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92篇 |
免费 | 2342篇 |
国内免费 | 350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45篇 |
大气科学 | 1566篇 |
地球物理 | 2200篇 |
地质学 | 6833篇 |
海洋学 | 1638篇 |
天文学 | 225篇 |
综合类 | 920篇 |
自然地理 | 12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5篇 |
2023年 | 308篇 |
2022年 | 594篇 |
2021年 | 700篇 |
2020年 | 551篇 |
2019年 | 672篇 |
2018年 | 691篇 |
2017年 | 656篇 |
2016年 | 660篇 |
2015年 | 684篇 |
2014年 | 704篇 |
2013年 | 816篇 |
2012年 | 874篇 |
2011年 | 871篇 |
2010年 | 826篇 |
2009年 | 807篇 |
2008年 | 850篇 |
2007年 | 768篇 |
2006年 | 735篇 |
2005年 | 588篇 |
2004年 | 436篇 |
2003年 | 352篇 |
2002年 | 443篇 |
2001年 | 439篇 |
2000年 | 319篇 |
1999年 | 200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79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5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 INTRODUCTION δ13C in organic matters from lacustrine sedi- ments varies with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aquatic plants, vegetation type in the catchment, atmos- 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climat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nd properties of water, … 相似文献
102.
103.
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垩系清水河组清一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及岩性油气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钻井、岩芯和测井等资料的分析,清水河组清一段划分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MSC1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MSC2中期基准面旋回为湖泊相沉积,局部地区夹有辫状三角洲沉积,极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区域性隔层发育在非对称型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上部,有利的储集体主要分布于中期基准面上升的早期。 相似文献
104.
付娆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10):151-153
简明地描述了MapGIS对线性地物的拓扑处理使用情况和一些使用方法的实现,同时介绍MapGIS拓扑处理部分功能的应用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5.
GasBenchⅡ-连续流稳定同位素质谱仪(IRMS)联用在线分析已成为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分析测试的常用方法,已有研究认为不同的实验条件直接影响δ13C和δ18O同位素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但这些报道未对该联用方法所涉及的实验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本文系统研究了GasBenchⅡ-IRMS法中各种实验条件(包括排空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色谱分离温度)对碳氧同位素测试结果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排空时间大于9 min可有效消除空气对测试结果的干扰,不同的反应温度和时间对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均有一定影响,经条件优化确定反应温度为72℃,反应时间为60 min,色谱分离温度为60℃。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碳氧同位素分析精度分别优于0.03‰和0.05‰,达到了国际分析测试水平。同时,选择合适的同位素数据归一化方法可以进一步保证碳氧同位素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分析近4000件实际样品,对比单一标准物质校准和双标准物质校准同位素归一化方法的计算结果,发现双标准物质校准偏差小于单一标准物质校准偏差,因此建议采用双标准物质校准法进行样品同位素标准化计算。本研究为GasBenchⅡ-IRMS联用技术中实验条件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保证碳氧同位素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提出,由于样品成分复杂且不均一,在分析实际样品时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进一步对实验条件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06.
Fusion of high-resolution DEMs derived from COSMO-SkyMed and TerraSAR-X InSAR datase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oids caused by shadow, layover, and decorrelation usually occur i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s) of mountainous areas that are derived from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datasets. The presence of voids degrades the quality and usability of the DEMs. Thus, void removal is considered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DEM production using InSAR data. The fusion of multiple DEMs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a promising way for the void removal. Because the vertical accuracy of multiple DEMs can be different, the selection of optimum weights becomes a key problem in the fusion and is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As a showcase, two high-resolution InSAR DEMs near Mt. Qilian in northwest China are created and then merged. The two pairs of InSAR data were acquired by TerraSAR-X from an ascending orbit and COSMO-SkyMed from a descending orbit. A maximum likelihood fusion scheme with the weights optimally determined by the height of ambiguity and the variance of phase noise is adopted to syncretize the two DEMs in our study. The fused DEM has a fine spatial resolution of 10 m and depicts the landform of the study area well. The percentage of void cells in the fused DEM is only 0.13 %, while 6.9 and 5.7 % of the cells in the COSMO-SkyMed DEM and the TerraSAR-X DEM are originally voids. Using the ICESat/GLAS elevation data and the Chinese national DEM of scale 1:50,000 as references, we evaluate vertical accuracy levels of the fused DEM as well as the original InSAR DE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bstantial improvements could be achieved by DEM fusion after atmospheric phase screen removal. The quality of fused DEM can even meet the high-resolution terrain information (HRTI) standard. 相似文献
107.
以随机函数理论为基础,采用相控-多参数协同的随机建模方法,建立塔河油气田AT1区块凝析气藏三维地质模型,实现气藏精细三维表征。首先,以钻井和岩芯资料为基础构建储层构造模型;然后,以小层界面为控制条件建立储层结构模型;接着,在沉积相、地质条件的约束下,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法来建立砂体骨架模型;随后,在砂体骨架模型内进行优势相计算,形成最终有效砂体骨架模型;最后,以有效砂体骨架模型为约束,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结果表明:将物性参数变量与微相分布结合的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孔隙度等物性参数的分布模型,以及采用地质分析类比、地质统计分析等方法优选最佳模型是有效的地质建模方法;所建地质模型精确细致地表征了塔河油气田AT1区块凝析气藏构造格架及储层、流体三维分布,反映了辫状水道复合连片,东北向展布,储层物性受相控较明显,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8.
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同时测定锆石微区铀—铅年龄及微量元素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建立了一种利用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同时原位测定锆石Pb-Pb及Pb-U年龄和25个微量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P的检出限为14μg/g,Sc的检出限为3μg/g,Rb、Nb、Ba稀土元素Nd、Gd、Dy、Er及Yb的检出限为0.1 ̄0.3μg/g,Pb的检出限0.5μg/g,其它稀土元素及Sr、y、Hf、Ta、Th和U的检出限为10 ̄90ng/g。方法对绝大多数微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 ̄15%; 相似文献
109.
黄腊石滑坡是发育在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砂泥岩夹灰岩构成的逆倾坡上的滑坡群,总方量约1 800×104 m3.滑坡滑带下面存在着大致连续分布的基岩弯曲松弛带.对于该松弛带工程地质特性的认识,将影响防治工程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本文通过野外工作、以往工作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及再认识,对该滑坡下伏松弛带工程地质特性、形成机制及失稳预测作了一定深度的探讨,认为基岩弯曲松弛带是发生在特定的岩层中,由构造、重力、侵蚀、岩溶、风化、降雨及上部滑坡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受重力及其上滑体滑动等因素影响,后期改造明显.在斜坡长期受重力累积变形、三峡水库运行期江水位变化及库岸再造作用下,将形成牵引式滑动.防治工程应在削方、排水等基础上,重点考虑防止库岸再造和斜坡坡脚部位变形.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小肠粪便征(SBFS)在小肠梗阻患者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76例小肠梗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256层CT增强检查,应用多种后处理成像方式分析获得病例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梗阻程度将病例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按梗阻的病因类型,分为粘连组、炎症组、肿瘤组、克罗恩病及疝气组。将每组中出现SBFS的病例归入其所在组阳性病例中,未出现SBFS的病例归入其所在组阴性病例中。详细记录每组阳性病例中SBFS的长径范围及其与梗阻移行带的关系。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估SBFS在不同分组中的差异。结果:选取的76例小肠梗阻患者中42例出现了SBFS,其中轻度组13例(17.1%)中出现SBFS 2例(15.4%);中度组25例(32.9%)中出现SBFS 16例(64.0%);重度组38例(50.0%)中出现SBFS 24例(63.2%)。选取的76例小肠梗阻患者中粘连组45例(59.2%)中出现SBFS 22例(48.9%);炎症组10例(13.2%)中出现SBFS6例(60.0%);肿瘤组8例(10.5%)中出现SBFS 5例(62.5%);克罗恩病组7例(9.2%)中出现SBFS 5例(71.4%);疝气组6例(7.9%)出现SBFS 4例(66.7%)。在各组阳性病例中,35例(83.3%)患者的SBFS能明确定位到梗阻移行带,其长轴范围约为4.5~22.1 cm,CT值范围约-215~9 HU。SBFS在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中出现率明显高于轻度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BFS在粘连组、炎症组、肿瘤组、克罗恩病组及疝气组出现的概率无明显差异,其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FS能快速准确定位小肠梗阻患者的梗阻部位,节约诊断时间,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