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454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71.
对华北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富有机质层段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含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其基本特征是富有机质沉积层段的SiO2含量明显高于泥质岩中的含量,SiO2含量与TOC成正相关系,与TiO2含量成反比,Si/(Si Al Fe)比值与TOC成正相关关系;与海底热水流体活动有关的P、Cu、Zn、Co、Ni、V等元素含量明显富集,Ba/Sr比值远远大于1,且与TOC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在下马岭组剖面上,从Qb1x^3向上纹层~薄层状硅质岩夹层蹭多,有机质含量也开始急剧增高。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在下马岭组富有机质沉积层段形成时,盆地拉张沉降作用强烈,海底热水活动与之紧密相伴,而且海底热水流体活动是导致该富有机质沉积层段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2.
柳赞油田位于河北省滦南县与唐海县交界处,是冀东油田的主力油田之一。构造上处于燕山褶皱带前缘,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的东部。受柏各庄断层活动及古斜坡地形的影响,该区古近系沙三段地层属于近源快速堆积沉积,分选差,成熟度低,岩相复杂,为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通过对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带展布的分析,建立了工区扇三角洲的沉积模式。以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为手段,应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通过不整合面、湖泛面等层序界面和沉积旋回的识别,将柳赞油田沙河街组地层划分为4个准层序组,12个准层序,建立了高分辨率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准层序在垂向上的叠置样式,把准层序组归纳为进积式和退积式两种类型,确定了优质储层在准层序和准层序组中出现的位置及分布规律。论文在分析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古地形、古气候与古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应用砂岩厚度等值线图,恢复了柳赞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工区内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分支水道是主要的砂体微相,砂体沿北东-南西向延伸,与古物源方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3.
柴达木盆地全球末次冰期介形类动物群的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更新世晚期,柴达木盆地达参1井井深46m以下的沉积物内,水生生物化石有很高的丰度和分异度。介形类为 Cyprideis torosa-Ilyocypris inermis组合,伴生有轮藻类、腹足类、双壳类、植物和鱼类等化石。井深46m~10m,为全球末次冰期盛冰阶(25ka~10ka B.P)沉积,当时气候极端干冷,出现干盐湖地质事件(playa),沉积物由湖相泥岩迅速演变为石盐层,生物化石罕见,几近绝迹。平均40m厚的石盐沉积遍及三湖(台吉乃尔湖、达布逊湖和霍布逊湖)地区,形成了该区天然气赖以保存的最后一道屏障-天然气藏的盖层。井深约10m以上,为全新世暖期或称现代间冰期沉积物,渐变为浅湖相泥岩和粉砂岩夹膏盐沉积。当时处于氧同位素阶段1,湖水盐度逐渐降低,水生生物丰度和分异度再度增高,介形类更替为半咸水-淡水介形类Candona neglecta-Candoniella lactea组合,伴生有丰富的轮藻、腹足类、双壳类等。直到现代,台吉乃尔湖、达布逊湖和霍布逊湖以南由于受昆仑山充足的淡水补给影响,水生生物丰富。三湖以北,远离主要淡水补给区,水体较咸,介形类则为典型的盐湖介形类Eucypris inflata所替代,膏盐沉积比三湖以南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74.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新近系馆陶组是该凹陷的重要勘探层段。馆陶组以辫状河沉积为主,中段发育曲流河沉积。其油气勘探的首要问题是优质储集砂体的精确对比及有利盖层分布预测。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录井和测井资料,对馆陶组的层序地层样式、沉积特征和储盖组合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层具有两种短期旋回和四个中期旋回。在两种短期旋回中,一种是低可容纳空间的非对称旋回,另一种是高可容纳空间的对称旋回。四个中期旋回中,两个以上升半旋回为主体(MSC1、MSC2),一个是对称旋回(MSC3),一个以下降半旋回为主体(MSC4)。短、中期旋回均以非对称旋回为主。该地层的长期基准面具有缓慢上升而后快速下降的特点。从MSC1到MSC4旋回,沉积相呈现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曲流河→曲流河-辫状河相组合的演化过程。自北向南,各中期旋回的可容纳空间增大,沉积主体由砾质河道渐变为砂质河道。由于受基准面中期旋回格架控制,南堡凹陷馆陶组发育上、中、下三套储盖组合。上部储盖组合,因其储、盖层条件最好,应是馆陶组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层系。  相似文献   
175.
曾祥平 《云南地质》2003,22(3):260-266
多年对滇东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研究中发现,区内各金矿床(体)的赋存部位,多沿被动大陆边缘华力西期不整合面分布。由于区内华力西期不整合面明显受到边缘NS两侧两条深大断裂控制,多期NE~SW向左行剪切挤压作用,使不整合面上下地块以其为差异变形轴,旋转产生多期构造剥离或错移,在不整合面上下层位中形成较发育的构造剥离空间、张裂带或板劈理带。这些略呈线型分布的构造挤压带,在地史发展过程中,卷入多期构造变形后演变成局限断裂陷槽或槽沟环境,沉积了一套有别于其它区域的岩性组合。边缘深大断裂多期次海底基性火山喷发或喷流作用。除提供了幔源、壳源含金物质和含矿热液的活化与迁移的通道外,再次卷入构造变形的这些局限断裂陷槽或槽沟又成为区域金成矿物质聚集的有利场所,含矿热液选择沉积其内或堆积其中的细碎屑岩、粘土质岩、含碳质泥质岩类、不纯碳酸盐岩进行交代与沉淀,不受层控的影响,形成了滇东沿华力西期不整合面或接触带金成矿带。  相似文献   
176.
田梦  林海  孙跃武  徐衍彬  高平 《世界地质》2003,22(3):279-283
头台油田是构造—岩性油藏。裂缝型、特低渗透是其显著特点,常规注水开发后经常出现严重的油井水淹,造成油田开发低效。本文以头台油田研究为例,认为对于裂缝型特低渗透油田,采用注水吞吐采油技术,通过套管直接向地层注水,利用储层毛管力作用,进行油水置换,实现单井自注自采吞吐采油,可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减缓产量递减。适合注水吞吐采油基本条件是岩石润湿性为弱亲水和岩石饱和非润湿相。影响注水吞吐采油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储层吸水状况、微缝发育状况、储层非均质性、注入体积和关井压力等。吞吐采油技术可作为改善裂缝型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一种新的模式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7.
张佐成  李凯  苏令 《贵州地质》2003,20(4):260-263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测绘地形、地籍以及生成土地证、房产证等一些图件进行说明,并作相应的转换处理,满足了地籍管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8.
塔里木盆地塔参1井底部花岗闪长岩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我国陆上最深的钻井——塔参1井,井深7200m,其底部钻遇的是一分布有闪长岩捕虏体的花岗闪长岩体。我们采集花岗闪长岩样品和闪长岩样品,分选角闪石单矿物进行~(40)Ar-~(39)Ar定年。花岗闪长岩的加~(40)Ar-~(39)Ar坪年龄为932.3±0.6Ma和891.0±1.9Ma,相应的等时年龄分别为933.8±6.8Ma和892.2±32.7Ma;闪长岩~(40)Ar-~(39)Ar坪年龄为1195.7±1.0Ma,等时年龄为1199.4±6.4Ma。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塔参1井底部的火成岩为一花岗闪长岩岩体,侵位时代为新元古宙早期;闪长岩形成于中元古宙晚期,是花岗闪长岩中的捕虏体。塔里木盆地腹地存在前寒武纪古老陆壳基底,该岩体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9.
川东长兴组生物礁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谢继容 《矿物岩石》2002,22(1):49-5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是近年来层序地层的新发展,它极大地提高了层序地层分析的分辨率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在川东长兴组生物礁组合中的尝试研究,包括利用岩芯资料划分基准面短期旋回;利用岩芯标定,建立岩芯基准面的测井响应关系;并建立了短期、中期、长期三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在此基础上,运用基准面旋回的原理对川东开江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组合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分析,并建立了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80.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满加尔低梁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阿瓦提-满加尔低梁是介于阿瓦提凹陷与满加尔凹陷之间一个特殊的隆起构造,其在东西向上表现为宽缓的隆起形态,而在南北方向上则为凹陷面貌。该区沉积盖层可分为下、中、上3个构造层。下构造层由震旦系-泥盆系构成,所谓阿-满低梁主要即发育于该构造层。上构造层由白垩系-第四系构成,构造形态为-北西倾斜坡。由石炭系-三叠系构成的中构造层则是上、下构造层构造形态的过渡,总体上仍呈西北倾。阿-满低满自前震旦纪末塔里木运动以来经历了4大演化发展阶段:震旦纪-泥盆纪阿-满低梁形成发育阶段、石炭纪-三叠纪阿-满低梁改造阶段、侏罗纪-早第三纪北东倾斜坡发育阶段与晚第三纪-第四纪现今构造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