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312篇
海洋学   32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1.
沁水盆地煤与煤层气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涛  杨德义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5):28-30,61
沁水盆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含煤面积29 500km^2,煤炭储量5 100亿t,为特大型含煤盆地。通过分析沁水盆地煤层埋深、厚度、构造特征、顶底板岩性及煤储层特征,认为该区主要煤层含气量高,煤层割理、裂隙发育,煤变质程度高,煤层厚度大、埋深适度,构造简单,煤层气资源量大,产出条件优良,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最有利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12.
Introduction The study of attenuation relations for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 i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economy development. During the earthquakes such as the June 16, 1964 Niigata, Japan, M=7.5 earthquake, the March 24, 1977 Romania M=7.3 earthquake, the March 29, 1970 Gediz, Turkey, M=7.1 earthquake, the May 26, 1983 M=7.7 earthquake in the middle Japanese Sea, the September 19, 1985 Mexico M=8.1 earthquake, the September 16, 1994 M=7.3 earthquake in Tai- wan Strait, and the No…  相似文献   
913.
X射线岩石CT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X射线CT技术无损探测岩石内部结构和裂纹演化过程 ,起源于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 ,由最初对CT图像的认识逐步深化为对岩石裂纹演化规律的分析和应用研究。基于室内岩石试件扫描断面的CT图像 ,目前在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实时监测、加荷条件多样化、裂纹演化规律性、裂纹宽度的定量测量、岩石裂纹三维图像重建、损伤演化与损伤变量分析、CT成果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岩石CT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获得各种试验条件下精确的CT图像及其成果的应用研究。岩石CT的生命力在于自身理论、技术发展和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程度  相似文献   
914.
张永奎  宋航 《矿物岩石》2003,23(4):80-84
四川某金矿是一种难浸金矿,因为矿石中的金被包裹于含铁硫化矿物中,而且含有机炭质物。细菌Hst能有效氧化金矿中的硫化矿物以提高金的浸出率。如果细菌氧化矿石中铁的浸出率大于90%,金几乎完全解离,金的氰化浸出率大于90%。研究表明,该金矿的难浸特性是因为金包裹于含铁硫化矿物中,有机炭质物和粘土矿物对金浸出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915.
风化作用与金属污染讨论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讨论了自然条件下岩石、矿物等化合物化学反应机理及主要制约因素,分析了自然界金属元素向环境释放的基本机制,强调水在金属元素从其原始载体——矿物、岩石进入环境过程中的作用。结合现实环境问题探讨和归纳了金属污染的自然成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916.
冲击器缸体是冲击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工作和受力情况非常复杂,用常规的方法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有限元法是一种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YSC-178型射流冲击器的缸体进行建模,并在不同的工作情况下进行了应力应变分析,最后得出缸体变形主要是径向变形的结论。这一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说明应用有限元法可以对钻探机具的各部件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进而可以指导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17.
公路路基填土沉降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巍  张冬青  李淼 《世界地质》2003,22(3):294-297
综合运用土力学和土质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拉林河至长春高速公路沿线五种比较典型的压实填土沉降特性的研究,对每种土样分别在不同密实度、分级荷载应力作用下进行压缩试验,掌握其沉降变形特性。研究表明,公路路基压实性主要受填土的颗粒级配、形状及最大干密度的影响,且压实不足是路堤沉降的主要原因。经工程实际观察表明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与实践相吻合。对压实填土在工程应用时的控制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18.
鲁中寒武系馒头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近几年在鲁中不同地区发现馒头组石店段中均有震积岩产出。震积岩形成于干燥的潮坪泻湖环境,发育在下寒武统的上部。它们具有记录强地震事件的泄水构造(地震成因泥晶脉)、液化卷曲变形、阶梯状小断裂、层内错断和液化网状裂纹等层内构造的特征。本文通过地层综合对比,论证了不同地区震积岩的等时性。认为:鲁中早寒武世末有一个地震活跃期;地震序列属乔秀夫(1994,2001a)提出的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的原地系统;震积岩分布范围是约在510Ma前,以古郯庐带为震中的强地震之7-11度烈度区。为区别于张增奇(1996)提出的鲁中新元古代石旺庄期地震事件层,将此地震成因地层名之为馒头期地震事件层。  相似文献   
919.
Gold deposits such as the Aketishikan, Togetobie, Tasbig-Kokeydlas, Kums and Hongshanzui gold deposits in the Nurt area in Altay of Xinjiang were found in Member 3 rhyolite tufflava, fragmental lava and ignimbrite of the Carboniferous Hongshanzui Group.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sulfur, lead,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es,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was mostly supplied by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 through water-rock interaction under a low-to-moderate temperature, and the hydrothermal ore-forming fluid came from meteoric water with some magmatic water input evolved from the granitic magmas. Gold deposits in the Nurt area as well as in the northern Altay might form in multiple stages, and the Yanshanian mineralization period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besides the Variscan mineralization period.  相似文献   
920.
生态足迹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及改进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综述了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在全球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应用成果,发现生态足迹理论在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时遇到了困难,主要表现为其对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评价结果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所阐述的基本原则不一致,认为这主要是将基于全球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理论不适当地用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所导致的,而根本的原因是生态足迹概念本身的定义不够确切。本文将生态足迹区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理论进行改进,并以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以期更真实地反映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比较全球生态赤字和区域人均消费性生态赤字可以对区域发展公平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