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3篇
  免费   2325篇
  国内免费   3538篇
测绘学   1836篇
大气科学   1452篇
地球物理   1574篇
地质学   5714篇
海洋学   2588篇
天文学   108篇
综合类   859篇
自然地理   1305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597篇
  2021年   698篇
  2020年   613篇
  2019年   751篇
  2018年   611篇
  2017年   615篇
  2016年   584篇
  2015年   652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819篇
  2012年   880篇
  2011年   906篇
  2010年   841篇
  2009年   869篇
  2008年   895篇
  2007年   845篇
  2006年   793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8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1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NOAA NDVI数据集监测冬小麦生育期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探索了利用NDVI研究作物生育期的方法,对黄淮海冬麦区的返青期、抽穗期、成熟期进行了估测,并利用地面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NDVI数据对大范围农作物生育期监测是可行的。冬小麦遥感反青期由南到北依次推迟,符合春季绿波由南到北推移规律。对冬小麦遥感生育期年际变化分析表明,黄淮海平原返青期变化相对较大,而抽穗期和成熟期变化较小。根据历年月平均温度与返青期分析,冬小麦返青日期与2月份平均温度密切相关。对于局部地区,利用5d合成1km分辨率数据,且按农业生态分区分别制定生育期判别标准,估测效果将更好。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整数小波变换的多光谱图像无损压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光谱图像一般都采用预测方法去除空间冗余和谱内冗余实现无损压缩。通过用提升方法构造整数小波变换, 将变换方法用于去除空间冗余;通过分类方法构造谱间预测器,用预测方法去除谱间冗余,两者相结合,实现无损压缩。由于变换方法的去相关性能良好,使该方法压缩效果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993.
文章分析了地图数字化误差的分类和主要来源,在目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引入了分形分维理论,作者主要研究了分形分维理论在地图数字化误差分析中的应用 ,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到一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4.
详细介绍了数据挖掘与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 (KDD)技术 ,给出了KDD的定义以及KDD具体实现的3种处理模型 ,并从GIS和遥感影像分析两个方面论述了KDD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5.
在总结昭苏县25年雷达探测冰雹云和指挥防雹作业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并编写了昭苏县防雹雷达站防雹业务技术规程,本文扼要介绍雷达观测、雹云识别、作业指挥,效果分析等部分主要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996.
完全Q矢量的引入及其诊断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4,他引:30  
姚秀萍  于玉斌 《高原气象》2001,20(2):208-213
参照准地转Q矢量推导,考虑天气系统发展的主要热力强迫因子-非绝热加热作用,引出考虑非绝热效应的完全Q矢量的概念,并应用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完全Q矢量能较清楚地揭示暴雨天气系统的演变;考虑了湿过程的完全Q矢量在暴雨的诊断过程中显示了更大的优越性;定性而言,完全Q矢量散度的辐合中心或辐合线、散度场和锋生函数场有助于确定暴雨的落区,暴雨区正好落在低层完全Q矢量散度场辐合中心和锋生函数场正值中心之间;定量而言,低层完全Q矢量散度场辐合中心和锋生函数场正值中心大小对暴雨强度有显著的指示作用。因而在暴雨的诊断和预报过程中完全Q矢量散度和锋生函数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997.
平流层温度调整后的辐射强迫的简化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秀兰  石广玉 《高原气象》2001,20(3):271-274
采用石广玉[1] 一维辐射对流模式对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引起的平流层温度调整后的辐射强迫(ARF)进行了计算。参考文献 [1]的瞬时辐射强迫 (IRF)计算的简化公式的形式 ,将ARF的计算结果表示成简单的经验公式。与使用一维辐射对流模式计算得出的ARF结果的比较表明 ,简化计算公式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8.
The interannual and intermonthly climatic features of the water vapor content(hereafterWVC)and its mean transfer in the atmosphere over Northwest China(hereafter NWC)arecalcula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the NCEP/NCAR global reanalysis grid data(2.5°×2.5°Lat/Lon)for 40 years(1958—1997).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VC in the total air column over NWC infour seasons of the year i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eastern and western NWC respectively.On theaverage,the WVC over eastern NWC decreases obviously during recent forty years except forwinter.while it decreases over western NWC in the whole year.But the WVC over NWC has beenincreasing since late 1980s in summer.The water vapor comes from the southwestern warm andwet air current along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Valley and the Bay of Bengal.and from mid-we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also from the Qinling Mountains at 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Theyearly water vapor divergence appears over the middle of NWC to northern Xinjiang andsoutheastern Shaanxi Province.The yearly water vapor convergence appears over the Tarim Basinand the Tibetan Plateau as well as western Sichuan and southern Gansu.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内陆高原地闪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利用微秒级时间分辨率的宽带慢天线电场变化仪首次在中国内陆高原地区对雷暴过程中的正、负地闪特征进行了测量和系统分析 ,发现每次雷暴过程中正闪的比例有随总闪频数增大而减少的趋势 ,弱雷暴过程更有利于正地闪的产生。平均来讲 ,正地闪占闪电总数的 16 % ,介于美国夏季雷暴和日本冬季雷暴之间。负地闪闪击间隔的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分别为 6 4.3ms和 46 .6ms。 5 4%的负地闪有至少一次继后回击强度大于首次回击 ,而且有 2 0 %的继后回击其强度大于首次回击强度。继后回击强度与首次回击强度的比例几何平均值为 0 .46 ,算术平均值为 0 .70 ,平均回击数为 3.76 ,39.8%为单次回击地闪。正地闪的多次回击只占 13.0 % ,且闪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也较大 ,算术平均值为 91.7ms。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目前9210通信卫星网络中所获得的气象资料,实现大气环流场资料的自动处理和追加,并在MICAPS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按月、旬、候的方式处理成Micaps系统的4类数据格式,分类存放。建立了本地短期气候预测业务平台。系统由资料训系统、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实时监测决策服务系统3个子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