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53篇 |
免费 | 1568篇 |
国内免费 | 10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7篇 |
大气科学 | 1200篇 |
地球物理 | 1607篇 |
地质学 | 2929篇 |
海洋学 | 756篇 |
天文学 | 308篇 |
综合类 | 661篇 |
自然地理 | 55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27篇 |
2023年 | 154篇 |
2022年 | 286篇 |
2021年 | 312篇 |
2020年 | 289篇 |
2019年 | 290篇 |
2018年 | 296篇 |
2017年 | 277篇 |
2016年 | 345篇 |
2015年 | 298篇 |
2014年 | 352篇 |
2013年 | 303篇 |
2012年 | 286篇 |
2011年 | 324篇 |
2010年 | 297篇 |
2009年 | 358篇 |
2008年 | 324篇 |
2007年 | 300篇 |
2006年 | 220篇 |
2005年 | 242篇 |
2004年 | 179篇 |
2003年 | 168篇 |
2002年 | 190篇 |
2001年 | 183篇 |
2000年 | 182篇 |
1999年 | 252篇 |
1998年 | 227篇 |
1997年 | 183篇 |
1996年 | 202篇 |
1995年 | 146篇 |
1994年 | 146篇 |
1993年 | 156篇 |
1992年 | 126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2000年夏季莱州湾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依据 2 0 0 0年夏季 8月 2 9日至 9月 2日莱州湾的 1次综合性生态环境调查资料 ,给出了表、中、底 3层的平均温度、盐度、主要营养盐浓度及其比例和叶绿素 a浓度 ,分析了莱州湾的温盐结构、主要营养盐和叶绿素 a的分布特征。由于莱州湾的水深较浅 ,各要素的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生态环境要素的水平分布表现为小清河口为高温、低盐、高营养盐和高叶绿素 a浓度区 ,小清河口东测的湾顶区域为高温、高盐、相对低的营养盐和叶绿素 a浓度区。此次观测到的盐度较 1997年以前有明显升高。莱州湾各层平均的 N/ P和 Si/ N分别为 16.73和 1.67,都比 1998~ 1999年渤海中部的值大 ,但 N/ P比 1992 ,1995和 1996年莱州湾的 N/ P明显偏低。叶绿素 a浓度与硅酸盐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α=0 .0 1) ,表、中、底 3层叶绿素 a浓度同硅酸盐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4 ,0 .68和 0 .67 相似文献
62.
青藏高原地区地表温度及其取值对大气长波辐射冷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辐射传输模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应用问题,使用Liou-Ou一维辐射传输模式及1982年8月 ̄1983年7月青藏高原热源观测实验期间青藏高原地面、高空与卫星观测资料,在高原辐射传输模式中区分了下垫面温度与地表空气温度的作用,并利用卫星观测资料对模式改进后的实际效果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硬度,得到了下垫面温度的简单参数化方法。 相似文献
63.
AMR Simulations of Magnetohydrodynamic Problems by the CESE Method in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new extensions of the space – time conservation element and solution element (CESE)
method for simulations of magnetohydrodynamic (MHD) problems in general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by using an 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AMR) grid system. By transforming the governing MHD equations from the physical space (x,y,z) to the computational space (ξ,η,ζ) while retaining the form of conservation, the CESE method is established for MHD in the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Utilizing
the parallel AMR package PARAMESH, we present the first implementation of applying the AMR CESE method for MHD (AMR-CESE-MHD)
in both Cartesian and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To show the validity and capabilities of the AMR-CESE-MHD code, a suite of
numerical tests in two and three dimensions including ideal MHD and resistive MHD are carried out, with two of them in both
Cartesian and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Numerical tests show that our results a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obtained previously
by other authors, and the results under both coordinate systems confirm each other very well. 相似文献
64.
OLR揭示的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NOAA卫星观测的射出长波辐射(OLR)资料,分析了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学特征,揭示并解释了北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和强度显着东西向振荡的年循环现象,探讨了用卫星资料研究副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5.
贝塞尔曲线在虚拟森林景观单树几何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虚拟景观模型的生成,需要对实际景观进行抽象和简化。树几何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构成虚拟森林景观的两大要素。而树几何模型的构建又是林业GIS三维可视化的基础。在树几何建模中,树干及树枝形状的可视化表达具有突出意义。由于实际树种的复杂性,在计算机中建树模型,通常采用基于过程建模的方式,而这将面临用户如何对模型进行交互式控制的问题:参数太少,不足以描述树形态特征,而参数太多,则模型难以生成和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进贝塞尔(Bezier)曲线这种基于控制点的自由曲线来描述树木中的树干以及树枝形状,利用对曲线控制点的变动来控制曲线的形状,进而生成形态各异的树形状,对此,我们基于ActiveX技术生成Bezier曲线控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表示多种形状的树干与树枝,具有操作简捷、计算速度快,可视化效果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6.
长江中下游晚中生代中基性岩的铅同位素特征:富集地幔的证据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长江中下游东段庐枞、怀宁、繁昌、铜陵和宁芜地区的中基性岩属于碱性系列 ,具有高的U ,Th含量和Th/Pb ,U/Pb比值 ,分别平均为 2 .82× 10 -6,9.5 6× 10 -6和 0 .6 35 ,0 .184。样品的初始铅同位素 (130Ma)组成为 :(2 0 6Pb/ 2 0 4Pb) i=17.6 5~ 18.6 0 ,(2 0 7Pb/ 2 0 4Pb) i=15 .4 2~ 15 .5 0 ,(2 0 8Pb/ 2 0 4Pb) i=37.6 7~ 38.0 4。形成中基性岩的原始岩浆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 ,具有EMⅠ和EMⅡ ,且以EMⅡ为主的特征。和长江中下游西段黄石地区以及大别地块西南部玄武岩的比较表明 ,长江中下游地区岩石圈地幔高的Th/Pb和U/Pb比值可能和俯冲板片析出流体的交代有关。晚中生代时期 ,华北板块岩石圈地幔以EMⅠ特征为主 ,华南板块岩石圈地幔以EMⅡ特征为主 ,岩石圈地幔性质的区域性分布与印支期扬子板块深俯冲事件密切相关。虽然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因岩石圈大规模减薄表现了亏损特征 ,但残留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在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Pb同位素中仍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67.
鹤岗盆地晚侏罗世石头河子组沉积环境及幕式聚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鹤岗盆地是一中-新生代内陆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上侏罗统石头河子组是一套非海相含煤地层,充填于盆地底部,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五个亚段和26个含煤旋回。底部第一亚段沉积期以冲积扇、辫状河环境为主;第二亚段以河流环境为主;第三亚段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环境为主;第四亚段演化为河流环境;第五亚段则以河流、冲积扇环境为主。垂向上五个亚段对应于盆地的填平补齐-扩张-稳定沉降-差异沉降-收缩五个演化阶段。富煤带位于同沉积中心的侧翼,一般含砂率60%~70%的区域含煤性最好。含煤旋回受控于盆地周期性地快-慢沉降,聚煤作用发育于每期幕式沉降的缓慢稳定沉降阶段。厚-特厚煤层都与湖泊三角洲冲积平原大面积沼泽化有关。 相似文献
68.
随着海水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和富营养化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作为生物滤器的大型海藻可以有效地吸收、利用养殖环境中多余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减轻养殖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养殖系统的经济输出,被广泛应用于鱼、虾和贝类等的综合养殖系统中,对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进行生物修复。文章概述了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进行生物修复的原因、原理、优点、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大型海藻产生的效益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指出在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养殖大型海藻进行生物修复的方法可以实现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9.
70.
本文对影响南极细菌S-15-13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15-13最佳产糖条件为:培养时间,56h;培养温度,8℃;碳源,1.0%葡萄糖;NaCl浓度,3.0%;pH,6.0-7.0。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S-15-13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 mona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