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247篇 |
免费 | 23842篇 |
国内免费 | 486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369篇 |
大气科学 | 26492篇 |
地球物理 | 19674篇 |
地质学 | 52021篇 |
海洋学 | 19861篇 |
天文学 | 2154篇 |
综合类 | 7937篇 |
自然地理 | 72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5篇 |
2023年 | 1132篇 |
2022年 | 2426篇 |
2021年 | 3112篇 |
2020年 | 3625篇 |
2019年 | 7032篇 |
2018年 | 7267篇 |
2017年 | 6846篇 |
2016年 | 7179篇 |
2015年 | 6440篇 |
2014年 | 6300篇 |
2013年 | 6909篇 |
2012年 | 6624篇 |
2011年 | 6549篇 |
2010年 | 6528篇 |
2009年 | 5683篇 |
2008年 | 4943篇 |
2007年 | 4845篇 |
2006年 | 4200篇 |
2005年 | 3905篇 |
2004年 | 3703篇 |
2003年 | 3362篇 |
2002年 | 3111篇 |
2001年 | 2990篇 |
2000年 | 2674篇 |
1999年 | 2897篇 |
1998年 | 2642篇 |
1997年 | 2638篇 |
1996年 | 2170篇 |
1995年 | 2029篇 |
1994年 | 1807篇 |
1993年 | 1684篇 |
1992年 | 1387篇 |
1991年 | 1098篇 |
1990年 | 946篇 |
1989年 | 806篇 |
1988年 | 706篇 |
1987年 | 499篇 |
1986年 | 422篇 |
1985年 | 320篇 |
1984年 | 350篇 |
1983年 | 218篇 |
1982年 | 241篇 |
1981年 | 174篇 |
1980年 | 137篇 |
1979年 | 131篇 |
1978年 | 56篇 |
1977年 | 53篇 |
1971年 | 53篇 |
1970年 | 4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基于三角形网格的气象场等值线自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矩形网格法的不足,提出了用三角形网格法实现气象场等值线自动分析方法。通过对站点资料的边界插值、三角形剖分等处理后,再在剖分出来的三角形网格中按照一定方式连接等值线即可实现等值线的自动分析。给出了等值线自动生成算法,并将实例的分析结果同Grads绘制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有效可行,而且分析的结果更为精确合理。 相似文献
53.
重庆城区浓雾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统计分析沙坪坝1951~2002年间发生的浓雾事件,结合2001年12月重庆市雾的外场试验资料,探索重庆市主城区浓雾的基本特征。重庆主城区浓雾随年代演变有减缓趋势;主城区浓雾是自然雾与烟尘等的混合物,河谷及城市效应使雾更浓;城市中出现浓雾的大气边界层特征是在近地面层有逆温及增湿降温现象;高浓度气溶胶的净辐射效应阻碍白天混合层发展,使大气边界层趋于稳定,它是重庆连续几天有雾的原因之一;浓雾具有一定的湿沉降作用,能有限地清洁空气;有浓雾的天气条件下,建议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以避免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以 1996年 12月 31日和 1981年 5月 1日为例 ,对冬、春季节发生在江苏的较大范围的切变类冰雹天气过程作了对比分析。结果指出 ,无论冬季或春季当高原东部有深槽东移 ,冷暖空气在江淮地区交汇 ,地面抬升系统为暖切 ,并有大气层结不稳定 (Δθse( 50 0 - 850 ) <0℃ =中心和较强的风向和风速垂直切变、85 0hPa西南急流轴、85 0hPa最大水汽通量轴线、5 0 0和 85 0hPa正涡度中心等相配置时 ,就可能导致江苏地区较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56.
天气雷达作为龙卷风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具有超高时空分辨率的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较好地捕获并提前预警龙卷风。以2022年6月19日07时发生在广东佛山南海的一次龙卷风为例,详细剖析龙卷生消及雷达监测预警过程。借助雷达智能预警软件,利用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的双偏振量和超高时空分辨率数据,实时反演三维风场和分析龙卷碎片(TVS)特征,能够显著提高龙卷风监测预警水平。实例表明,本次成功地提前18分钟预警龙卷,进一步说明了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在强对流天气探测方面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7.
Three ship-based observational campaigns were conducted to survey sea ice and snow in Prydz Bay and the surrounding waters(64.40°S–69.40°S, 76.11°E–81.29°E) from 28 November 2012 to 3 February 2013.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sea ice extent and its variation, and the ice and snow thickness distributions and their variations with time in the observed zone. In the pack ice zone,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pack ice changed little, whereas the northern edge retreat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two earlier observation periods. Compared with the pack ice, the fast ice exhibited a significantly slower variation in extent with its northernmost edge retreating southwards by 6.7 km at a rate of 0.37 km?d-1. Generally, ice showed an increment in thickness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 from the end of November to the middle of December. Ice and snow thickness followed an approximate normal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two earlier observations(79.7±28.9 cm, 79.1±19.1 cm for ice thickness, and 11.6±6.1 cm, 9.6±3.4 cm for snow thickness, respectively), and the distribution tended to be more concentrated in mid-December than in late November. The expected value of ice thickness decreased by 0.6 cm, whereas that of snow thickness decreased by 2 cm from 28 November to 18 December 2012. Ic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showed no obvious regularity between 31 January and 3 February, 2013. 相似文献
58.
59.
Wang Lifang Wu Xiangbin Zhang Baoyi Li Xuefeng Huang Anshuo Meng Fei Dai Pengyao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2019,28(3):587-607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concealed mineralization is always confronted with difficulties i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between 2D and 3D data and between qualitative and...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