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27篇 |
免费 | 1638篇 |
国内免费 | 216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76篇 |
大气科学 | 1552篇 |
地球物理 | 2055篇 |
地质学 | 4208篇 |
海洋学 | 1206篇 |
天文学 | 336篇 |
综合类 | 907篇 |
自然地理 | 10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171篇 |
2022年 | 350篇 |
2021年 | 469篇 |
2020年 | 344篇 |
2019年 | 399篇 |
2018年 | 449篇 |
2017年 | 446篇 |
2016年 | 489篇 |
2015年 | 403篇 |
2014年 | 574篇 |
2013年 | 544篇 |
2012年 | 491篇 |
2011年 | 489篇 |
2010年 | 496篇 |
2009年 | 529篇 |
2008年 | 469篇 |
2007年 | 457篇 |
2006年 | 366篇 |
2005年 | 311篇 |
2004年 | 271篇 |
2003年 | 309篇 |
2002年 | 305篇 |
2001年 | 302篇 |
2000年 | 322篇 |
1999年 | 362篇 |
1998年 | 240篇 |
1997年 | 262篇 |
1996年 | 253篇 |
1995年 | 213篇 |
1994年 | 193篇 |
1993年 | 166篇 |
1992年 | 127篇 |
1991年 | 99篇 |
1990年 | 81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38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0篇 |
1976年 | 4篇 |
1974年 | 3篇 |
1962年 | 4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51.
灌浆工程为地下隐蔽工程,其地质条件约束着实际的现场施工工艺,且不同地质条件对应不同的岩石属性,并将直接影响着防渗帷幕的优化设计,同时地质条件分析不足也将给整个灌浆工程带来很多不确定的风险。目前,地质条件预测在隧洞开挖过程中的研究较充分,但在灌浆工程中地质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乌东德水电站大坝防渗帷幕工程为例,分析了对防渗帷幕成幕有影响的岩溶、角砾岩、断层、岩层走向与帷幕走向大角度相交及长大结构面等地质因素,并针对不同地质因素的特点,提出了采取浓浆回填、灌浆孔加密加深、灌浆压力及浆材动态调整等处理措施,为帷幕灌浆工程优化提供了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152.
153.
154.
威德尔海是南极洲最大的边缘海。通过搜集威德尔海的重磁资料、历史文献以及总结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威德尔海的重磁场基本特征以及指示的构造意义。威德尔海最显著的重力特征是在威德尔海的中北部分布着以鲱骨式结构展布的一系列NW-SE向重力异常,其上可见一系列弧形、上凹的以E-W为主要方向的磁力异常。沿南极半岛陆架边缘的重力高一直可延伸到南侧海域,高值区与陆架平行,但是在磁异常上反映不明显。威德尔海原始海盆的形成约在150 Ma,并伴随南北向张裂,随后在140 Ma发生东西向扩张,到约120 Ma异常形成现代南极洲、非洲和南美洲板块的分布格局,鲱骨式结构异常脊也形成于该时期。 相似文献
155.
156.
深圳河河口围垦对防洪和河床冲淤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深圳河河口福田保税区围垦填土占用部分河道对深圳河治理工程的影响 ,建立了贴体坐标系下平面二维的深圳河河道 -河口 -海湾整体水域的水流泥沙数学模型 ,计算了不同频率洪峰流量和河口潮位过程组合下河口围垦所造成的深圳河沿程水位抬高程度和河床冲淤变化情况 ,提出了建议的挖除方案 相似文献
157.
为了确保高89-1区块CO2混相驱项目的顺利实施,依据该区块的精细油藏描述成果,在优化适于CO2混相驱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符合油藏地质特点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开发指标进行计算,对五个参数(井网、开发方式、压力水平、注入量和采油速度)进行优化,并提出了推荐方案,预测采收率可达23.10%,比弹性开采方式提高15.16%。 相似文献
158.
Researchontemporalandspatialdistribu┐tion,evolutionarycharacterandmechanismofcrustaldeformationfieldbeforeandaftertheTangshan... 相似文献
159.
160.
横断山区垂直带谱的分布模式与坡向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收集到的横断山区山地垂直带谱数据,对山地垂直带的坡向效应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主要的垂直带和垂直带界线如林线、暗针叶林带、雪线等的纬度和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明显并且分布模式都相似,纬向上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分布模式,经向上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分布模式,两者共同形成"双曲抛物面"分布模式,充分反映了横断山区的环境与生态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山地垂直带谱的二次曲线假说; 2)横断山区山地垂直带谱表现出明显的基于水分驱动的坡向效应,主要表现为同一山体的东、西坡往往具有不同的基带和带谱结构,相同类型的带谱出现的海拔和分布范围不同,迎风坡表现出较为湿润的类型和带谱结构,而背风坡则表现出更为干旱的类型和组成结构;横断山区的坡向效应主要是由于山体对当地盛行季风的影响,造成迎风坡和背风坡水热条件相差很大,从而发育不同的山地垂直带谱类型.从横断山区山地垂直带谱的空间分布规律来看, 28°~29°N、98°~101°E范围内,即大致在澜沧江以东-雅砻江以西,山地垂直带谱普遍表现出干热的特点,为横断山区干热气候的核心地带.但如何定量分析山地的坡向效应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此外、数据质量和数据误差也对分析的结果,尤其是空间分布模式的数学模拟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以后的研究中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