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81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473篇
地质学   566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6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1936年   4篇
  1930年   3篇
  1926年   4篇
  192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51.
THE CENTRAL PAMIR—AN ALPINE COLLISION ZONE  相似文献   
952.
DEVELOPMENT OF MESO-AND MICRO-SCALE STRUCTURES IN THE CHAMBA-BHARMAUR SYNCLINE, WESTERN HIMALAYA, INDIA1 BholaAM ,LazarusDV .Kink banddevelopmentinthePukhriSlatesofChambaSyncline ,HimachalPradesh[J].JourGe olSocIndia ,1989,33,437~ 44 3. 2 HobbsBE ,MeansWD ,WilliamsPF .AnoutlineofStructuralgeology[J].JourWileyandSons ,NewYork ,1976 .5 71. 3 RamsayJG ,HuberMI .TheTechniquesofModernStructuralGeology[A].Volume .2 .FoldsandFractures…  相似文献   
953.
为减轻加州地表断层破裂的灾害,1972年加州颁布了阿尔奎斯特-普里奥罗(Alquist—Priolo)地震断层区划(APEFZ)法案。该法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避免在活断层迹上建筑人类居住结构而减少这种建筑物的破坏。该法案所基于的概念是,断层未来的破裂将是最近一次破裂的继续,因此避开活动断层也就成为减轻灾害的首要方法。APEFZ法案不考虑地面震动、滑坡和土壤液化等由地震引起的灾害。  相似文献   
954.
黔西南高砷煤的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结合中子活化成分分析结果,探讨了黔西南高砷煤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某些地球化学特征。高砷煤严格受构造(褶皱和断层)、地层(二叠系龙潭组)、沉积相(海陆交互相)的控制,分布于平行北斜长轴的断层两侧,愈靠近断层面砷的含量愈高。砷在煤中的分布极不均匀,即使同一煤层变化也极大。在时空关系与元素组合上高砷煤与区内卡林型金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5.
数十年来,金在不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的迁移与沉淀机理一直是许多矿床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们争论的焦点。根据最近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对如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什么样的含水络合物最有利于金的迁移与搬运;(2)为什么金富集在脉型矿床中;(3)在什么样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金的含水络合物可以得到充分溶解;(4)为什么绝大多数金矿床的形成范围集中在340℃~400℃.在热液成矿流体中,金可能是以AuHS(H2S)30形式进行迁移,温度的降低会使溶液中90%的金沉淀,这能够解释这些含金石英脉为什么形成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956.
本文对南海北部陆坡九龙甲烷礁采集的两个冷泉碳酸盐岩样品TVG-1和TVG-11进行了矿物学、岩石学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自生矿物主要为文石、白云石和高镁方解石等,碎屑矿物含量较少。TVG-11中存在大量的文石,而TVG-1只保留了已转化为方解石的文石假象,据此可以推断TVG-1的形成要早于TVG-11。扫描电镜(SEM)显微结构特征显示,自生矿物主要是通过细菌的厌氧氧化作用,直接从冷泉中沉淀出来的。碳、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碳酸盐岩具有强δ^13C亏损和一定程度的δ^18O富集的特征,TVG-1和TVG-11的δ^13C值分别为-46.22%。和-52.88%,均低于-40%,表明碳源于微生物作用的甲烷厌氧氧化,是指示该海域存在冷泉的重要证据;TVG-1和TVG-11的δ^18O值分别为3.19‰和4.07‰,存在一定程度的δ^18O富集。碳氧同位素和矿物的显微结构特征都说明九龙甲烷礁碳酸盐岩是烃类渗漏微生物作用而形成的自生碳酸盐岩,可能是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沉积,显示该区存在水合物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957.
Roger  Urgeles  Jacques  Locat  Peter  B.  Flemings  Brandon  Dugan  Nguyen  Thi  Thanh  Binh  Derek  E.  Sawye  杨丽娟 《海洋地质》2009,(1)
Ursa盆地水深1000m,位于密西西比峡谷的东部隆起上,是研究大型无震滑坡现象的超级天然实验室。近期的研究表明,本地区有记载的地震活动有可能是由浅层重力滑动而不是深层构造作用导致的。在Ursa盆地,块体运移沉积物广泛存在,其时空关系在多波束以及地震反射资料中都有显示。2005年6月,综合大洋钻探项目(IODP)308航次在靠近全新世大滑坡以及泥火山型流体溢出构造附近钻了三个孔,钻穿了更新世-全新世一系列块体运移沉积物,采集了这几个钻孔的测井、沉积学以及土工资料,  相似文献   
958.
Brine shrimp Artemia franciscana provide food for many migrating and staging birds that spend summer and fall on Great Salt Lake, Utah, USA. Artemia produce live young and cysts(hardwalled eggs); these cysts are commercially harvested on Great Salt Lake and support a large industry in Utah. It is unclear the impact that millions of hungry birds have on the Artemia population in the lake. To help assess that, this study evaluated cyst viability(percentage of cysts that contain an embryo) and hatc...  相似文献   
959.
E.  V.  Shipilov  韩冰 《海洋地质》2010,(1):44-59
在重建泛大陆裂解和北极地球动力系统演化框架中研究扩张盆地形成的时间序列。通过本研究可识别出扩张盆地形成的3个时空独立的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一新生代早期、新生代。第一阶段,作为美亚海盆构造组分的加拿大海盆地的扩张中心形成、演化与消亡。第二阶段是拉布拉多-巴芬-马卡罗夫扩张中心的演化,它在始新世停止活动。第三阶段,极慢速的Mohna、Knipovich和Gakkel洋中脊的形成,至今在格陵兰海及欧亚海盆仍在活动。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解释表明,在加拿大海盆形成之后,北极地区脱离了古太平洋地球动力的影响,以扩张、俯冲、弧后盆地形成以及碰撞相关的过程等为特征。伴随着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扩张系统向北延伸,马卡罗夫海盆形成,标志着北大西洋的大洋机制的开始(包括典型的陆间裂谷、慢速与超慢速的扩张、陆块的分离、原始盆地扩张中心的消亡、扩张轴的漂移、新的扩张脊和扩张中心的形成等)。上述表明,从。大地构造角度来看,北冰洋事实上是混合的大洋,也就是复合的异源大洋。北冰洋的形成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空间并列的地球动力系统作用的结果。加拿大海盆的古太平洋系统,在晚白垩世完成其演化,马卡罗夫和欧亚海盆的北大西洋系统取代了古太平洋系统。与传统观点不同,认为挪威-格陵兰盆地北部的不对称形态是北大西洋两次扩张的结果。第二次扩张中心Knipovich脊始于渐新世一中新世之交,该过程导致Hovgard陆块裂离巴伦支海。泛大陆及其劳亚大陆部分的裂解,伴随着在两侧形成新的扩张盆地,是阶段性的过程。在晚白垩世之前(第一阶段),泛大陆在古太平洋-侧裂解形成加拿大海盆-美亚海盆的一部分(北冰洋形成的第一阶段)。从晚白垩世开始,裂解活动来自北大西洋一侧,导致格陵兰从北美分离,形成拉布拉多-巴芬-马卡罗夫扩张系统(北冰洋形成的第二阶段)。新生代以第二扩张轴的发展为标志,形成挪威-格陵兰海和欧亚海盆(北冰洋形成的第三阶段)。本段扩张中心至今还在活动,但速率极低。  相似文献   
960.
In vitro bioassays would facilitate monitoring of estrogen-like compounds in mussels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since they tend to accumulate lipophilic compounds in their fat and muscle tissue. However, estradiol (E2) steroid (already identified in mussels) could induce false positive respons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estrogenic responses of mussel extracts and the possible relation of this response with E2 levels. The reproductive cycle and growth were thus monitored for six months in sexed mussels. E2 levels were similar between genders and these levels varied with reproductive stages. human estrogen receptor (hER) activities were similar at all stages except in February. E2 present in male and female extracts accounted for part of the hER activation observed, but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E2 levels and hER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