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76篇 |
免费 | 1002篇 |
国内免费 | 139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39篇 |
大气科学 | 906篇 |
地球物理 | 1199篇 |
地质学 | 2596篇 |
海洋学 | 645篇 |
天文学 | 259篇 |
综合类 | 423篇 |
自然地理 | 6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16篇 |
2022年 | 318篇 |
2021年 | 324篇 |
2020年 | 267篇 |
2019年 | 352篇 |
2018年 | 347篇 |
2017年 | 308篇 |
2016年 | 349篇 |
2015年 | 316篇 |
2014年 | 332篇 |
2013年 | 328篇 |
2012年 | 348篇 |
2011年 | 307篇 |
2010年 | 304篇 |
2009年 | 266篇 |
2008年 | 276篇 |
2007年 | 237篇 |
2006年 | 178篇 |
2005年 | 150篇 |
2004年 | 129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140篇 |
2001年 | 146篇 |
2000年 | 121篇 |
1999年 | 155篇 |
1998年 | 126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85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58年 | 5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对水库中12个围隔两次取样的叶绿素a浓度(单位:μg/L)、化学耗氧量(单位:mg·O_2/L)和塞克透明度(单位:m)的实验数据分析,求得如下回归方程: (1)[Chla]=17.60·[SD]~(-1·86) r=-0.87 (2)[Chla]=-28.85+7.32·[COD] r=0.89 (3)[COD]=6.88·[SD]~(-0·68) r=0.91本文还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岩相潮间带大型海藻有机碳含量及δ~(13)C值的季节变化特征,分别于2016年11月(秋)和2017年2月(冬)、5月(春)、8月(夏)对獐子岛岩相潮间带(39°01′E,122°43′N)的大型海藻进行调查,并对其有机碳含量和δ~(13)C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大型海藻3门49种,其中红藻门24种,占总数的48.98%;褐藻门17种,占总数的34.69%;绿藻门8种,占总数的16.33%。大型海藻种类数为春季(35种)冬季(24种)=夏季(24种)秋季(23种)。不同种类海藻体内的有机碳含量为15.54%~35.03%,δ~(13)C值在–33.42‰~–7.43‰之间变动。不同季节海藻体内有机碳含量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δ~(13)C值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 相似文献
83.
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是评估海洋碳源汇强度的关键参数,但其实测数据较少、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导致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的估算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海洋源汇特征就不能确切获取。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收集的表层大洋二氧化碳地图(Surface Ocean CO2 Atlas,SOCAT)实测数据集基础上,运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建立二氧化碳分压与经纬度、时间、温度、盐度和叶绿素浓度间的非线性关系,构建了1998-2018年间全球1°×1°经纬度的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格点数据,其标准误差为16.93μatm,平均相对误差为2.97%,优于现有研究中的前反馈神经网络、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算法等方法。根据构建的数据所绘制的全球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的分布与现有研究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4.
Qi-Rong Yuan Peng-Fei Yan Yan-Bin Yang Xu Zhou Department of Physic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yuanqirong@njnu. edu. cn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Physics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Qingdao 《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2005,5(2):126-136
Convincing evidence for a pas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rich clusters A399 and A401 was recently found in the X-ray imaging observations. We examine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is pair of galaxy clusters. A mixture-modeling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obtain a robust partition into two clusters, which allowed us to discuss the virial mass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each cluster. Assuming that these two clusters follow a linear orbit and they have once experienced a close encounter, we model the binary cluster as a two-body system. As a result, four gravitationally bound solutions are obtained. The recent X-ray observations seem to favor a scenario in which the two clusters with a true separation of 5.4h-1 Mpc are currently expanding at 583 km s-1 along a direction with a projection angle of 67.5°, and they will reach a maximum extent of 5.65 h-1 Mpc in about 1.0 h-1 Gyr. 相似文献
85.
威海近岸人工鱼礁布设对生物资源恢复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人工鱼礁投放对区域内海洋生物资源恢复效果,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在北黄海近岸人工鱼礁投放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区发现浮游动物53种,其中优势种为浮游桡足类。夏秋季底栖生物幼体成为季节性优势种。游泳动物共发现14种,主要为常见的礁区鱼类。底栖动物共12种,其中棘皮动物海燕为绝对优势种,为近岸养殖生物的主要敌害生物,主要的底栖资源优势种为虾蟹类与软体动物。投礁区的浮游动物与游泳动物物种数明显多于未投礁区,表明人工投礁有助于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生态系统。但该海域大型底栖藻类较少,还应进一步对大型底栖藻类增殖以提高海域初级生产。 相似文献
86.
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中东段地壳剪切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是我国华北地区一条重要的地震带.该区域的主压应力场方向为近EW向.本文利用2005年9月-2010年9月首都圈地区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SAM方法(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法),研究讨论张家口 渤海地震带中东段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张渤活动带中部及以东区域总体的优势方向明显,为近EW方向.横跨张渤活动带两侧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的空间分布显示,地震带北侧燕山隆起区内、地震带范围内和地震带南侧华北盆地内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均为近EW方向,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7.
88.
89.
扬子陆块西缘古元古代基性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扬子陆块西缘康滇南北向构造带内发育大量古元古代基性岩脉(墙),它们对于认识扬子陆块早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四川会理地区侵入到元古界通安组内的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测定,获得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694Ma±16Ma(MSWD=0.9),代表了该辉长岩的形成和侵位时代,这一结果指示会理地区通安组应为古元古代地层。辉长岩全岩地球化学具有类似于N-MORB的特征。辉长岩锆石初始(176Hf/177Hf)i值为0.281881~0.281982,对应的εHf(t)为6.2~9.8,单阶段亏损地幔Hf模式年龄tDM1为1738~1883Ma,平均值为1803Ma。这些数据表明古元古代辉长岩来源于亏损地幔,指示古元古代晚期扬子西缘之下存在亏损地幔。结合扬子西缘大量古老的碎屑锆石,推测扬子陆块西缘存在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与扬子陆块西缘古元古代晚期基性侵入岩形成有关的幔源岩浆事件明显晚于扬子陆块古元古代碰撞造山及造山后的伸展作用,记录了扬子陆块古元古代晚期一次伸展过程,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裂解作用在扬子陆块的响应。 相似文献
90.
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滇西“三江”地区临沧花岗岩基中勐库碱长花岗岩体的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勐库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36.2±3.7 Ma,表明岩体应形成于中三叠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新生代。全岩主、微量元素,Sr同位素和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系列,来自于与临沧花岗岩基相类似的地壳沉积物源区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以勐库岩体为代表的碱长花岗岩与临沧花岗岩基形成时代一致,表明碱长花岗岩应为临沧花岗岩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已报道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类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类外,临沧花岗岩基还应包括较广泛分布的碱长花岗岩类。本文同时揭示,由于临沧花岗岩基中以勐库岩体为代表的碱长花岗岩并非早前认为的新生代岩体,“三江”南段特别是临沧地块前人划分的新生代岩体分布范围和规模可能需要重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