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55篇 |
免费 | 652篇 |
国内免费 | 40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3篇 |
大气科学 | 449篇 |
地球物理 | 574篇 |
地质学 | 1229篇 |
海洋学 | 281篇 |
天文学 | 95篇 |
综合类 | 305篇 |
自然地理 | 42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76篇 |
2022年 | 134篇 |
2021年 | 149篇 |
2020年 | 158篇 |
2019年 | 120篇 |
2018年 | 136篇 |
2017年 | 126篇 |
2016年 | 152篇 |
2015年 | 122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138篇 |
2012年 | 127篇 |
2011年 | 125篇 |
2010年 | 141篇 |
2009年 | 127篇 |
2008年 | 115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79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75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109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85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5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69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n attempt to resolve non-uniquenes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TEM) sounding data using measured data alone is made. It is shown in the various examples studied that sufficiently early time measurements can be the determining factor in reducing the ambiguity caused by model equivalence. The early delay times thus play a dual role in transient soundings: they are responsible for resolving shallow structures and they may eliminate the ambiguity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geoelectric parameters of deeper targets. This is illustrated by the results of a follow-up TEM survey at the Dead Sea coast of Israel where the use of supplementary early time measurements allowed non-uniquenes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depth to fresh/saline groundwater interface to be resolved. 相似文献
32.
我国城市规划中气候信息应用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城市规划中气候信息的应用经历了从早期的风玫瑰图利用到考虑风、温、湿、压等要素的气候适宜性分析以及目前关注城市通风环境、热环境以及污染敏感区的城市环境气候图技术的历程。气候信息获得的途径也从数量极为有限的基本气象观测站资料到空间加密的自动气象站资料、更精细的气象数值模式以及精细化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细化的技术导则和规范的建立以及不同行业间的联合发文有力推动了气候信息的实际应用。此外,研究展示了近年开展的伊犁、深圳、北京实际案例主要内容。最后,针对未来我国将根据大气环流特征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走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从工作层面和技术层面给出了需要不断完善并深入研究的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33.
3D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 in time domain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studies on artificial boundaries in 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a three-dimensional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 (VSAB) in the time domain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3D VSAB equations in the normal and tangential directions are derived based on the elastic wave motion theory. Secondly, a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ique of wave motion equations along with the VSAB condition in the time domain is studied. Finally, numerical examples of some classical elastic wave motion problems are present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ssociated theoretical solutions, demonstrating that high precision and adequate stability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3D VSAB. The proposed 3D VSAB can be conveniently incorporated in the general finite element program, which is commonly used to study 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相似文献
34.
大别造山带北部的中生代火山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北淮阳中生代火山喷发岩带形成于后造山阶段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可以划分为2个独立的火山旋回,分别对应于高钾钙碱性系列(HKCA)和钾玄岩系列(SHO),从岩石构造组合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提供的约束条件分析,前者形成于晚侏罗世的陆内挤压环境,造山带是有“山根”的增厚陆壳,而早白垩世钾玄岩系列岩石的出现表征着造山带已发生“去根”作用,北淮阳处于陆壳减薄的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35.
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 总被引:192,自引:17,他引:192
以1971~2000年青藏高原77个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 (最低、最高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和降水量) 为基础,应用1998年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并根据我国实际状况对其辐射项进行修正,模拟了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最大可能蒸散,并由Vyshotskii模型转换为干燥度,力求说明近30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干湿状况的空间分布。应用线性回归法计算变化趋势,并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趋势检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的总体特征是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呈增加趋势,最大可能蒸散呈降低趋势,大多数地区的干湿状况有由干向湿发展的趋势。气候因子与地表干湿状况间并不是线性关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6.
内蒙古大青山属我国典型的板内造山带阴山山脉的南部山系,其西段缺少大型低角度推覆构造及大型深成岩对前期演化历史的干扰,是研究阴山板内造山特点及过程的理想区域。通过对大青山西段的构造进行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分析表明,古老结晶基底以逆冲推覆及基底褶皱的形式广泛的巻入中生代构造变形,以及先存构造样式的广泛复活并对后期地层沉积和断层发育的控制作用是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中生代板内造山的两个基本特征。这些变形特征反映了阴山带板内造山过程中,是以结晶基底为受力层,并控制上覆盖层进行构造变形的,进而表明板内造山主要是由水平挤压应力造成的。结合研究区构造变形特点及邻区中生代构造地质情况的分析认为,晚侏罗世时期之所以在阴山带形成强烈的板内造山运动,是由其北部西伯利亚板块与蒙古褶皱带碰撞产生的板缘应力的远程传递,以及其南侧强硬的鄂尔多斯地块的阻挡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7.
38.
在中国新疆和华南海相泥盆系中识别出交切、并列、叠覆遗迹组构(相关遗迹组构类)和欧氏、拓扑遗迹组构(本体遗迹组构类).通过对火山碎屑风暴岩中复合交切遗迹组构的研究发现,共生组合在一起的遗迹化石,可划分出6个遗迹阶层,具有不同的先后、世代关系和指相意义.拓扑遗迹组构分析表明,庞大的雕画迹家族可归并为3个拓扑类,它们分别同胚于线、树、网.雕画迹从线至网的拓扑形态谱系结构,分别代表深水或缺氧环境中,造迹生物寻觅式、探索式和诱捕式的觅食行为.研究表明:遗迹组构分析对副层序、凝缩段、不同海平面变化速度形成的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识别和高频旋回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针对动力气候模式对区域或更小空间尺度内的日降水预测技巧偏低的问题,应用最优子集回归 (OSR) 方法对国家气候中心业务化的月动力气候模式 (DERF) 输出的高度场、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进行降尺度处理用于降水预测,旨在提高预测准确率。1982—2006年交叉检验结果表明:OSR方法能显著提高降水预测技巧,其中11~40 d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应用一步法和两步法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预测极端降水日数,交叉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优于随机预测,冬季两步法预测技巧略高于一步法,夏季一步法略优于两步法。综合认为OSR,OSR结合随机天气发生器 (WG) 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对月尺度降水或极端降水日数的预测均具有较高的技巧,可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