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3篇
  免费   1660篇
  国内免费   2157篇
测绘学   776篇
大气科学   1552篇
地球物理   2055篇
地质学   4207篇
海洋学   1206篇
天文学   329篇
综合类   907篇
自然地理   1088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350篇
  2021年   461篇
  2020年   344篇
  2019年   399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446篇
  2016年   489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574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491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529篇
  2008年   469篇
  2007年   457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362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262篇
  1996年   253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西南某电站右岸倾坡内夹泥裂隙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某拟建大型水电站的右岸岩体中存在倾向坡内的夹泥裂隙,通过对其的发育情况以及所处的地质环境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认真剖析,认为该区内的倾坡内夹泥裂隙的成因并非正常卸荷引起,而是在构造的基础上,穹隆挽近期隆起的结果,为右岸坝肩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2.
鄂尔多斯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油气演化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炭-二叠系石英砂岩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上述岩石流体包裹体作了初步研究。奥陶系碳酸盐岩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三个区段 :6 0~ 10 0℃,10 0~ 16 0℃,16 0~ 2 2 0℃;石炭-二叠系石英砂岩包裹体均一温度三个区段为 90~ 110℃,12 0~ 14 0℃,16 0~ 2 2 0℃。并利用包裹体测温资料结合已有的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等研究成果,对流体包裹体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田形成、演化中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3.
青藏高原各拉丹冬地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49,自引:20,他引:49  
以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地区冰川为例, 利用2000年的TM数字遥感影像资料、 1969年的航空相片遥感资料、地形图及数字地形模型, 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提取研究区小冰期最盛期(LIA)、 1969年和2000年的冰川范围, 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分析该地区冰川的进退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1969年冰川面积比小冰期最盛期的冰川面积减少了5.2%, 2000年的冰川面积比1969年的冰川面积减少了1.7%. 从1969年到2000年最大冰川退缩速度为-41.5 m*a-1, 最大冰川前进速度为+21.9 m*a-1. 本区的冰川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冰川退缩的速度不是太大, 并有前进的冰川存在.  相似文献   
144.
含水矿物在真空下的释Ar机制:Ar-Ar热年代学面临的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芳  穆治国 《地学前缘》2002,9(2):505-510
地质体的实际情况、激光显微探针束研究、XRD和SEM观测以及真空加热下Ar的释放特征都表明体积扩散不是含水矿物在真空加热中释放Ar的唯一机制。在低温下 ,Ar的释放主要受由缺陷引起的短程扩散和体积扩散共同作用的多途径扩散机制制约 ;而在高温下 ,由于含水矿物在真空中不够稳定 ,Ar的释放受到脱羟基、脱氢、氧化反应、分层作用等造成的晶体结构改变的强烈影响。含水矿物在高温下的氧化分解会导致矿物中原始Ar浓度梯度的均一化 ,因而无法得到真实的Ar分布剖面 ,也无法据此计算矿物的封闭温度 ,并进而可能影响到ArAr年龄坪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45.
应用CP网络进行岩性识别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通过测井解决岩性识别问题,引入了具有分类准确、算法简练等优点的CP(Counter-Propagation)网络。在详细介绍CP网络的网络模型和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某油田的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了CP网络识别研究。应用结果表明:CP网络训练周期短、识别准确率高、不存在收敛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得出结论:CP网络完全可以用于解决岩性识别等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6.
葡萄状 -雪花状白云岩是白云岩形成之后经淡水淋滤作用而成 ,葡萄内或雪花周围的有机物质不是原生藻 ,而是蓝绿藻经细菌腐解后形成的细菌集合体。该套白云岩的形成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 ,与藻类多少无关。葡萄状白云岩富含有机物质 ,而雪花状白云岩孔洞发育 ,因此葡萄状 -雪花状白云岩既是生油层 ,又是良好的储集层 ,对其重新认识和定位 ,必将为寻找深部油气资源提供极为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47.
应用流体包裹体滤液分析方法,测定了川滇7个MVT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的Na,Cl,Br含量,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x(Na/Br)和x(Cl/Br)的平均值分别为185和73,并与高度蒸发浓缩的残留海水的x(Na/Br)和x(Cl/Br)相近。成矿流体的Na,Cl含量呈正相关,在lgNa-lgCl图解中呈线性分布。根据这些事实以及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原始成矿卤水起源于蒸发浓缩的残留海水,原始含矿卤水与富含有机质的大气降水混合导致矿质沉淀而成矿。  相似文献   
148.
西藏蛇绿岩中二种合金矿物新变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部,距拉萨200km的泽当罗莎蛇绿岩的铬铁矿中,发现有种类繁多的合金矿物,铬铁镍矿和依铁镍矿就是其中二种。铬铁镍矿分子式:Ni0.41Fe0.35Cr0.24,为等轴晶系,空间群为Fm3m,晶胞参数a=0.35622(2)nm。铱铁镍矿分子式:Ni0.66Fe0.18Ir0.16,属等轴晶系,空间群Oh^5-Fm3m,晶胞参数a=0.46486(4)mm。  相似文献   
149.
The distribution and partitioning of trace metals (Co, Cu, Fe, Mn, Ni, and Zn) between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phases were studied in the Tanshui Estuary. The upper reach of the estuary is hypoxic and heavily polluted due to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discharges. The concentration ranges of dissolved and leachable particulate trace metals in the Tanshui Estuary were: Co: 0.3–6.1 nM, 1.8–18.6 mg kg−1; Cu: 5–53 nM, 22–500 mg kg−1; Fe: 388–3,364 nM, 1.08–6.67%; Mn: 57–2,914 nM, 209–1,169 mg kg−1; Ni: 7–310 nM, 6–108 mg kg−1; and Zn: 12–176 nM, 62–1,316 mg kg−1; respectively. The dissolved concentrations of the metals were 2–35 time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world river water. The distributions of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studied metals, except Mn, in the estuary showed scattering,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discharges from many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posal works located in the upper tributaries. The daily input of dissolved metals from the disposal works to the Tanshui Estuary ranged from 0.1–0.4 tons. Dissolved Mn was nearly conservative in the region with salinity higher than 10 psu, while particulate Mn decreased in the region with salinity of 10–15 psu. Th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eawards, corresponding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KD) for Mn in the lower estuary was nearly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in the upper estuary. This phenomenon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diffusion of Mn from the anoxic sediment in the upper estuary and gradual oxidation into particulate M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estuary as the estuarine water became more oxygenated.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for Cu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linity. The percentages of trace metals bound by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decreas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Fe>Zn, Cu>Co>Mn>Ni.  相似文献   
150.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在四川地区的前兆异常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式  杜方 《四川地震》2002,(4):7-13
对昆仑口西8.1级地震发生前后四川地区地震前兆监测台网的测值曲线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发现存在有明显的孕震效应和震时效应,异常效应的幅度很大,容易鉴别,这对人类认识特大地震的影响场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