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45篇 |
免费 | 1293篇 |
国内免费 | 77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0篇 |
大气科学 | 718篇 |
地球物理 | 932篇 |
地质学 | 2154篇 |
海洋学 | 693篇 |
天文学 | 221篇 |
综合类 | 364篇 |
自然地理 | 4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39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253篇 |
2021年 | 288篇 |
2020年 | 312篇 |
2019年 | 288篇 |
2018年 | 267篇 |
2017年 | 252篇 |
2016年 | 258篇 |
2015年 | 237篇 |
2014年 | 244篇 |
2013年 | 223篇 |
2012年 | 271篇 |
2011年 | 246篇 |
2010年 | 231篇 |
2009年 | 193篇 |
2008年 | 201篇 |
2007年 | 162篇 |
2006年 | 146篇 |
2005年 | 128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129篇 |
1998年 | 123篇 |
1997年 | 97篇 |
1996年 | 113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60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33年 | 2篇 |
193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对济南地区基坑降水引起既有地基沉降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工程经验,对基坑降水引起的周边既有建筑地基沉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针对采用分层总和法估算降水引起地基沉降公式中,对应附加应力段的压缩系数取值不准问题,提出了采用基于地层应力历史的降水引起周边地基沉降的估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降水引起地基沉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2.
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结合钻井资料的分析,建立了一套对钻井参数进行评价和优选的方法。整个过程简单易行,可对实际钻井中钻进参数的合理组配和优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3.
利用直立长方体组合模型以及坐标旋转理论,对铅垂断层向错引起的重力变化进行数值模拟,分别计算深度为1、5、10 km的铅垂断层在单一方向上、两个方向上向错引起的地面重力变化。结果表明,当断层在单一方向产生向错时,以左端点为基点的W1、W2向错引起的地面重力变化场均呈现以断层为轴线的对称分布|以中点为基点的W3向错引起的地面重力变化场构成四象限反对称分布。当断层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产生向错时,以左端点为基点的W1W2向错引起的地面重力变化场呈现以断层为轴线的对称分布,整体显示W2向错起主导作用|以中点为基点的W2W3向错引起的地面重力变化场呈现非对称分布,整体也显示出W2向错起主导作用,断层附近的扭错现象为W3向错的作用。随着断层深度的增加,断层向错引起的地面重力变化值递减,但影响范围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74.
对海鲡肌肉的营养成分含量及氨基酸、脂肪酸、无机质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鲡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21.5%和5.5%,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9%和37.8%,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5.2%,其中C205和C226的含量分别为4.5%和12.0%,3.4kg阶段的养殖海鲡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比率最高。 相似文献
75.
76.
重力异常资料显示, 库车坳陷南缘西秋构造带深层发育有基底隆起。本文通过地震资料解释确认了西秋构造带深层古隆起的结构, 分析了古隆起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西秋构造带南侧边缘存在一条区域性基底断裂, 断裂北侧新生界下伏中生界、古生界明显减薄或地层缺失, 总体上表现为断背斜形态的古隆起构造。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认为, 泥盆纪—石炭纪(D—C)塔里木克拉通边缘隆升、二叠纪—三叠纪(P—T)受南天山负荷影响产生的克拉通边缘压陷的构造演化过程中, 西秋构造带处于"跷跷板"式地壳升降运动的"支点"部位, 发育古隆起和基底卷入高角度断层, 晚期南天山隆升向南斜向推挤的挤压剪切应力场使古隆起边界断层复活, 基底断裂活动并在新生界之下形成冲断隆起。 相似文献
77.
On the basis of an experimental study an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the mechanisms of paragenesis and separation of silver, lead and zinc in the hydrothermal system have been studied. At acidic to nearly neutral pH, their chloride complexes are stable, and among them the chloride complexes of zinc are most stable. And the sulfide complexes are the dominant species at nearly neutral to alkaline pH,while the sulfide complexes of silver are most stable. With decreasing temperature, [ Cl^-] ,fO2, and increasing pH, the solubilities of silver, lead and zinc will decrease, leading to their deposition and separation. For sulfide complex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reduced sulfur and pH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stabilities. Complexes of different forms and stabilities respond to the variation of conditions to different extents, which gave rise to the paragenesis and separation of silver, lead and zinc in the whole ore-forming process of dissolution,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相似文献
78.
高温高压条件下铁岭灰岩晶包有机质的饱和烃演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铁岭灰岩抽提除去沥青“A”后的残渣进行高温高压模拟实验,模拟实验研究表明,晶包有机质的释放与温度与温度和压力有关,高压有利于晶包有机质释放。晶包有机质和干酪根主要释放出低碳数烷烃,Pr/nC17、Ph-nC18在热演化过程中变化不大,Pr/Ph则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79.
通过归纳黔西北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比较矿床中矿石和含矿地层的Pb/盈比值和REE配分模式,分析构造展布、矿床(点)的分布和物探异常之间的关系,提出构造是区域的主要控矿因素,从而强调研究构造体系是综合找矿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