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某些自然灾害的形成,环境监测和保护也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从80年代以来,环境地球物理工作应运而生,并且正在迅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礁硅岩套与超大型矿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礁硅岩套是一种重要的含矿岩石组合 ,也是超大型矿床的成矿岩套之一 ,它是由不同的地质作用形成的不同岩石以较为固定的时空有序的状态组合而成 ,是在特殊的地质背景中盆地演化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 ,是由盆地正常沉积作用、盆地中的生物作用、盆下源的热水沉积作用和岩石圈深部的岩浆作用的综合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十亿年前的宇宙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我們所研究的宇宙尘主要是一些粒径小于1毫米的、不透明并带閃亮光泽的強磁性球体。它們的球度很高,有时甚至接近于理想的球体。在矿物組成上宇宙尘主要由磁鉄矿及磁赤鉄矿組成,在其內部常有由Ni、Fe組成的球形鉄心。在化学組份上主要由Fe及Ni組成,另外还有相当量的Co及Cu,Mg一般都存在,多半不含Al。它們Fe、Ni的含量一般是自中心向外逐步減少。它們的Ni/Fe比值高也是一項主要的鉴别标志。宇宙尘与一般隕石的区别是其Ni、Co含量更要高些。  相似文献   
15.
三叠纪嘉陵江期华蓥山同沉积断层的沉积、储层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断裂带在地质历史时期活动特点的认识,因多期次、不同活动性质的叠加改造而难以确定。以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为例,通过三叠纪嘉陵江期华蓥山断裂带两侧的沉积、储层的研究发现沉积、储层响应与断面倾向南东、东侧下降的观点矛盾。主要表现为:在非浅滩化的嘉三期,紧邻断裂带西北侧的下降盘地层异常增厚;浅滩化的嘉一晚期—嘉二1期,东南侧的泸州古隆起地区颗粒岩累计厚度较西北侧增厚;另外,断层东南侧的颗粒岩发育早期岩溶型储层,而在西北侧这类储层欠发育。结果表明在三叠纪嘉陵江期华蓥山断裂带的断面倾向北西,为西侧下降的同沉积正断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等高线生成三维地形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等高线地图的获取、处理以及读懂都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并且利用等高线生成三维地形也需要板为专业的软件工具或编程能力。提出了一种快速生成三维地形的方法,利用软件对图形和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实现了快速生成某地区的三维地形图,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捷,对专业能力要求低,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Integrated geophysical and chemical study of saline water intrus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oudhury K  Saha DK 《Ground water》2004,42(5):671-677
Surface geophysical surveys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to image the subsurface and the ground water zone without a large number of observation wells. DC resistivity sounding generally identifies the subsurface formations-the aquifer zone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s saturated with saline/brackish water. However, the method has serious ambiguities in distinguishing the geological formations of similar resistivities such as saline sand and saline clay, or water quality such as fresh or saline, in a low resistivity formation.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ambiguity and ascertain the efficacy of data integration techniques in ground water and saline contamination studies, a combined geophysical survey and periodic chemical analysis of ground water were carried out employing DC resistivity profiling, resistivity sounding, and shallow seismic refraction methods. By constraining resistivity interpretation with inputs from seismic refraction and chemical analysis, the data integration study proved to be a powerful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subsurface formations, ground water zones, the subsurface saline/brackish water zones, and the probable mode and cause of saline water intrusion in an inland aquifer. A case study presented here illustrates these principles. Resistivity sounding alone had earlier failed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 formations in the saline environment. Data integration and resistivity interpretation constrained by water quality analysis led to a new concept of minimum resistivity for ground water-bearing zones, which is the optimum value of resistivity of a subsurface formation in an area below which ground water contained in it is saline/brackish and unsuitable for drinking.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利用EIGEN6C4布格重力异常、SIO V15.1地形和流动重力观测数据,研究2021年玛多Ms7.4地震的重力挠曲均衡背景和震前重力变化特征.首先,基于岩石圈挠曲均衡模型,结合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形数据,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震中及周边地区(青藏高原东北部)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和挠曲均衡重力异常.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Te为0~100 km,横向差异明显,且与块体构造关系密切.巴颜喀拉块体以北的柴达木块体Te值高达50~80 km,以南的羌塘块体大部分区域的Te大于20 km,五道梁以南出现局部大于30 km的高值区,玉树—德格地区出现局部大于40 km的高值区.巴颜喀拉块体Te为0~20 km,较其南北块体明显偏小,更易于发生形变,从而在南北"夹持"下发生物质东向运动,是青藏高原中部物质东流的主要区域.地震易发生在岩石圈强弱变化的过渡地带(Te变化梯度带),以及Te较小区域的断裂带上.本次地震即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内部Te低值区,震中附近有效弹性厚度约为15 km.震前流动重力变化分析表明,2015年以来3~5年的累积重力变化自西向东呈负-正-负的区域性变化特征,大致以震中为界形成了垂直于断裂带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主要反映了震前青藏高原物质东流过程中出现的深部构造运动态势.2018年以来的重力变化主要呈围绕震中形成西正-东负的弱区域性变化特征,显示震中地区已处于高应力应变的"固化"状态,地震即发生在重力变化零值线拐弯部位.  相似文献   
20.
伊犁河谷地处中国天山山脉西段,属于典型的季节性冻土区,季节性冻融作用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强烈。本文以皮里青河"3.24"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详细调查、多期遥感影像动态比对、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黄土滑坡冻融失稳机理与滑坡运动特征,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滑坡失稳与水密切相关,一方面是地表水侵蚀作用,另一方面是地下水的冻融作用;(2)根据变形特征,将滑坡失稳过程分为坡脚侵蚀、冻结滞水和冻融循环破坏三个阶段,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水位上升导致孔隙水压力增大是滑坡冻融失稳的主要原因;(3)DAN-W数值模拟软件的Voellmy模型和Frictional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滑坡的运动堆积过程,模拟结果显示,滑坡历时12.8 s,最大运动速度17.7 m/s,平均堆积厚度4.9 m,运动距离139 m。本研究为伊犁河谷地区黄土冻融滑坡的早期识别与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