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9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675篇
测绘学   207篇
大气科学   599篇
地球物理   703篇
地质学   1613篇
海洋学   317篇
天文学   158篇
综合类   313篇
自然地理   26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Zhang  Yingbin  Xiang  Chenlin  Yu  Pengcheng  Zhao  Lianheng  Zhao  John X.  Fu  Haiying 《Landslides》2022,19(1):187-197
Landslides - A general sliding block model for calculating permanent displacement of slope is presented. Ground shaking can be applied to base or block in a direction horizontal or parallel to the...  相似文献   
912.
付巧玲 《地质与勘探》2023,59(3):580-590
目前天然富硒土壤评价工作多集中在与人类生活居住有密切关系的覆盖区,在硒源驱动研究方面主要有火山岩型、石煤型、燃煤型、湖潮型、大气降尘型、人工污染型等成因认识,土壤富硒的主因聚焦在硒的次生富集作用与人类活动作用影响上,即聚焦于硒表生循环-地球外动力作用研究,忽略了对地球内动力作用的影响研究。本文以河南省寺河山一带富硒土壤调查评价为基础,广泛收集包括寺河山在内的崤山地区以往所有地质资料,从土壤硒驱动的内、外动力作用同时入手,从宏观尺度上对其驱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崤山地区土壤Se受热液与断裂构造的双重控制,起源于核幔边界的地幔流体,在自身强大驱动力作用下,携带并沿途不断活化萃取Au、Se等成矿元素,当沿深大断裂上涌进入地壳后则会减压降温由超临界态逐渐相变为热液,开始热液作用形成一系列含Se热液矿产;当到达地表,Se等易被富碳等有机质或富硅等粘土质成分吸附捕获形成含硒土壤,继而进入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开启表生循环,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硒循环过程。在覆盖区因隐伏深大断裂构造不易观察识别而往往被忽略,今后工作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13.
付瑞鑫  李宁波  牛贺才  单强  赵旭  刘堃 《岩石学报》2023,(10):2951-2967
赛马碱性杂岩体位于我国辽东半岛,是一个典型的铀-铌和稀土多金属矿化杂岩体,富含重稀土,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稀土元素富集机制仍没有得到有效约束。本文对该碱性杂岩体中角闪辉石正长岩、正长岩、黑云正长岩、云霓霞石正长岩和异霞正长岩5类岩石及锆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开展了特征矿物包裹体的显微岩相学研究,旨在限定杂岩体母岩浆的演化路径,揭示稀土元素的富集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赛马碱性杂岩体的母岩浆经历了由钾质碱性(角闪辉石正长岩、正长岩和黑云正长岩),到钾质过碱性(云霓霞石正长岩),向钠质过碱性(异霞正长岩)的充分演化。在演化过程中赛马碱性杂岩体母岩浆的体系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碱性岩浆演化受流体不饱和的纯岩浆体系的控制,而过碱性岩浆岩则形成于流体过饱和的岩浆体系,且异霞正长岩母岩浆流体的饱和程度明显高于云霓霞石正长岩的母岩浆。研究还显示,钾质碱性岩浆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主要受控于磷灰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而成矿的钠质过碱性岩浆稀土、锆和铌等元素的富集成矿则主要受富CO_(2)的高盐度岩浆热液的控制。  相似文献   
914.
Wang  Jinli  Mao  Xiancheng  Peng  Cheng  Chen  Jin  Deng  Hao  Liu  Zhankun  Wang  Wensheng  Fu  Zhengkai  Wang  Chuntan 《Mathematical Geosciences》2023,55(2):229-262
Mathematical Geosciences - The construction of fine-scale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of deep structures at a regional scale remains challenging. These models can be significantly benefitted by...  相似文献   
915.
双线偏振天气雷达双通道的一致性,是新一代天气雷达双线偏振升级的技术关键。本文分别采用机外仪表和机内测试信号,测试分析了广州CINRAD/SA-D双线偏振雷达接收机双通道的一致性。结果表明:①接收机双通道的动态范围、噪声系数、强度定标等满足设计指标,但测试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偏振参量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和差分相移ΦDP产生误差,需要对这种差异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以确保双通道一致性;②旋转关节对整个接收链路的信号幅度和相位一致性有影响,这种影响随着方位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周期变化规律,因此随着双线偏振雷达的长期运行,方位旋转关节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916.
受火山喷发沉积环境(陆上或水下)及岩浆酸度等因素的影响,火山喷发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很大差异,准确判识火山喷发环境是火山岩油气储层性质评价的重要地质依据.本文基于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牛圈湖—牛东构造带上石炭统58件火山岩样品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采用Fe2O3与FeO比值作为氧化系数,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投点,根据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火山岩氧化系数分布特征判识其喷发沉积环境.统计结果表明,卡拉岗组34件样品氧化系数介于0.55~5.00,数值主要分布于1.0~3.0,说明火山喷发沉积环境复杂,非单纯的氧化环境;从部分单井垂向分布来看,氧化系数具有随埋深由深至浅呈明显增大的趋势,表示由弱还原环境逐渐向强氧化环境过渡.哈尔加乌组24件岩芯样品氧化系数介于0.25~0.94,数值主要集中于0.2~0.4,表明火山喷发沉积于贫氧的还原环境;从单井垂向分布来看,氧化系数受埋深影响极小,表示火山喷发沉积受水动力条件境影响小,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水体深度.研究调研筛选了国内10个不同盆地108件火山岩样品数据资料,并充分考虑酸度对火山岩氧化系数的影响,建立了经岩浆酸度校正的基于氧化系数分布特征的火山喷发环境判识图版,以此标准判识研究采集的58件火山岩样品的喷发沉积环境;结果显示卡拉岗组火山喷发沉积环境比较复杂,以陆上喷发沉积成因为主,存在频繁水、陆过渡相环境;而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则为典型的水下喷发成因,沉积于具一定水体深度的强还原环境;与前人基于微量元素富集特征、淬碎渣状构造、不整合及风化壳、海相化石、充填胶结物等有效判识标志识别的结果对比检验,二者是极为符合的;且在合理校正和规避各项影响因素下,基于氧化系数分布特征的火山喷发沉积环境判识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可应用于不同地质时代、不同盆地不同地质背景火山岩的喷发沉积古地理环境判别中.  相似文献   
917.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架子山斑岩型钼(银)矿床7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测定与分析,获得了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介于143.1±2.1~147.2±2.4 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145.8±1.4 Ma(MSWD=1.5),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47.4±1.4 Ma(MSWD=1.5),表明架子山钼(银)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属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钼成矿期成矿.架子山钼(银)矿床Re含量在37.62×10-6~401.34×10-6之间,平均值为121.28×10-6,表明架子山钼(银)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特征.  相似文献   
918.
内蒙古东部早二叠世火山岩的成因和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的拼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大石寨地区大石寨组基-中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旨在讨论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为制约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拼合过程和探讨兴蒙造山带东段的构造演化提供更多信息.大石寨组基-中性火山岩包括变细碧岩、变玄武岩、碎屑岩化玄武安山岩、玄武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绿泥石化安山岩、杏仁状安山岩、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等.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变细碧岩和绿泥石化安山岩样品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86.0±4.3 Ma(MSWD=0.14)和286.0±3.3 Ma(MSWD=0.14),说明大石寨组基-中性火山岩喷发于早二叠世,反映了早二叠世的构造岩浆作用事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石寨组基-中性火山岩为一套弱过铝质-偏铝质富钠质亚碱性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岩石组合,以拉斑系列为主,部分兼具拉斑性和钙碱性特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U、K等)和轻稀土元素(LREE,La、C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等).锆石原位Lu-Hf资料显示,变细碧岩和绿泥石化安山岩具有较高的正εHf(t)值(6.68~12.94,8.41~12.31)和相近的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438~589 Ma和413~668 Ma).综合研究表明,大石寨组基-中性火山岩来源于亏损地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单斜辉石、橄榄石和铁镁氧化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并遭受过较强烈的地壳混染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大石寨地区大石寨组火山岩形成于陆内伸展的构造背景,而非俯冲背景的产物,这表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拼合事件发生在早二叠世之前.同时通过对比区域上早中二叠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他地质资料,认为内蒙古中东部早中二叠世火山岩是陆内伸展作用的产物,而区域上的伸展作用可能起始于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919.
昭觉县是大凉山腹地的典型彝族聚居县,也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以传统农业居多,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昭觉县开展了现代农业园建设。笔者通过无人机航测,获取了拟建园区的高分辨率影像,使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软件,快速提取了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结合收集的其他资料,筛选了坡度、坡向、断层、地质灾害、土地利用、灌溉、交通、自然保护区8个评价因子,在GIS的支持下,先开展单因子土地适应性评价,然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拟建园区土地适宜性以适宜性高和适宜性较高等级为主,二者合计2.56 km2、占79.26%,超过3/4,土地适宜性好,适宜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适合建设标准化蔬菜温室大棚和露地蔬菜种植基地,建成后,不但可以为周边地市提供蔬菜供应,还可带动园区周围农户增收,促进周围农户脱贫,发展前景好。小型无人机遥感系统具有机动灵活、成本低的优势,能快速获取小区域、大尺度农业产业园区的基础数据,在西南地区小区域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效果好。小区域土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对单一,许多大区域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并不完全适用,需要根据土地利用的主要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20.
为研究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征,探讨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于2011年5月在钦州湾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并同步采集沉积物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分析。使用Surfer软件绘制各群落特征指数的平面分布图,用SPSS软件分析群落特征指数与沉积物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性。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种类55种。平均生物量为105.48 g/m2,平均密度为50ind/m2。香农-维纳指数(H')、种类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的平均值分别为1.44,0.63和0.64。群落特征指数与沉积物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密度与Cu,Pb,Zn,Cd,Cr,Hg以及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种类数与所分析的10项沉积物环境因子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均匀度指数与Hg和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丰富度指数与硫化物呈显著负相关;生物量和香农-威纳指数与沉积物各环境因子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