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3篇
  免费   1103篇
  国内免费   1785篇
测绘学   974篇
大气科学   617篇
地球物理   899篇
地质学   3116篇
海洋学   825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401篇
自然地理   68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78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陕川丁家林-太阳坪-董家院金矿带的矿田构造-岩相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丁家林-四川太阳坪-四川董家院北东向金矿带位于后龙门山陆内造山带,构造动力学背景为陆-陆板块碰撞而形成的逆冲推覆造山带,金矿带内发育一系列与陆内造山作用密切有关的北东向递进脆-韧性剪切带。本文以构造-岩相学新方法为指导,在矿田构造-岩相学层次上,通过实测构造-岩相学剖面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对该金矿带物质学和运动学特征研究表明,赋矿地层志留系黄坪组(S1-2hn)区域性岩相学特征整体为陆棚相。黄坪组中部层间流体活动强烈,地壳浅部富Fe-Mg-CO32–型构造流体活动形成了斑点状铁碳酸盐千枚岩相;随构造变形层次加深,强应变带发育构造片岩相和初糜棱岩相,富Si O2型流体排泄的构造分异成岩作用形成了流变状糜棱岩相。强烈的构造成岩作用及造山带流体的大规模排泄形成了糜棱岩相,同位发育密集的流变状糜棱岩相和蚀变菱铁矿铁白云石网脉相。构造流体成岩成矿作用集中于强应变带形成蚀变糜棱岩相,后期脆性蚀变碎裂岩相叠加时,金矿化(体)发育。早期韧性剪切和脆韧性剪切变形并叠加有后期脆性变形构造,富集Au-Cu-Sb-W-Bi等元素组合。本区缺少或未见早三叠世以后形成的岩浆活动。大规模富Fe-Mg碳酸盐型流体及同构造期造山带流体活动与龙门山陆内造山带密切相关,表明丁家林-太阳坪-董家院金矿为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932.
光变是Blazar最显著的观测特征之一,有的光变呈准周期性. Blazar周期光变可能为其中心黑洞和吸积盘等内部物理结构提供重要信息.因此,周期分析对于讨论Blazar的光变有重要意义.结合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和自回归(Auto-regressive, AR)模型谱估计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EMD-AR谱的组合光变周期分析新方法.先对观测数据进行EMD分解,得到各阶模态分量,并计算其与原始光变曲线的相关系数,再取相关度高的分量求和后估算AR谱,最后将此功率谱的周期分析方法用于天体的光变数据分析.讨论了EMD-AR谱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步骤,并用此方法对类星体3C 273在1887—2016年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3C 273的长时标周期分别为:21.23、13.51、11.02、5.51、4.69、3.79、2.76 yr,与文献中常用方法的分析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短时标周期分别为:(30±1)、(15±0.3)、(7.5±0.2)、(10±0.1)、(5±0.6)、(6±0.4)和(3±0.5) min,此结果未见相关...  相似文献   
933.
依据“质量守衡”原理和沉积物物源难以穷尽的认识 ,提出了沉积物物源定量识别的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实现了东海陆架北部表层沉积物物源的定量计算 ,阐明了长江、黄河入海物质的大致分布特征。长江沉积物主要分布于 32°N以南、台湾暖流以西的海域 ,黄河沉积物主要分布于 32°N以北、台湾暖流以东的海域。长江、黄河两类沉积物的这种分布格局与本海域的流系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934.
高分辨率WRF三维变分同化在北京地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改进北京地区的天气预报,建立了一个基于三重嵌套区域(27/9/3 km)的WRF三维变分同化(WRFVar)和WRF模式的高分辨率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Rapid-Up-date Cycle)系统,并针对2006年8月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一系列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高分辨率的快速更新循环系统很好地预报出了此次强降水过程;在WRF三维变分同化里调节背景场误差和观测误差,提高了降水预报的效果;插值得出的3 km背景场误差可以作为一个合理的近似在3 km分辨率的WRFVar中使用,用户可以不必积累高分辨率的预报场去计算背景场误差,从而节省大量计算资源。3 h频次的RUC已经能满足预报要求,更高频次(1 h)的RUC并没有导致预报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35.
大数据与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需求、产品、技术、共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工作需加强成果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范围、转变服务方式,开展地质资料信息大数据服务迫在眉睫。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为主线,需求、技术、共享为分支,开展新形势下地质调查成果深层分析,研究地质调查成果体系建设方案,对需求转换方式、地质产品理论实践研究、地质成果共享等进行详细论述,充分研究地质大数据思想下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936.
结合实践对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从技术简介、所带来的技术变革、精度评价和三维模型特征、全新生产流程成果形式以及6D标准测绘产品、不利因素影响下的倾斜摄影三维建模问题、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技术应用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高了对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的认识,有利于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在生产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7.
祁连山东南段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着加里东期中祁连造山带和拉脊山造山带, 其基底为前加里东变质岩系, 在该变质结晶基底岩系中发育着菱形网格状韧性剪切带, 共轭韧性剪切带面对缩短方向的夹角为104°~114°, 其最大主应力方位为SW210°左右.在中祁连地块金沙峡和化隆地块科却两处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化岩石, 获取变质矿物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405.1±2.4) Ma和(418.3±2.8) Ma.这一年代学结果不仅确定了加里东基底变质岩系中韧性剪切带是加里东造山作用过程中形成,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基底韧性剪切带中变质变形岩石的年代学研究, 精确地限定了祁连山东南段的早古生代火山盆地(或岛弧盆地)、拉脊山小洋盆关闭的构造年代.这为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中盆地关闭时间的确定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38.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床沉积微相与层序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侏罗系直罗组砂岩型铀矿是在中国克拉通盆地中首次发现的大型铀矿。通过野外调研和多种室内分析手段,对该铀矿的含矿建造进行了岩石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认为直罗组沉积环境经历了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向曲流河的转化,沉积相由辫状河向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过渡的地区有利于铀矿的沉淀富集,层序地层学格架由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中期旋回和17个短期旋回层序构成,基准面升降旋回中形成的含矿建造具良好的地层结构。基准面上升早期形成的辫状河河道砂体岩性主要为浅灰、灰白色粗—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具连通性好、粒度粗、碎屑含量高、杂基含量低及孔渗条件好等特点,是重要的含矿层。  相似文献   
939.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东部新生代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地震剖面揭示柴达木盆地东部新生界分别向南、北盆地边缘变薄和尖灭,盆地北部被欧龙布鲁克山和埃姆尼克山隆起强烈改造.通过对新生代地层厚度横向变化以及地层剖面分析,确定欧北断裂自中新世晚期开始向北逆冲,导致欧龙布鲁克山发生隆升和德令哈凹陷的形成.埃北断裂从上新世开始活动,与欧北断裂同时向北逆冲,导致德令哈凹陷进一步沉降,形成厚度达2600 m的狮子沟组.埃南断裂在第四纪开始大规模向南逆冲,不仅造成其北侧的欧龙布鲁克山和埃姆尼克山隆起强烈抬升和向南推覆,而且导致南侧霍布逊凹陷的形成,成为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沉积中心.早期提出的前陆盆地和背驮式盆地模型显然不能解释柴达木盆地东部新生代构造格架和演化历史.本次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东部的形成是强烈的水平挤压作用导致地壳发生大规模褶皱的结果,即柴达木盆地东部新生代是一个大规模向斜.该向斜盆地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新生代地层向盆地边缘减薄以及沉积中心主要位于盆地中部等现象.了解柴达木盆地东部构造发展对了解青藏高原侧向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0.
沈莽庭  叶海敏  王天刚  范飞鹏  孙建东  徐鸣  吴大天 《地质论评》2024,70(4):2024040012-2024040012
本文首次报道了巴西中东部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巴伊亚州内伊比蒂亚拉—里奥德孔塔地区古元古代(变)流纹质熔结凝灰岩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为1723~1736 Ma。该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钙镁、过铝质特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Th、U、Rb、Ba、Sr)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P、Zr、Hf)以及Ti明显亏损。稀土元素含量较高(∑REE为325× 10-6~830×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Yb)N为 3. 26~6. 57,稀土配分曲线呈现略右倾,强烈Eu负异常(δEu = 0. 0460~0. 416)的海鸥型;火山岩锆石Ti温度计得出岩浆温度为706~943℃,锆石饱和温度836~992℃。这些特征表明该区火山岩岩浆具有高温、浅成就位特征,为钙碱性铝质A型花岗岩类岩浆,形成于非造山型陆内板块裂谷带环境。该火山岩岩浆经历了壳幔部分熔融、结晶分异过程,并有西部火山岩向东部富硅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