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5篇
  免费   2401篇
  国内免费   3489篇
测绘学   1869篇
大气科学   1682篇
地球物理   2094篇
地质学   6188篇
海洋学   1762篇
天文学   225篇
综合类   1099篇
自然地理   1406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798篇
  2021年   889篇
  2020年   645篇
  2019年   908篇
  2018年   758篇
  2017年   749篇
  2016年   717篇
  2015年   806篇
  2014年   757篇
  2013年   866篇
  2012年   1041篇
  2011年   950篇
  2010年   959篇
  2009年   827篇
  2008年   738篇
  2007年   714篇
  2006年   596篇
  2005年   478篇
  2004年   352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4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长江三峡GPS处理结果和应变背景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erneseGPSSoftware 4 .2对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GPS监测网络 1998~ 2 0 0 3年的 6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 ,结果表明 ,三峡库区与华南块体的水平相对运动在 0~ 3mm/a(± 0 .1~± 2 .0mm/a) ;蓄水导致的垂直形变区域主要集中在茅坪 香溪 巴东库段 ,近岸点垂直沉降的量级在 10~ 35mm左右 ,最大峰值区域香溪约 35mm(± 8.6mm) ,垂直形变沿远离库中心方向迅速衰减。采用贝塞尔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拟合该地区的应变率 ,推算各类水平应变场 ,结果表明 ,蓄水前各种应变背景在 10 -9/a~ 10 -10 /a量级。作为构造稳定地区 ,三峡库区近期因蓄水导致大规模形变 ,从而诱发中强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72.
分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中对存储备份系统的需求和当前存储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提出了存储局域网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方案 ,并介绍了其在陕西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中的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173.
电子地图中线状要素移动注记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电子地图移动注记的几个关键问题 ,提出了将分段注记和移动注记相结合的思想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回溯法解决注记之间的冲突 ,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图幅移动之后某些屏幕内线状要素注记不可见或表达模糊的问题 ,实现了注记输出的完整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提高了图形输出的效率 ,节省了存储空间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充分体现了电子地图在线状要素注记显示这一环节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4.
时间动态地图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就时间动态地图模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动态地图由于表达空间维数的增加,使得地图作为客观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更加完善,并且作为物质模型,动态地图的可视化应与空间认知的计算机表达紧密融合。在制作时间动态地图时,不同的视觉变量具有不同的动态表现能力,根据时态现象的特征进行选取。  相似文献   
175.
一种组合优化的多边形化简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边形轮廓为目标 ,依据曲线特征点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弯曲特征 ,并对此弯曲特征集实施组合优化 ,将入围弯曲首尾相连 ,即可得到最终的化简结果  相似文献   
176.
南半球对流层气候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的联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南半球对流层温度场谱分析和逐次滤波分析发现,南半球对流层大气温度场半个多世纪以来呈现明显的持续升温趋势,升温幅度由低层到高层逐步增加,其中地面层1 000 hPa年升温率为0.013℃/a,对流层中部500 hPa年升温率为0.019℃/ a,对流层上部300 hPa年升温率为0.036℃/ a;滤除南半球大气温度场的趋势变化,发现南半球大气温度场从地面层直至对流层顶广泛盛行着十分显著的与太阳磁场磁性22年周期变化相一致的变化周期。太阳磁场磁性周期变化趋势略有超前,分析认为,这是南半球对流层大气气候系统对太阳磁场周期性变化的响应。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南半球从地面层1 000 hPa到对流层顶,再到平流层中部10 hPa各层次大气温度变化22年周期分量振荡位相基本一致,周期振幅由低层到高层迅速增大,说明太阳磁场变化对对流层高层比低层影响大,对平流层影响更大。其中地面层1 000 hPa温度场的22年变化周期是在滤除趋势变化和11年周期之后才显现出来的,所以太阳磁场磁性周期变化对地面层气候的影响较小并且经常处于被掩盖状态;南半球地面层1 000 hPa温度场滤除趋势变化之后显示出十分显著的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相一致的变化周期,分析认为,这是南半球对流层大气气候系统对太阳活动11周期性变化的响应。对流层上层300 hPa温度场滤除趋势变化和22年周期之后也显示出11年变化周期,而对流层中部500 hPa则无此周期反应,说明太阳活动11年周期对地面层1 000 hPa大气气候影响最明显,对流层中上层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77.
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两种山地草甸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典型山地草甸土和黄壤性山地草甸土的代表剖面,研究了土壤形成的条件和特点,推断在气候和植被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地形因素的差异引起的水环境的不同,是造成两种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8.
Prediction intervals (PIs) are commonly used to quantify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a forecast. However, traditional ways to construct PIs typically require strong assumptions about data distribution and involve a large computational burden. Here, we improve upon the recent proposed Lower Upper Bound Estimation method and extend it to a multi‐objective framework. The proposed methods are demonstrated using a real‐world flood forecasting case study for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Watersh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s are able to efficiently construct appropriate PIs, while outperforming other methods including the widely used Generalized Likelihood Uncertainty Estimation approach.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9.
In high elevation cold region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fer from glacier meltwater eros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hydrological components. The Zhadang glacier is a typical valley‐type glacier in the Nyainqentanglha Mountain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o make frequent and long period records of meltwater runoff and sediment processes in the very high elevation and isolated regions, an automatic system was installed near the glacier snout (5400 m a.s.l) in August 2013, to measure the transient discharge and sediment processes at 5‐min interval, which is shorter than the time span for the water flow to traverse the catchment from the farthest end to the watershed outlet. Diurnal variations of discharge, an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were recorded at high frequency for the Zhadang glacier, before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SSL) was computed. Hourly SSC varied from the range of 0.2 kg/m3 to 0.5 kg/m3 (at 8:00–9:00) to the range of 2.0 kg/m3 to 4.0 kg/m3 (at 17:00–18:00). The daily SSL was 32.24 t during the intense ablation period. Hourly SSC was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discharge (r = 0.885**, n = 18, p < 0.01). A digit‐eight hysteresis loop was observed for the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glacier area. Air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influence discharge, and then result in the sediment variat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responses of suspended sediment delivery processes with a high frequency data in the high elevation cold regions.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