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1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篇 |
大气科学 | 94篇 |
地球物理 | 22篇 |
地质学 | 111篇 |
海洋学 | 50篇 |
综合类 | 36篇 |
自然地理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31.
中亚干旱区不仅是全球主要的风尘源区之一, 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重建中亚干旱区风尘历史、解释其驱动机制对治理现代沙尘天气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至关重要。然而, 关于中亚干旱区风尘驱动机制的问题仍存在不同观点。本研究采用参数化粒度端元分析方法对哈萨克斯坦南部的Shayan黄土剖面(厚度约650cm)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Shayan剖面沉积物粒度组分分为4个端元, EM1代表高空西风远距离搬运和以团聚体的形式被粗颗粒携带的粘土组分, EM2代表沉积时期大气粉尘的背景, 以浮尘的形式存在的细粉砂组分, EM3代表低空短距离搬运的近源粗粉砂组分, EM4代表较强风力条件下被搬运的局地砂粒组分; 2)EM3+EM4含量指示的风尘历史显示, 14.4cal.ka B.P.至早全新世阶段(14.4~8.2cal.ka B.P.)风力较强, 中全新世(8.2~4.2cal.ka B.P.)风力较弱, 晚全新世(4.2~0cal.ka B.P.)再次增强; 3)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变化是中亚干旱区过去风尘活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332.
羌塘及南缘地区的地壳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INDEPTH III宽频地震资料的处理,采用最新发展的接收函数深度偏移叠加方法,获取羌塘盆地南部及与拉萨地块北侧的剖面。偏移图像勾画了羌塘地区的两盆夹一隆的基底,以及羌塘下地壳内存在的北倾构造序列。冈底斯的基底与羌塘地区有一定的延续性,而拉萨地块的上地壳则完全不同。同时通过与人工深反射地震剖面,发现主要大型的断裂构造在接收函数剖面上均可进行追踪对比,对于羌中隆起和和羌塘南北凹陷的深部成因有启示作用。同时发现班公-怒江缝合带Moho面错断并不明显,而在拉萨地块下方呈现的双Moho在色林错下方进行了合并。在南羌塘Moho面转换波强度不大,而北羌塘又重新恢复正常,推测这是拉萨地块向北的推挤造成羌塘下地壳部分地区重新分异的结果。双Moho的成因有待进一步分析,应该与拉萨地块下方大规模低速物质活动和MHT拆离断层的延伸有关。 相似文献
333.
粤西廉江银金矿床热液围岩蚀变特征及元素迁移的定量估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惰性元素分TiiO2的质量系数作为参考点,定量估算了热液蚀变过程中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迁移特性,探讨了元素迁移的地球化学性状及其与蚀变类型的关系,指出As、Sb、Cu、Pb、Zn可以作为成矿的指示元素,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热液蚀变对成矿作用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4.
黄河源区高寒植被主要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交错带的黄河源区高寒生态环境及其变化一直备受关注. 气候变暖、冻土退化条件下,为了解黄河源区不同冻土区植被状况,在源区布设了4个场地:查拉坪(CLP,源区南部连续低温多年冻土区);扎陵湖南岸(ZLH,源区中南部岛状多年冻土区);麻多乡(MDX,源区西部的不连续多年冻土区);鄂陵湖北岸(ELH,源区中北部季节冻土区). 结合植被调查和场地监测,分析了源区各冻土区植被的差异. 结果显示:总体上低温多年冻土区植被盖度、多样性指数高,表现为连续多年冻土区(查拉坪)>不连续多年冻土区(麻多乡)>季节冻土区(鄂陵湖北岸),其中岛状多年冻土区(扎陵湖南岸)例外,该场地平均盖度最低,多样性指数介于查拉坪和麻多乡之间,局部植被退化较严重. 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扎陵湖南岸最高,查拉坪次之. 地上生物量调查结果显示:查拉坪>麻多乡>扎陵湖南岸>鄂陵湖北岸,且鄂陵湖北岸出现指示植被退化的植物. 尽管黄河源区高寒植被研究为理解冻土退化条件下的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一些基础数据,评估气候变化和冻土退化的生态和水文效应需要更系统的调查和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335.
湿位涡诊断在青藏高原东北侧暴雪预报中的应用个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湿位涡理论,对2006年1月18-19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侧大范围暴雪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以探讨湿位涡诊断在青藏高原东北侧暴雪预报中的应用前景.个例分析表明:850 hPa和东风回流以及横切变耦合的正湿位涡高值区和500 hPa青藏高原东侧大槽前正湿位涡平流、300 hPa青藏高原东侧大槽前新生正湿位涡中心的叠加,形成有利于暴雪发生发展的湿位涡和湿位涡平流配置的三维空间结构;850 hPa等压面湿位涡正压项(ξMPV2)等值线密集区和等压面湿位涡斜压项(ξMPV1)<-2.0 PVU的中α尺度对流不稳定区形成的耦合区,对暴雪落区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36.
Using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data of a recent cruise during July 22-28, 2008 and historical data, it is found that temperature inversions occur from time to time in the Huanghai Sea(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HSCWM) in summer.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s are produced by the movement of the fresh and cold HSCWM masses above the warm and saline Huanghai Sea Warm Current water at the central bottom of the Huanghai Sea Trough. The non-homogeneous profiles of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salinity suggest that vertical mixing in the HSCWM,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irculation in the Huanghai Sea in summer, is weak. Trajectories of satellite-tracked surface drifters suggest that waters in the northern reach of the Huanghai Sea move southward along the 40-50 m isobaths and descend into the southern Huanghai Sea to form the western core of the HSCWM. 相似文献
337.
柴达木盆地为一中-新生代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盆内中-新生代地层发育,很好地记录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自距今55Ma以来碰撞传播到高原北缘的地质事件。本文以最新的高精度磁性地层和年代地层为约束,通过盆地内部一条北东——南西向地震大剖面,用平衡剖面方法恢复新生代以来盆地因两大板块碰撞而引起的北东——南西向地壳缩短量,揭示盆地的性质和变形历史。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早期就开始变形,呈现弱的挤压状态,至始新世中——晚期变形明显增强,然后略为减弱,从中新世中-晚期尤其更新世以来地壳缩短速率快速增加,反映此时挤压变形最强烈,高原北部快速隆升。 相似文献
338.
源汇系统(Source- to- sink system)是将物源区的构造剥蚀、沉积物输送区的沉积物搬运和沉积区的沉积物堆积等视为一个完整系统。沉积物的源区恢复和附近水系重建是源汇研究的热点问题,沉积物碎屑锆石U- Pb定年是源汇系统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南海北部与其周边地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源汇系统,通过源汇分析可获得南海北部各盆地沉积物来源及周边主要河流的演化历史。本文通过总结前人在南海北部主要盆地新生代沉积物碎屑锆石U- Pb研究成果,探讨珠江、红河和昆莺琼古河的新生代演化历史。珠江最早的支流北江和东江形成于早渐新世,晚渐新世溯源到西江上游的红水河、左江和右江,中新世溯源到西江中游柳江、桂江和上游的北盘江、南盘江。在晚白垩世—古近纪红河属于青藏高原东缘大型向东南或向南流河流的一部分,之后由于地貌变化形成现今红河。昆莺琼古河在早渐新世开始发育影响到珠江口盆地,在晚渐新世昆莺琼古河雏形已经基本形成,中新世起昆莺琼古河可能向西有一定程度的退缩。 相似文献
339.
Xinrong Liu Xin Yang Junbao Wang Dongliang Li Peng Li Zhongping Yang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2016,9(3):226
The dissolution mechanism of rock salt under the effect of gravity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laboratory using a dynamic dissolution test apparatus. Rock salt specimens were subjected to dissolution at different flow rates and the weight of the dissolved salt was measured over time and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issolution weight changes under the effect of gravity of this paper and those of dissolution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gravitational effect was analyzed. After introducing th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a dynamic dissolution which conducted in a non-gravity conditi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the dissolution model was discussed to establish the dynamic dissolution model of rock salt under gravitational effect. Then, a numerical solution based on the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and parameter inversion was conducted, whose numer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basic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analytical means that can serve a guide for studies on the dissolution mechanism of rock salt. 相似文献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