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8篇
  免费   651篇
  国内免费   926篇
测绘学   348篇
大气科学   564篇
地球物理   435篇
地质学   1515篇
海洋学   345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89篇
自然地理   37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含砂盐水对钻头钴基胎体材料冲蚀腐蚀磨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洋石油钻井中,经常采用海水钻井液作为循环冲洗介质,但海水钻井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为了研究海水钻井液对钻头钴基胎体材料的冲蚀腐蚀磨损作用,利用自制的冲蚀腐蚀磨损试验装置,采用含砂盐水,综合摩擦学和电化学腐蚀理论对钻头钴基胎体材料的冲蚀腐蚀磨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钴基胎体材料总的损失量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随着水中盐度从0.5%到3.5%增加而增大,或者在一定盐度条件下随着温度从25℃至50℃增高而增加。在高盐度下,当含砂量从550 mg/L降到150mg/L时,可测得总的质量损失量99%是由于电化学腐蚀及其相关腐蚀引起的。通过数据分析,还发现温度增高时,腐蚀速率增大,当温度以及固体颗粒含量同时增加时,腐蚀速率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852.
利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所获新太古—古元古代变泥质岩类岩石地球化学资料,以变泥质岩与同时代火山岩物源成因关系,探讨阿尔金和东昆仑造山带古老基底原始古陆系统的隶属问题.结果得出:新太古—古元古代时,阿尔金和东昆仑两造山带基底属同一古陆系统的不同部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提出塔里木、柴达木、阿尔金及东昆仑应为同一古陆体系或古陆块.  相似文献   
853.
论述了井间地震技术的应用现状,介绍了井间地震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及常规处理技术,讨论了井间地震技术数据几个主要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井间地震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研究表明,井间地震技术能够显著改善地面地震反射剖面的质量,提高浅层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以及确定浅部地层的精细构造,显示了井间地震技术在活断层探测和浅层地质调查等工程物探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4.
最近,在北京珠宝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金丝砗磲"。通过常规宝石学检测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此种"金丝砗磲"并不是砗磲,而是一种海洋腹足纲类海螺贝经染色而成的饰品。该海螺贝呈螺旋状层状构造,可以通过其表面颜色不均、黄色部分不透明、黄色部分无荧光加以鉴别,也可以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试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855.
通过对金在地下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富集方法相关条件的研究,提出了水文地球化学找金的工作方法,经过对香炉碗子金矿地下水的采样分析及成果的综合研究,其结果与金矿分布规律基本吻合。同时对该方法在找矿中的效益与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56.
段亮 《地质通报》2010,29(1):70-78
对喜马拉雅前陆盆地和孟加拉海扇中各地层的碎屑白云母40Ar/39Ar资料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喜马拉雅造山带自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开始造山以来的整个剥落历史: 剥落速率开始较为稳定,然后开始上升,在22Ma左右达到峰值,为4~5mm/a,随后急剧下降,最终以2mm/a的速率保持平稳。喜马拉雅造山带与青藏高原周缘剥落历史的对比约束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造成青藏高原东缘和北缘的不同反应方式。即开始时的挤压主要被青藏高原北缘的大规模左旋走滑吸收, 到30Ma左右,喜马拉雅造山带冷却、剥落速率显著增强,北缘左旋走滑造成的柴达木地块的向东运动被华北板块阻挡而停滞,因此在北缘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冷却和抬升剥落事件。至18Ma左右,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冷却、剥落速率继续增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而该时间段内无论是北缘还是东缘,均未发生显著的抬升剥落事件,因此青藏高原的整体隆升和地壳增厚可能发生在此期间。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开始至今,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发生了一些显著的抬升剥落事件,导致了大量的山崩和河流侵蚀,即此时来自喜马拉雅的挤压主要被青藏高原向东方向的地壳逃逸所吸收。  相似文献   
857.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是国家防灾减灾、重大社会活动和精细化天气预报的迫切需要。虽然我国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本文总结了近年国内外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现状、技术进展、目前国内的技术支撑状况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目前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仍然主要是外推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和概念模型预报技术等,但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和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将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强对流天气监测、分析和机理研究是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基础;先进的外推预报方法同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以及二者的融合是未来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5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格点资料,分析0814强台风"黑格比"的移动路径和强度,发现大陆副热带高压和台风风场中强风区的变化,是"黑格比"移向西折、加速和持续快速移动的关键因素。强劲、持续的越赤道气流向台风卷入、高层强辐散以及弱的水平风垂直切变,都有利于"黑格比"强度迅猛发展和维持。  相似文献   
859.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MJO) is simulated using an AGCM with three different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a moist convective adjustment (MCA) scheme, the Zhang–McFarlane (ZM) mass-flux scheme, and the Tiedtke schem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ed MJO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used. Among the three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s, only the MCA scheme produces MJO features similar to observations, including the reasonable spatial distribution, intraseasonal time scales and eastward propagation. Meanwhile, the amplitude is too large and the eastward propagation speed too fast than observ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low-level wind anomaly is unrealistic with enhanced convection occurring within easterly anomalies instead of westerly anomalies as in observations. The over-dependence of precipitation on boundary convergence produced by the MCA scheme is presumably responsible for this unrealistic phase relation in the simulation. The other two schemes produce very poor simulations of the MJO: spectral power of westward propagation is larger than that of eastward propagation in zonal wind and precipitation, indicating a westward propagation of the 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The mean state and vertical profile of diabatic heating are perhaps responsible for the differences in these simulations. The MCA scheme produces relatively realistic climate background. When either ZM or Tiedtke scheme is used, the observed extension of westerly winds from the western Pacific to the dateline is missing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equatorial region and SPCZ is dramatically underestimated. In addition, diabatic heating produced by both ZM and Tiedtke schemes are very weak and nearly uniform with height. The heating profile produced by the MCA scheme has a middle-heavy structure with much larger magnitude than those produced by the other two schemes. In addition, a very unrealistic boundary layer heating maximum produced by the MCA scheme induces too strong surface convergence, which perhaps contributes to the too strong 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 in the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860.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及其包体希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性地报道了江西相山中生代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探讨基底变质岩、火山岩、次火山岩及闪长质包体之间的成因联系和差异性。认为此套火山-侵入杂岩具同源演化关系,推测它们均来源于前震旦系结晶基底,成因上属于陆壳重熔型。这与前人对此研究的主流观点是一致的,同时更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