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73篇
  免费   12520篇
  国内免费   18515篇
测绘学   9906篇
大气科学   7281篇
地球物理   11007篇
地质学   36398篇
海洋学   10604篇
天文学   1814篇
综合类   4178篇
自然地理   8520篇
  2024年   611篇
  2023年   1686篇
  2022年   3224篇
  2021年   3937篇
  2020年   3178篇
  2019年   3929篇
  2018年   3460篇
  2017年   3341篇
  2016年   3430篇
  2015年   4047篇
  2014年   3840篇
  2013年   4830篇
  2012年   4891篇
  2011年   4990篇
  2010年   4878篇
  2009年   4625篇
  2008年   4603篇
  2007年   4416篇
  2006年   4184篇
  2005年   3486篇
  2004年   2708篇
  2003年   2024篇
  2002年   1977篇
  2001年   1753篇
  2000年   1495篇
  1999年   681篇
  1998年   341篇
  1997年   269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116篇
  1985年   140篇
  1984年   159篇
  1983年   142篇
  1982年   121篇
  1981年   87篇
  1979年   97篇
  1978年   70篇
  1977年   64篇
  1976年   62篇
  1975年   70篇
  1973年   7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张成德 《探矿工程》2008,35(2):80-81
结合秦岭南麓金龙山金矿区2号平硐施工实例,简述了采用新奥法、光面爆破法施工工艺,解决巷道围岩受爆破震动过大遭到破坏,围岩松动掉落,严重时巷道围岩片帮、冒顶、塌方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成本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2.
土壤聚合物对几种重金属离子固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无机聚合物,其分子链由Si、O、Al等以共价键或离子键连接而成,形成网络结构,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固定作用.本文试图利用土壤聚合物固化铜、锌、铅三种重金属离子,实现资源化利用.实验以固化体抗压强度和浸出毒性作为性能表征量,结果表明:土壤聚合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固化有各自的极限浓度,Cu2 、Zn2 、Pb2 的理想固化量分别为0.9%、1%、2%;若固化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高炉矿渣,则可以提高固化体的抗压强度.本文通过土壤聚合物固化体SEM分析,从固化体微观结构的形态来阐述土壤聚合物宏观上的优越表现.  相似文献   
193.
滇西南澜沧江结合带云县花岗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岩,SiO2含量平均为68.57%,K2O/Na2O值平均为1.67,相对富钾,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酸、碱度低于同类岩石平均值,而镁铁组分高于平均 值,显示岩石偏中性,与同碰撞构造环境形成的花岗岩特征类似.Al2O3含量较高,平均为13.66%,A/CNK平均为1.1,呈铝过饱和,CIPw计算结果均出现标准矿物刚玉分子(105).岩石总体上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平均为240.75×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La/Yb)N为8.88~9.41,分异不是很大,Eu为中等负异常,銭u为0.52~0.57.经多种相关图解判别,岩石属S型花岗岩,其构造环境相当于大陆碰撞花岗岩类(CCG).锆石颗粒U-Pb测年结果显示,源岩的形成年龄最晚是晋宁期(778 Ma),岩体主体形成于华力西晚期一印支期.其中岩浆成因锆石样品的206Pb.238U和207Pb/235U年龄分别为49 Ma和61 Ma,反映在云县岩体中可能存在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94.
195.
Summary The large scale three-dimensional diabatic heating in the atmosphere is computed at 12 isentropic surfaces for a particular twelve hour time period. Using a method due toErtel, the continuity equation is combined with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to give an explicit relation between diabatic heating and changes in potential vorticity and stability along isentropic surface trajectories. The results are barely of useful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and this only under favorable conditions. The distribution of diabatic heating is qualitatively reasonable in the regions near the tropopause, close to the ground, above a cloud or moist layer, and within an area of general condensation. Errors and approximations make the computed values completely unreliable in areas of large anticyclonic vorticity or large baroclinity. Comparison of magnitudes with those computed from rainfall observations and with those measured directly at the earth's surface shows agreement in sign and within a factor of three in the areas of best data. The results emphasize that there are regions and periods where diabatic heating in the free atmosphere may be important in controlling atmospheric behavior. Sample calculations in one of these regions using values of diabatic heating computed by this study illustrate that this process is of comparable importance with the adiabatic process in determining vertical velocity.
Zusammenfassung Die großräumige nichtadiabatische Erwärmung der Atmosphäre in 12 isentropen Flächen während eines 12stündigen Zeitabschnittes wird berechnet. Unter Verwendung einer Methode vonErtel liefert eine Kombination der Kontinuitätsgleichung mit den Bewegungsgleichungen eine explizite Beziehung zwischen der nichtadiabatischen Erwärmung, der potentiellen Vorticity und der Stabilität entlang der isentropen Trajektorien. Das Resultat ist von beschränkter Genauigkeit — und auch dies nur unter günstigen Bedingungen. Qualitativ brauchbare Verteilungen der nichtadiabatischen Erwärmung erhält man nahe der Tropopause, in Bodennähe, über einer Schicht von Wolken oder feuchter Luft und innerhalb der Zonen mit verbreiteter Kondensation. In Gebieten mit großer antizyklonaler Vorticity oder großer Baroklinität werden die berechneten Werte infolge von Meß- und Approximationsfehlern völlig ungenau. In den Gebieten mit optimalen Voraussetzungen stimmen die berechneten Werte mit den aus Niederschlagsmessungen abgeleiteten oder am Boden direkt beobachteten im Vorzeichen und innerhalb eines Faktors von 3 überein. Die Ergebnisse der vorliegenden Untersuchung weisen erneut darauf hin, daß in manchen Gebieten bzw. Zeitabschnitten das Verhalten der freien Atmosphäre durch nichtadiabatische Erwärmung wesentlich beeinflußt sein kann. Stichprobenweise Berechnungen für eines dieser Gebiete zeigen, daß die theoretisch ermittelte nichtadiabatische Erwärmung für die resultierende Vertikalgeschwindigkeit der Luft quantitativ von ähnlicher Bedeutung ist wie der adiabatische Prozeß.

Résumé L'auteur a calculé le réchauffement non adiabatique, à grande échelle, de l'atmosphère à 12 niveaux isentropes pendant un intervalle de 12 heures. Une méthode établie parErtel combine l'équation de continuité et les équations de mouvement et aboutit à une relation explicite entre le réchauffement non adiabatique, la vorticity potentielle et la stabilité le long de trajectoires isentropes. Le résultat n'a qu'une exactitude approchée, et cela dans des conditions favorables seulement. On obtient une répartition utilisable du réchauffement non adiabatique au voisinage de la tropopause, du sol, au-dessus d'une couche de nuages ou d'air humide, ainsi qu'à l'intérieur des zones à forte condensation. Dans les régions à grande vorticity anticyclonique et à grande baroclinité, les valeurs calculées deviennent tout à fait inexactes par suite d'une approximation insuffisante et d'erreurs de mesure. Dans les régions à conditions favorables par contre, les valeurs calculées correspondent à celles que l'on peut tirer de la mesure des précipitations ou de celles que l'on mesure au sol, cela au signe et à un facteur 3 près. Le résultat de cette étude montre à nouveau que dans certaines régions ou certains laps de temps l'état de l'atmosphère peut être notablement conditionné par un réchauffement non adiabatique. Des épreuves faites pour l'une de ces régions montrent que le réchauffement non adiabatique obtenu par calcul est quantitativement aussi important pour la vitesse verticale résultante de l'air que le processus adiabatique.


With 7 Figures  相似文献   
196.
用改进的超声波-溶菌酶法制备钝顶螺旋藻原生质球。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经超声波破碎后,用1.5 mol/L NaCl的Zarrouk培养基洗去细胞外壁的胶质鞘,然后进行酶解。酶解条件为:pH7.2的0.2 mol/L磷酸钾缓冲液,0.8 mol/L KCl,0.5%溶菌酶,28~30℃水浴震荡酶解5~7 h,获得40%以上有活力的钝顶螺旋藻原生质球。  相似文献   
197.
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野外调查,并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对鲁中南地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断裂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强度变化和断裂活动的群集性以及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段分布的局限性上。对于鲁中南地区而言,活动断层可以分为中更新世中期(500kaBP)至晚更新世初期(90kaBP)活断层和晚更新世中、晚期至全新世早期活断层两类;其中前一类(主要是中更新世断裂)断裂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广泛,而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活动断裂段的数量较少,分布较局限。它们对地震的控制能力不同,前者可控制5.5级左右的地震,而后一类可控制6-7级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8.
川蔓草(Ruppia)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咸水、半咸水生境中的广义海草, 其形成的川蔓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然而, 对于其在中国境内的分布情况尚缺乏大范围的调查。基于此, 本研究于2016—2019年对中国辽宁-浙江沿海区域的川蔓草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探究了调查区域内川蔓草的生境分布类型, 及生态特征, 分析了川蔓草床的主要威胁, 并提出了对川蔓草床科学管理的建议。结果表明: 川蔓草在中国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均有分布; 分布面积超过2 100 ha; 该区域内分布的川蔓草物种均为中国川蔓草, 主要分布生境包括咸水养殖池塘、咸水沟渠(池塘)、盐场、瀉湖(湖泊)、潮间带(围堰)5类; 人类活动影响(人工清捞、施药、河道工程等)与极端气候事件(极端干旱事件)都会导致川蔓草床退化, 但大部分川蔓草床可以依靠沉积物中的种子库在环境适宜时进行种群恢复; 不同生境中的川蔓草种群特征差异较大, 因此, 对不同生境中的川蔓草应制定差异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9.
海岛和海岸带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其综合管理水平对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韩建交30周年和“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为契机,通过对中韩无居民海岛及海岸带发展管理现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韩两国在发展管理方面的异同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居民海岛方面,中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为基本制度框架建立管理体系,韩国通过综合立法建立管理体系,海岛不合理利用是两国存在的共性问题;韩国重视无居民海岛的宣传,中国更加重视无居民海岛的分类。在海岸带方面,两国均采取综合管理的方式,但在实施程序上采用不同的方式,韩国由中央政府主导并交由地方政府实施综合管理,中国在综合管理体制下交由地方政府自行主导。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建议,促进两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0.
基于GF-1卫星数据对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潍输油管道爆炸造成的海面溢油进行定量监测。研究首先采用2013年11月26日GF-1卫星数据对海面溢油进行提取,其统计面积为0.67 km2;其次,结合肖剑伟提出的油膜厚度单波段反演模型估算油膜厚度,最终计算得到溢油量为0.28 t;最后,对Band 1反射率与油膜厚度结果进行灰度分割,将溢油污染程度分为6级,对比发现两者分级结果较为一致。由此得出,通过反射率直接进行灰度分割可以对溢油污染进行有效的等级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