻孔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附着生物也称污损生物.附着生物的生态研究,欧美50年代前就做了许多工作[10][20],目前仍在继续进行;50年代后,苏联、日本、南美、印度和大洋洲等都先后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12,17,18].我国自50年代以来,已经开展了许多工作,也发表了一些研究报告.国内钻孔生物的研究主要是船蛆的分类[1,4],生态方面的工作开展不多.  相似文献   
72.
吕四洋附着生物与钻孔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四洋位于黄海南端,是我国的主要渔场之一,调查和研究本海区附着生物的附着季节、群落组成和数量变化,不仅在海洋附着生物生态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防除必需掌握的生物学资料.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国沿海主要港湾的附着生物中,把吕四洋列为调查点,并于1977年9月-1978年8月在吕四水文平台进行挂板试验.同时还对吕四水文平台水泥桩上的附着生物的垂直分布,和两个灯浮上的附着生物进行定性、定量的调查.试验的材料和方法基本上是按照海洋调查规范进行的,只挂底层试验板,分月板、季板和年板.本试验承国家海洋局吕四海洋站的大力协助.  相似文献   
73.
文中以铜陵地区As、Cd、Cu、Pb、Tl、Zn等6种土壤污染元素为例,选取常用且具有代表性的反距离加权法、径向基函数法、普通克里格法、多维分形法4种空间插值方法,进行土壤元素空间插值,并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和评价。各方法均选取最优参数进行插值对比,土壤样本数共372个,其中337个用于插值计算,35个不参与插值计算而用于验证插值结果。对比研究显示,普通克里格法对刻画区域土壤元素的空间分布趋势效果最佳,但其半变异函数模型及参数的优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多维分形法对刻画土壤元素局部异常和污染效果最佳,但其对土壤元素分布普遍特征的反映仍需深入研究;反距离加权法和径向基函数法对土壤元素分布的空间插值精度一般,但其简单易用、插值最优参数易于选择。  相似文献   
74.
铜陵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变异及污染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地统计学分析手段对铜陵矿区土壤中的As、Cd、Hg、Pb和Zn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空间变异分析及空间插值,并进行污染分析,以期为铜陵矿区土壤环境评价、土壤污染修复及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数据来源于"安徽省江淮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采用Johnson变换进行正态转换,地统计拟合变异函数中,As、Cd元素为球状模型,Pb、Zn元素为五球形模型,Hg元素为指数模型。结果表明,As、Cd、Pb、Zn元素的变异函数表现为各向异性,其方向性可能主要受矿床分布控制;Hg元素块金效应较大,表明其受小  相似文献   
75.
近10年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形是影响降水的重要因子,其复杂性为研究降水的分布、强度等增加了难度,全面透彻地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机制,有助于预警预报水平的提高。因此,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受到广大气象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回顾近10年来中国地区有关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进展,简要概述了地形动、热力效应与云微物理过程对降水的影响机制,以数值模拟研究为主线,系统分析了中国各个地区关于地形作用的研究成果,重点讨论地形对局地中小尺度降水、锋面降水以及台风降水方面的影响,最后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6.
运用相干分析和孔隙度反演对四川盆地DFC构造的下三叠统嘉二1至嘉一段储层进行了裂缝和孔隙度预测,并给出了有利储层分布。DFC构造发育两条主要断层,其相干异常分为四类:条带状、线状、团块状、点状。带状或线状异常沿断层分布,比较发育,是断层或裂缝的反映;团块状异常较发育,但方向性不强,可能是地下溶洞、溶孔、微细裂缝密集地带或多组小规模断裂交织而成的破碎带的综合响应,还可能是储层物性变化所致。DFC构造的储层,平均孔隙度相对较低,大部分为2%左右,属Ⅳ类储层,少部分为Ⅲ类,只有与裂缝、溶洞相结合才能形成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77.
昭通盆地是云南省重要的褐煤产地。为了对区内褐煤资源进行客观评价,以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成果为基础,通过对盆地的沉积相展布和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系统研究了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和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盆地新近系茨营组广泛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泥炭沼泽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上新世早期盆地主体发育扇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上新世晚期发育泥炭沼泽-半深湖沉积体系;更新世早期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②盆地经历了快速断陷期(上新世早期)、稳定坳陷期(上新世晚期)和稳定扩张期(更新世早期),形成了可采煤层M1、M2、M3,其中M1、M2煤层形成于湖平面相对上升泥炭沼泽,是盆地内分布最广泛的可采煤层,煤层M3主要分布于海子向斜。  相似文献   
78.
以卫星遥感图像为数据源,采用遥感图像解译和野外调查验证、以及常规地质资料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调查方法,对自然地理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彝良-两河地区的控煤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以褶皱断裂组合为主,煤系在向斜核部和较缓的一翼由于受构造破坏较小,保存完整。运用构造控煤理论,圈定了含煤远景区,为区内煤炭资源调查评价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9.
本文采用层次聚类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有色金属矿山城市-铜陵市的大气降尘中污染元素,主要是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进行了识别,并分析了各来源所占的比例。结果显示,铜陵市大气降尘中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冶金和采矿,其次为燃煤、交通和土壤扬尘等,其贡献率分别为冶金源+采矿源43.29%,燃煤源32.23%,交通源和土壤源10.53%,其他源13.94%。因此,优先控制冶金尘、采矿尘和燃煤尘,可以有效降低铜陵市大气降尘中污染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80.
Pollen ratios have been commonly used to indicate landscape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tion. However, the reliability of these indicators needs to be verified by studies on modern pollen process. Here, we synthesized the major pollen ratios used in previous studies and found that pollen ratios are valuable indicators for the change of vegetation types and climate, e.g., precipitation and moisture. Artemisia/Chenopodiaceae (A/C) ratio could increase from desert to steppe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 with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MAP). Artemisia/Cyperaceae (A/Cy) ratio could be used to identify cool meadow and warm steppe, and i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of July (TJu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MAP. Arboreal pollen/nonarboreal pollen (AP/NAP) ratio can be used as a semi-quantitative indicator for landscape and regional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 spite of the significant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the pollen ratios, they were also questioned in some studies under various circumstances and thus caution is needed when using them to indicate climate in different vegetation z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