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7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307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279篇
地球物理   684篇
地质学   807篇
海洋学   170篇
天文学   100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3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8篇
  1974年   17篇
  1959年   11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Oxidative damage in rainbow trout caged in a polluted riv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wage treatment works (STWs) are a common source of chemicals entering into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ssess effects of these effluents on oxidative stress parameters in aquatic organisms, we caged rainbow trout at five sites: upstream, near an STW effluent, and three sites downstream in the river Viskan in western Sweden for 14 days during autumn, 2006. We then measured protein carbonyls in plasma as well as 20S proteosome activity and lipid peroxidation products, i.e. MDA and 4-HNE, in liver samples. Levels of both lipid and protein oxidative damage products were elevated in fish caged near the STW effluent while 20S activity showed no differences. This argues that complex mixtures of chemicals entering into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do have deleterious effects on fish. Additionally, oxidative stress parameters can serve as a biomarker in aquatic organisms.  相似文献   
982.
1999年出版了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它是反映中国自然、社会、历史、经济和文化系列国家地图集的一部分。该图集用中(2500册)英(1000册)文出版。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的工作在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编制的“科学发展十二年规划”中就开始了。于1958年开始图集的设计工作。按设计要求,图集由四卷组成:即普通地图集、自然地图集、历史地图集、经济地图集。1965年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普通地图集没有全部完成,于1969年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  相似文献   
983.
流量是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一项重要基础资料,通过研究其误差来源与误差规律性,不但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于水文测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由实测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于实测流量资料存在的误差,对推求的设计值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流量测验的误差来源、性质和分类,根据《河流流量测验规范》的相关内容,对流量测验误差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总结探讨了流量测验的总不确定度的计算、流量各单项误差试验资料的收集及分析、计算,还研究了流量测验误差对推求设计洪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原始数据采用适线法推求参数,在用实测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由于资料的误差会使所推求的设计洪水值系统偏大于真值一般情况下,正常测验的流量高水资料的相对误差的均方差不到10%甚至小于5%,由于流量资料误差而使所推求的设计洪水偏大不到5%。正常情况下收集的流量资料的误差对推求设计洪水影响较小。但应尽量减少资料的测验误差,提高资料测验的精度以满足国家各部门的需要。  相似文献   
984.
为避免通讯机柜系统在地震中遭受重大损害,根据通讯机柜的地震保护原则,利用摩擦摆耗能机理设计了用于浮放通讯机柜的弹性调谐轨道隔震装置.通过对该装置进行数学建模获得其运动方程和对应的滞回曲线,并选取典型的El Centro波、JMA神户波、人工波三种地震波信号,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地震动实验台上该装置的地震动响应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985.
开采苏联哈萨克斯坦中部荒漠地下丰富的自流水,缓解了部分地区供水问题。但是这里仍有不少地方无任何淡水水源,或者为取得可利用水源必须耗费大量的物质和劳动。为此,研究一种能获得新的淡水水源的方法,才能基本解决供水问题。一种古代就为人们熟悉又容易遗忘的水源-大气海洋中的水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从大气中分离并凝结成液态水。在某些地区,这种凝结过程对地下水的补给有重要作用。然而,水文地质学家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专家认为凝结作用对地下径流形成意义不大,另一些则持相反观点.例如,根据φ·T·托波利恩的资料,在巴尔卡洛夫地段有一些不寻常的泉,从一片马蹄形丘陵地溢出地表,具有稳定的水温(6~7℃)。泉水量既不受干旱,也不受春季洪水和其它因素的影响。这些泉水不可能是地表水下渗形成  相似文献   
986.
沙漠化过程及其影响评价的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明确指出“沙漠化”(Dcsertization)一词与通常所应用的“荒漠化”(Desertification)一词在概念上有差异,并阐述了“沙漠化”的主要含意是:在相似的气候条件下,过去未发生和出现类似于沙漠地表形态和景观的地区,由于气候干旱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管理二者相吻合,半荒漠则有可能因过度开发利用而沦为“人造沙漠”(False Desert)或“人为沙漠”(Man-made Dcsert)并不断扩展与蔓延。本文就导致形成“人造沙漠”的一些过程及其对于社会的影响予以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7.
目前应用的土地分析、分类和评价系统,通常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例如为土壤或土地调查、农业和工程服务的。因此,它们是典型的单目的系统。本文提供的系统则是建立在如下原则上的多目的系统(表1)。  相似文献   
988.
本文首先说明遥感系统收集的夜间光分布数椐,其次则是分析所得到的各城市光的分布图象,并与经济现象对应地进行研究。关于夜光图象夜间图象,系指通过DMSP拍摄的象片。  相似文献   
989.
前言美国西部大量荒地用于放牧。虽然从最初殖民起就放牧牛羊,直到1930年以前并未作过水文影响的探讨。长期使用的破坏,特别是放牧对水文的影响所知极少。对于这类问题的应用水文技术还处在薄弱的初步阶段。现代放牧制度预期效益包括饲草的年生产量和长期产量及其品位,这种制度应适于依据牧场恢复而定的放牧管理计划,并能用于两个或多个牧场。特别缺乏这些放牧制度的水文影  相似文献   
990.
The alternations of sedimentogenic and asedimentogenic belt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and slope are distinctive features in the East Asia marginal basins.These sedimentogenesis characteristics areconditioned by the terrigenous material supply and their distribution patterns. Facial analysis of the marginal basins reveals a number of typical facial models which are comparablewith the geosynclinal and subplatform formations of the ancient basins. The paragenetical situation and simultaneous coexistence of these facial models in the modern margi-nal seas indicate that the ancient formation could be deposited in the same way,at the same time andeven in the same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