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4篇 |
免费 | 164篇 |
国内免费 | 3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5篇 |
大气科学 | 198篇 |
地球物理 | 193篇 |
地质学 | 589篇 |
海洋学 | 309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119篇 |
自然地理 | 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介绍了一种雾的客观预报方法,并研制了一个与STYS接口的雾的客观预报自动化业务系统,对雾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82.
川滇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研究:流体Na-Cl-Br体系的证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应用流体包裹体滤液分析方法,测定了川滇7个MVT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的Na,Cl,Br含量,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x(Na/Br)和x(Cl/Br)的平均值分别为185和73,并与高度蒸发浓缩的残留海水的x(Na/Br)和x(Cl/Br)相近。成矿流体的Na,Cl含量呈正相关,在lgNa-lgCl图解中呈线性分布。根据这些事实以及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原始成矿卤水起源于蒸发浓缩的残留海水,原始含矿卤水与富含有机质的大气降水混合导致矿质沉淀而成矿。 相似文献
83.
南海现代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8年6~9月南海海洋环境调查及1987年SO-50中德联合调查中所取得的资料,对南海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南海与渤海、黄海、东海现代沉积过程中的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南海北部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分布范围为nC15~nC33,双峰群,居前的低碳数主峰碳为nC19~nC22,居后的高碳数主峰碳为nC27,nC24以后奇碳的优势明显,OEP为2.13,nC23-/nC24 值平均为1.53,沉积物中陆源输入居多;南海南部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分布范围为nC15~nC33,呈双峰群,居前的低碳数峰群以nC19~nC23为主峰碳,居后的高碳数峰群以nC27或nC29为主峰碳,OEP为1.58,nC23-/nC24 值平均为2.15,沉积物中海洋生物来源居多。南海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为海洋和陆源两种有机质来源。(2)南海南部处于典型热带海洋环境,生物生产力较高,大量硅质、钙质生物在海域繁殖,生物效应降低了陆源物质的丰度。物源效应和生物效应的差异是南海南、北部现代沉积物的碳分子组合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3)南海现代沉积物各站位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P r/Ph值基本小于1,说明沉积物沉积时为缺氧还原的沉积环境,但局部海域沉积环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涌升的南极底层水的影响。(4)南海与东海、黄海、渤海不同海域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对比可知,各海域沉积物均显示出物源效应。 相似文献
84.
85.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balanced cross-section and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ssociated with natural ga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analyses, core and thin section observations, it has been proven that the Puguang gas reservoir has experienced two periods of diagenesis and restructuring since the Late Indo-Chinese epoch. One is the fluid transfer controlled by the tectonic movement and the other is geochemical reconstruction controlled by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TSR). The middle Yanshan epoch was the main period that the Puguang gas reservoir experienced the geochemical reaction of TSR. TSR can recreate the fluid in the gas reservoir, which makes the gas drying index higher and carbon isotope heavier because C2+ (ethane and heavy hydrocarbon) and 12C (carbon 12 isotope) is first consumed relative to CH4 and 13C? (carbon 13 isotope). However, the reciprocity between fluid regarding TSR (hydrocarbon, sulfureted hydrogen (H2S)?, and water) and reservoir rock results in reservoir rock erosion and anhydrite alteration, which increases porosity in reservoir, thereby improving the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Superimposed by later tectonic movement, the fluid in Puguang reservoir has twice experienced adjustment, one in the late Yanshan epoch to the early Himalayan epoch and the other time in late Himalayan epoch, after which Puguang gas reservoir is finally developed. 相似文献
86.
利用树轮宽度重建黄河源区1618—2009年5—6月最高气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采集自青海省雪山乡的祁连圆柏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将标准年表与黄河源区内4个气象站各气象要素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整个源区5—6月最高气温与标准年表相关性最显著,相关系数为-0.65。根据相关分析结果,重建了黄河源区1618—2009年5—6月最高气温距平序列,重建方程经过逐一剔除检验,方差解释量达42.2%,具有一定的可靠性。重建序列在近400年间先后经历了8个较暖时间段和8个较冷时间段,暖期时段有1644—1656、1727—1746、1786—1797、1817—1835、1860—1885、1916—1934、1952—1968和1992—2005年,冷期的时段分别为1632—1643、1657—1696、1747—1764、1798—1816、1836—1859、1898—1915、1935—1951和1969—1991年。对比本次重建序列与杂多、青藏高原东部以及长江源的气温重建序列,发现以上序列在公共时段变化趋势一致,另外,一些文献和历史记载也证实了此次重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7.
以2017年3月27日漾濞5.1级地震为例,根据区域特性和信噪比要求,选取数据较为完整的6个台站记录的2017年1月1日~6月6日期间的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气枪震源波形资料,采用互相关检测技术提取6个台站各自稳定震相的走时数据,并对漾濞5.1级地震前后走时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漾濞5.1级地震前后6个台站各自稳定震相存在较为明显的走时变化,且短期内走时变化具有较好的同步性,相关台站异常幅度大小和异常出现时间存在细小差异。地震发生前,6个台站走时低值异常过程明显,以YUL台最为显著。地震发生前后走时变化形态特征为双“V”型,漾濞5.1级地震发生在第1个“V”型末端。地震发生后,不同方位相关台站受地震的影响程度不同,走时波动大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8.
随着我国海洋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2001-2009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6.12%,远高出同期GDP增速。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百字方针,特别强调要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可以预见,海洋开发热潮的到来,将使海洋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迅猛扩大和上升,无疑会给海洋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为加快转变海洋管理方式提供了广阔的践行空间。2006年,为加强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国务院颁布实施了《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在海洋工程开发建设中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如何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切实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持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9.
90.
通过对该区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研究,将区内银矿按成因、成矿作用、矿床地质特征等划分为三类六型。指出了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矿是本区银矿的重要类型。总结了银矿的找矿标志,提出了本区银矿的主攻类型和主攻地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