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4篇
  免费   1247篇
  国内免费   2013篇
测绘学   906篇
大气科学   678篇
地球物理   1128篇
地质学   3635篇
海洋学   907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410篇
自然地理   762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374篇
  2021年   428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438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9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秦小飞  冯永仁 《探矿工程》2012,39(Z1):109-112
本文介绍了地层测试器的工作原理及膨胀式封隔器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现状,分析了膨胀式封隔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了封隔器坐封性能测试装置,通过模拟井下封隔器工作环境,测试其坐封和自动解除坐封性能,在测试井进行了双封隔器坐封测试,验证了膨胀式封隔器的良好性能。膨胀式封隔器在地层测试器上的成功应用,为其他能源勘探开发仪器封隔器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2.
早更新世时,重庆地区生活着巫山人;中更新世时,生存有盐井沟动物群和歌乐山动物群;晚更新世—全新世时,合川三汇坝动物群繁衍,以水杉、红椿木和枫杨为代表的植物群遍及全区,并有水杉、银杉等孓遗植物存在。整个第四纪时期,重庆地区的气候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没有发生过冰川活动。  相似文献   
953.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二次生烃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盆地多旋回叠加和反转演化控制,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含煤系地层烃源岩经历了二次生烃过程,并在空间上表现出强烈的差异性。通过对这套烃源岩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于早中三叠世进入生烃门限,随后印支运动造成全区生烃中止,中新生代烃源岩再次深埋,发生二次生烃作用。不同井区二次生烃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性,洼陷带发育三个“二次生烃”阶段,生烃高峰期发生在新生代,凸起带发育两个“二次生烃”阶段,生烃高峰期发生在中生代,隆起区尚未发生二次生烃。二次生烃早期生成的烃类基本遭受破坏,晚期生成的烃类具备成藏条件,是勘探的主要目标。现今洼陷带烃源岩已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成为晚期煤成气藏的气灶。  相似文献   
954.
聂小妹  雷勇  冯庆来  向宇 《地质论评》2012,58(5):809-815
对四川广元上寺剖面大隆组的放射虫动物群进行了详细的鉴定和丰度、分异度的统计。发现该放射虫动物群丰度和分异度均较低,以泡沫虫和内射虫为主,含少量十字多囊虫的分子;其丰度和分异度与长兴期海平面变化具有很好的耦合关系:放射虫丰度、分异度较大的层位对应于长兴早期和长兴晚期两次最大海侵事件发生的层位。相对长兴晚期而言,长兴早期放射虫的丰度和分异度较大,这与长兴早期水体相对较深有关。此外,有孔虫与放射虫丰度变化呈现很好的负相关性,这与它们不同的生活习性和水深的变化有关。分析表明:水深的变化是上寺剖面放射虫动物群演变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55.
作为一种特殊产状的岩浆岩,岩墙保存有岩浆活动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为了研究和探讨西准噶尔乃至中亚地区古生代晚期的地球动力学环境,我们对西准噶尔地区侵入花岗岩的暗色岩墙开展了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地表地质调查和相关室内研究工作。研究发现,新疆西准噶尔红山花岗岩体中发育大量环状和非环状闪长岩岩墙。环状岩墙从中心到外围,岩墙宽度逐渐变窄,矿物粒度也逐渐变细;非环状岩墙切割环状岩墙,宽度和矿物粒度都没有明显变化。为了确定这些岩墙的形成时代,对3个环状岩墙样品、2个非环状岩墙和1个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得到环状岩墙的年龄为:304±1Ma、302±1Ma、303±1Ma;非环状岩墙的年龄为:302±1Ma、302±1Ma;花岗岩的年龄为304±1Ma。结合不同类型岩墙及其与岩体的穿切关系,确定红山岩体的形成时代为304Ma左右,环状岩墙的形成时代为303Ma左右,非环状岩墙的形成时代为302Ma左右。这一年代学研究成果揭示出西准噶尔地区在石炭纪末期发育不同类型的岩浆活动,闪长质岩墙所占据的裂隙是在石炭纪末期形成的;为从岩浆活动和由这些岩墙所占据的裂隙研究,探讨该区古生代晚期的地球动力学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时间约束。  相似文献   
956.
前人把内蒙古正蓝旗磨石山南部的羊蹄子山矿床确定为铁矿床,通过我们近几年的研究和勘查,发现了北部的磨石山新钛矿带,认为这不是一个铁矿,而是一个以锐钛矿为主的大型沉积变质型钛矿床,是钛矿床的一个新类型。矿体产于中元古代(1751Ma)片岩、变质石英(粉)砂岩和斜长角闪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富矿石具有细纹状构造,表现为以石英和锐钛矿为主的条纹互层。矿石矿物主要为锐钛矿,次有金红石和钛铁矿(赤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含一定量直闪石和黑云母(石榴子石)。锐钛矿、金红石和钛铁矿的粒度很细,为0.01~0.1mm。富矿含TiO23.14%~15.46%,平均6.91%,而贫矿的TiO2含量为1.2%~2.97%,平均1.76%。矿石含较高的Fe和V。锐钛矿和金红石的微量元素Nb和Cr的含量很低,说明矿物的源区来自变质基性岩。围岩斜长角闪岩恢复其原岩,大致相当于玄武岩、苦杆玄武岩等。岩石化学揭示其生成构造条件,为岛弧或岛弧和洋脊的过渡带。硅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不同锐钛矿矿石、石英岩和片岩等的δ30Si值为0.1‰~-0.9‰,与海底热液喷气沉积矿床的数据相似。所有上述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锐钛矿矿石和斜长角闪岩都是海底基性火山活动的产物,矿石具有化学沉积特征,后来遭到中(偏低)级区域变质作用,金红石主要形成于区域变质作用。矿床在燕山晚期(118Ma),由于花岗岩的侵位,又局部受到热液改造。  相似文献   
957.
兴地断裂带近EW向贯穿库鲁克塔格地区,其活动历史地质界有不同认识,但对位移量无系统论述。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在进一步确定断裂带具体位置及几何特征基础上,通过对被错断的泥盆纪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石炭纪花岗岩及侵入该花岗岩中的暗色岩墙断距的测量,确定其东段左行走滑位移量为8.26~9.19 km。根据被错断地质体时代,推测这一左行走滑位移代表了该断裂带二叠纪以来总位移量。从泥盆纪开始,该断裂带已不具构造分区作用。  相似文献   
958.
Previous studies have obtained some petrogenetic and metallogenic chronological data with SHRIMP (sensitive high-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zircon U-Pb, zircon LA-ICPMS (laser-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scopy) U-Pb, molybdenite Re-Os isochron and muscovite Ar-Ar methods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and its adjacent areas. Based on thes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petrogenetic and metallogenic ages and their time gap for different genetic types of W-Sn deposits, and thus to research their numerous episodes, zonal arrangement and their geodynamic backgrou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arge-scale W-Sn mineralization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occurred in the middle to late Jurassic (170–150 Ma), the skarn W-Sn-polymetallic deposits formed much earlier (170–161 Ma), and all of the wolframite – quartz vein type, greisen type, altered granite type and fractured zone type tungsten deposits formed in the late Jurassic (160–150 Ma). In one ore field or ore district, greisen type tungsten deposits formed earlier than quartz vein type ones hosted in the endo- or exo-contact zone; and quartz vein type hosted in the endocontact zone formed earlier than that of exocontact zon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tungsten-tin mineralization and its intimately associated parent granite emplacement (1–6 Ma). They all formed in the same rock-forming and ore-forming system and under the same geodynamic setting. Regionally, rock-forming and ore-forming processes of the W-Sn deposits in the Nanling region (include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southern Hunan Province, norther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easter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exhibit numerous episodes. The mineralization in the Nanling region mainly occurred at (240–210) Ma, (170–150) Ma and (130–90) Ma. The tungsten-tin deposits in this region are centered by the largest scale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and southern Hunan Province, and become small in the east, west, south and north directions. This displays a zonal arrangement and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Integrated with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W-Sn mineralization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and its adjacent areas corresponds to the second large-scale mineralization in South China. The Indosinian W-Sn mineralization formed under the extensional tectonic regime between collisional compressional stages, while the Yanshanian large-scale petrogenetic and metallogenic processes occurred in the Jurassic intraplate extensional geodynamic setting of lithosphere extension.  相似文献   
959.
阐述了Hilbert-Huang变换原理,着重讨论了EMD分解应满足的条件及具体分解过程.以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进厂交通隧洞实测GPR剖面为例,应用EMD分解去除部分噪声,再利用Hilbert变换求取GPR剖面复信号,提取瞬时振幅、瞬时相位、瞬时频率3个参数,绘制出相互独立的瞬时参数剖面图,根据不同地质状况进行多参数综合解释.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了使用单一时距剖面分析所造成的解释偏差,能够更好地对异常信息做出反映,提高了GPR数据的解析精度.  相似文献   
960.
根据岩石受载变形破坏过程中视电阻率和渗透率的演化规律,分析了岩体破坏过程中视电阻率和渗透率变化的关联性,指出饱水条件下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视电阻率与渗透率关系密切.基于Archie公式和Carman-Kozeny公式,推导出了饱水岩石渗透率和视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式.同时,从岩石加载过程变形破坏的细观分析角度,探讨了渗透率-视电阻率关系式的合理性,进而指出了其成立的基础条件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