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2篇
  免费   1086篇
  国内免费   1645篇
测绘学   937篇
大气科学   578篇
地球物理   822篇
地质学   2820篇
海洋学   790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388篇
自然地理   663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293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455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31.
王娟  范迪 《海洋科学》2004,28(3):9-11
研究了海水浓度对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淡水中添加海水超过35%时,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废水的化学耗氧量(COD)的效果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添加海水10%~25%时,COD的去除效果好,25%时COD最高总去除率可达87.8%.处理效果几乎与纯淡水的对照组(COD总去除率88.6%)等同。  相似文献   
732.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Hangzhou Bay, by making use of the conclusions made by the previous research worker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oncrete data, five distinct impact indicators of the sediment from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the East China Sea to the Hangzhou Bay are summarized.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scouring and deposition of seabed in the Hangzhou Bay are subject to the direct impact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the growth and decline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sandy bar at Nanhuizui give traces to the sediment transport betwee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the Hangzhou Bay. The transport of sediment from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o the Hangzhou Bay occurs mainly in winter and spring seasons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runoff and the decrease of sediment charge have caused scouring in the northern coast of the Hangzhou Bay and the seabed erosion along the frontal margin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相似文献   
733.
短波红外通道卫星CO2遥感是近年国际研究热点。首先,开展了卫星观测对气溶胶及大气温度的敏感性研究;其次,针对基于最优化理论的非线性迭代反演方法反演过程中的不收敛问题,提出了修正的阻尼牛顿方法(MDNM),并利用模拟数据评估了MDNM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利用GOSAT卫星数据反演CO2的垂直混合比浓度,并与地基TCCON站点数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表明:短波近红外CO2卫星遥感受气溶胶散射及温度影响明显;通过地基比对初步验证了MDNM具有良好的精度,两者的相关性R2达到了0.729。  相似文献   
734.
袋装石土工袋堆叠过程中在土工袋接触面形成的咬合和嵌固作用,对土工袋剪切力学强度和破坏形式有较大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直剪试验研究了咬合和嵌固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袋装石土工袋层间咬合和嵌固作用能够增大土工袋抗剪强度;咬合作用随着土工袋上部竖向应力的增大有所减小,而嵌固作用则有所增大;袋装石土工袋在剪切过程中会产生两种破坏形式,分别为土工袋袋体自身变形和层间滑动破坏;土工袋组合体在受到水平剪切力时会发生整体变形,随后在组合体内部产生阶梯型滑动面,滑裂面的形状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大而有所不同,相应的抗剪强度也会随着滑动面的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735.
SAR海洋内波表层流反演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开国 《遥感学报》2010,14(1):127-139
基于海洋内波SAR成像机理与M4S海面微波散射成像模型,提出SAR海洋内波表层流反演新方法。首先从SAR图像上获得内波剖面的海面后向散射强度,利用AH理论的线性近似关系得到猜测表层流,通过海面微波散射成像模型仿真海洋内波的SAR海面后向散射强度,利用二分法不断地修改风速和流速梯度等参数,使仿真信号最大程度的逼近实际SAR图像上的海面后向散射强度,输出最终海表层流。以中国南海海区3景海洋内波SAR图像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仿真的海洋内波SAR海面后向散射强度剖面和实际SAR图像上的信号剖面吻合,两者的相关系数达90%以上,说明该反演方法是收敛与可行的。  相似文献   
736.
中国太阳总辐射的多元逐步回归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年日照时数、年均总云量、年均水汽压、维度等常规气象要素及地理要素为解析变量,建立起估算全国范围内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模拟模型;利用全国730多个地面站1951—2002年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所构建的模型对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进行模拟分析,模型模拟分辨率为1km×1km,规模为4173×4847格网。模型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中国太阳辐射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西藏自治区、青海东北部及甘肃西部边境等,高达6700MJ·m-2·a-1以上(一类地区),总面积约130万km2;最低的为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峡谷地区,低于4200MJ·m-2·a-1(五类地区),总面积约75万km2;中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总太阳辐射能约为52.4×1018kJ;单位面积上太阳年辐射总量约介于2780—7560MJ·m-2·a-1;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呈现西北、北部高,东南、东部及东北的部分地区低的特点,模拟值较好拟合实际的太阳年辐射总量。研究所构建模型实现了太阳年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的连续模拟,模型在保证足够的模拟精度条件下,提高了运算效率,简化了模拟过程,适于全国尺度下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数值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737.
GIS空间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空间数据在基于CIS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特点和交换共享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结合GIS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经验,介绍空间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的建设目标,给出系统的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方法,以及空间数据管理、信息服务、元数据发布等系统功能与特点,为GIS数据的交换与共享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可有效地应用于国土、房产、市政建设等领域.  相似文献   
738.
以TM影像获取的地质环境信息为基础,采用多因子赋值定量评价法对西南三江流域地质环境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将其划分为稳定区、较稳定区、较不稳定区和不稳定区4个级别,为区域性地质环境遥感综合评价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39.
谢用  范东明 《四川测绘》2010,(5):204-208
综合利用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拟合-恢复"方法和二次曲面函数数值逼近算法进行GPS高程转换。通过某隧道实例验证了"移去-拟合-恢复"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检验了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精度。通过计算比较,在测区范围内,合理选择均匀分布的GPS/水准点,可以使高程拟合精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40.
介绍了流动车数据的概念,给出了处理流动车数据基本流程。给出了顾及历史定位数据的流动车数据地图匹配算法,提出了在一定准则下的路段速度匹配的方法,并根据现场检验结果分析了方法的有效性。随后给出了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构建道路拥挤状况实时发布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