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93篇
  免费   2475篇
  国内免费   3046篇
测绘学   1122篇
大气科学   3178篇
地球物理   4524篇
地质学   7392篇
海洋学   1899篇
天文学   864篇
综合类   1340篇
自然地理   159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442篇
  2021年   541篇
  2020年   443篇
  2019年   537篇
  2018年   1003篇
  2017年   887篇
  2016年   889篇
  2015年   675篇
  2014年   820篇
  2013年   850篇
  2012年   1255篇
  2011年   1056篇
  2010年   733篇
  2009年   829篇
  2008年   676篇
  2007年   662篇
  2006年   619篇
  2005年   1277篇
  2004年   1182篇
  2003年   982篇
  2002年   460篇
  2001年   413篇
  2000年   455篇
  1999年   589篇
  1998年   423篇
  1997年   433篇
  1996年   417篇
  1995年   347篇
  1994年   315篇
  1993年   267篇
  1992年   210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77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13篇
  1973年   9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7 毫秒
821.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nitric oxide (NO) emission fluxes from a Kandelia obovata and Avicennia marina mangrove wetland were studied in the Zhangjiang River Estuary Mangrov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using a dynamic chamber-based technique and a chemiluminescent analyzer. Results from field experiments show that NO emission from K. obovata and A. marina sampling sites reached maximal values of 1.07 ng N m−2 s−1 and 1.23 ng N m−2 s−1, respectively after the night tide. Meanwhile NO emission maintained at a steady lower level in daytime for both wetland sites.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NO emission from the mangrove wetland soil samples treated with simulated tides in the darkness exhibited higher values than those in the light, therefore it seems that tides and darkness could increase NO emission from mangrove wetlands, while intensive light, high temperature, and dryness in the daytime decreased NO emission. Compared with K. obovata soil samples, the diurnal average NO emission rate of the A. marina si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relatively higher diurnal average CO2 emission rate, soil available nitrogen content and soil net nitrification rate of the A. marina site. Moreover, soil samples of the A. marina site were more responsive to simulated tides and the addition of nitrogen than those of the K. obovata site.  相似文献   
822.
双台子河口重金属污染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双台子河口沉积柱中微量金属的含量及沉积物的粒度参数,结合137Cs放射性比活度精确定年,研究了双台子河口的沉积速率和重金属的污染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137Cs计年的结果表明,沉积柱的平均沉积速率为1.3cm/a。沉积物的粒径从底层向表层逐渐变细,反映了水动力条件的减弱。绝大多数重金属的含量基本上都是自底部向上逐渐增加。重金属元素与细粒沉积物(63μm)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说明细粒物质对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采用地累积指数对沉积柱中重金属元素的垂向变化进行了评价,发现除Cd元素外,大部分元素均未受到污染(Igeo0)。推测Cd的污染可能主要与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人类活动对双台子河口产生的影响逐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23.
海洋红树林植物木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昉  李晓明  王斌贵 《海洋科学》2010,34(10):24-27
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L.)Lam.)中分离获得9个单体成分,综合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所有成分的化学结构,分别为格榄酮(I)、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I)、黄芪苷(III)、芦丁(IV)、3-O-甲基槲皮素(V)、羽扇豆醇(VI)、羽扇豆酮(VII)、蒲公英赛酮(VIII)和胡萝卜苷(IX),其中化合物II~V为首次从木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24.
在杭州湾上海金山海域进行了真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栽培试验并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真江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真江蓠的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真江蓠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盐度为15~25;适宜光照强度在90μmol/(m2.s)左右。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真江蓠生长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三者的最佳组合为温度25℃、盐度20和光照强度90μmol/(m2.s)。海区栽培实验表明真江蓠可在杭州湾海域正常生长,全年平均特定生长率(RSG)为9.42%/d。  相似文献   
825.
基于小波的水下图像后向散射噪声去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水下图像成像的特点,分析影响水下成像的主要因素:吸收和散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波的方法对水下图像进行去噪。首先对低频系数采用了LUM滤波器进行滤波,然后对高频系数采用了NeighShrink方法和对其改进后的ENS方法进行去噪。通过实验证实,该方法去除水下图像噪声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6.
为研究海水养殖对海湾沉积物的累积影响, 对大亚湾的大鹏澳养殖区沉积物柱状样中总氮、总磷和有机碳的含量及剖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了海水养殖区沉积物中氮、磷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 网箱养殖区、贝类养殖区和对照区等3个区域柱状样中总氮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38.2—3803.9mg.kg-1、740.9—2152.1mg.kg-1和343.2—471.9mg.kg-1, 总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44.7—3233.9mg.kg-1、297.9—497.5mg.kg-1和650.2—1327.2 mg.kg-1, 有机碳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96%—2.22%、0.87%—1.13%和0.69%—0.95%。该三个因子的含量均从底层至表层呈增加趋势, 但网箱养殖区上层增加幅度最为剧烈, 贝类区次之, 对照区变化幅度最小。所有柱状样中, 总氮含量均超标, 但网箱养殖区总氮污染最为严重, 贝类养殖区次之, 对照区最轻; 网箱养殖区的总磷在上层的不同深度超标, 而贝类养殖区及对照区柱状样的总磷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827.
通过船不同航速下对海底地形测量影响的仿真,给出相应情况下多波束测深仪波束对测区的覆盖情况,得出了航速不当时将无法实现对测区全覆盖的结论。据此问题推导了基于国际海道测量标准的船速控制模型,并针对SeaBat8101多波束测深仪给出不同测量等级的船速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828.
实验采用室内受控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光色下,大(73.32±1.73) g、中(46.71±0.15) g和小(25.67±0.25) g 3种规格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实验采用红、橙、黄、绿、蓝色和对照组(白色)6种光照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光谱对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3种规格刺参的耗氧率趋势相同:白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橙色;3种规格刺参的排氨率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白色>红色>橙色、绿色、黄色、蓝色.刺参的体重与单位体重耗氧率及排氨率之间的回归关系均可以表示为R=aW~b,耗氧率a值在0.005 9~0.012 1之间,b值范围是1.119 7~1.214 6,排氨率a值的变动范围为0.004 2~0.02,b值的变动范围为0.455 3~0.867 8.这说明光谱对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性的影响,丰富了刺参的基础研究,对于刺参养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9.
王卫民  徐八林  雷勇  舒斌  马芳 《气象》2024,50(3):291-302
利用丽江站新建的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获得的高时间分辨率的垂直观测资料,结合同址的地面自动气象站和雨滴谱的分钟数据、常规探空数据和附近C波段天气雷达的强度回波,分析了两次降水过程前后云雷达反射率因子Z、径向速度Vr、速度谱宽Sw的垂直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在发生弱降水时,云雷达Z在垂直方向的变化不明显;但Vr、Sw值在0℃层稍低位置有一个明显的分界层(融化层),粒子通过融化层后Vr、Sw都是快速变大,这个变化主要是粒子的相态由固态变成液态引发的,可以通过Vr、Sw突变值的位置来识别0℃层亮带的高度。从C波段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剖面图及云雷达位置的时间-高度图看,对毛毛雨和小雨的回波,强度和高度差异比较明显,毛毛雨比小雨回波高度低、强度弱,与云雷达相比C波段雷达对高一些的云观测不到,对距离较远的弱降水回波无法观测到;由于相同粒子对不同波长电磁波的散射不一样,造成两种雷达垂直方向观测到的Z变化不同。对比弱降水回波,云雷达在...  相似文献   
830.
S50716+714 and 3C 273 are frequently studied blazars,which show obvious optical variabilities with different timescales.Using the 1.0 m telescope at the Yunna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