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50篇 |
免费 | 1915篇 |
国内免费 | 12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18篇 |
大气科学 | 805篇 |
地球物理 | 835篇 |
地质学 | 2773篇 |
海洋学 | 809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325篇 |
自然地理 | 59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38篇 |
2023年 | 164篇 |
2022年 | 290篇 |
2021年 | 323篇 |
2020年 | 280篇 |
2019年 | 317篇 |
2018年 | 249篇 |
2017年 | 274篇 |
2016年 | 286篇 |
2015年 | 353篇 |
2014年 | 255篇 |
2013年 | 349篇 |
2012年 | 365篇 |
2011年 | 344篇 |
2010年 | 354篇 |
2009年 | 360篇 |
2008年 | 330篇 |
2007年 | 336篇 |
2006年 | 350篇 |
2005年 | 261篇 |
2004年 | 192篇 |
2003年 | 167篇 |
2002年 | 143篇 |
2001年 | 123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81.
湘东北岳阳地区冷家溪群和板溪群凝灰岩
SHRIMP 锆石U-Pb年龄
——对武陵运动的制约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对冷家溪群及其上覆板溪群斑脱岩中的锆石进行研究,测得冷家溪群小木平组斑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22Ma±10Ma)和上覆板溪群张家湾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802.6Ma±7.6Ma),结合“江南造山带”东部变质基底双桥山群和西南地区四堡群、下江群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将冷家溪群与其相应的江南古陆变质地层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该年龄对重新界定“武陵运动”的时限和进行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构造演化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冷家溪群与双桥山群、梵净山群、四堡群、双溪坞群一样,均为低变质绿片岩系,构成了江南古陆地区的变质基底。多年来冷家溪群一直划归中元古界,并且视为“武陵运动”的主体,其时代的定位将影响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也将制约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上述锆石U-Pb年龄不仅标示了湘东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时代,也为江南古陆中部变质基底提供了新的、精确的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182.
基于InSAR的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地区长期遭受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对该区域1992年至今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监测。主要分3个阶段进行,在每一阶段尤其对InSAR处理过程中的干涉图滤波进行了迭代自适应处理和相位解缠进行了顾及粗差的改正,通过与同期水准和GPS监测结果比较可得InSAR精度达1cm。从3个时间段的InSAR成果可以看出在空间分布上,西安市的东郊和南郊是沉降严重的区域;从时间发育来看,最大沉降阶段发生在1996年,最大沉降量达21cm,而2006年的最大沉降量减少到8cm,且沉降中心转移到西南郊;3个阶段均探测到活动地裂缝两侧的不均匀沉降,地裂缝的南侧沉降均大于北侧。该研究将为西安地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解释和减灾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3.
成矿系统嵌套分形结构和自有序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成矿系统具有嵌套分形结构 ,岩石孔隙结构的传输性质制约着聚矿功能的实现。矿床(脉 )群聚分形分布特征明显 ,数量随时代先后呈幂律增长 ,成矿裂隙系统分维值大 ,高含量矿脉分维值低 ,这为隐伏矿床 (体 )预测提供了依据。裂隙生长是一种自组织临界现象 ,矿脉起源于微裂隙发展而成的张性裂隙 ,并最终形成脉系。超大型矿床的裂隙系统表现为临界分维状态 (5~ 12 5km ,D≈ 1 5;0 5~ 2 0km ,D≈ 1 3;1~ 10 0cm ,D≈ 1 5;0 0 0 36~ 0 18cm ,D =1 2 8~1 39)。成矿元素运移通过扩散和渗流实现 ,扩散速率的差异性导致运移路径的有序性 ,流体流动导致金及金属硫化物在界面处发生反应而沉淀成矿 ,矿床密度分布随矿化中心距离增大而减小的自有序效应保证了成矿系统的组织层次性。输运反应耦合成矿动力学计算机模拟验证了分形脉体演化模式和自有序效应。 相似文献
184.
东亚地区区域气候模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由于大气环流模式对东亚地区区域气候特征的模拟存在很大不足,采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该地区特殊的季风气候成为目前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通过回顾当前东亚地区区域气候模拟的现状,表明大部分区域气候模式都不同程度地模拟出了东亚季风区持续性洪涝现象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演变过程,再现了东亚各主要气候区降水的年际、季节和季节内变化及主要雨带的季节进退和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但是,大部分模式没能很好地模拟出大尺度特征的强度和量值,模拟的温度和降水存在系统性偏差。原因分析表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区域气候模式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及动力框架可以改善模拟效果。最后对区域气候模式未来的发展给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5.
Tectono-Metallogenic System in the Altay Orogenic Belt, China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ANG Jingbin ZHANG Jinhong DING Rufu FANG Tonghui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for Mineral Resources State Bureau of Nonferrous Metals Industry Andingmenwai Beijing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0,74(3):485-491
The Altay erogenic belt of China is an important metallogenic belt of base metals, rare metals and gold. The main orogenic-metallogenic epoch is the Hercynian (Late Palaeozoic). Hercynian orogeny underwent two tectonic stages: the early volcano-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extension (D1-D2) and late subduction-collision (D3-P). There correspondingly developed two different metallogenic systems. One is the stratabound massive sulphide and iron metallogenic system related to volcano-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the other is the epigenetic gold and granite-associated rare metals system formed by collision. Very few mineralization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subduc-tion time. 相似文献
186.
187.
中国主要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遭受海水周期性浸淹,因而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既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不同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性。红树林作为初级生产者,为林区动物、微生物提供食物与营养,为鸟类、昆虫、鱼虾等提供栖息、繁衍场所。因此,红树植物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海岸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1-2]。近年来由于工农业的发展,沿海城市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大量的污染物汇集于河口、海湾区,使这些地区的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在直接向红树林区倾污排废的地区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8.
Yee-Meng CHIEW 《国际泥沙研究》2009,24(4):385-399
Armoring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riprap stones, are the primary method used to protect bridge piers against scouring; however, these methods have not had definitive success. Recently, flow-altering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sacrificial piles, have been tested as an alternative to armoring countermeasur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cs of an innovative flow-altering countermeasure device, frames in the shape of tetrahedrons that act as a pier-scour countermeasure. Results of measured characteristics for turbulence flow showed that the flow around the tetrahedral fram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 (1) a deceleration region near the sediment bed; (2) an acceleration region in the middle of water depth region; and (3) a restoration region near the water surface. The velocity magnitudes, turbulent intensities and vorticities decreased in the deceleration region, increased in the acceleration region and reverted to that of the unprotected condition in the restoration region. This pier-scour countermeasure is innovative because of its ability to dissipate energy associated with the downflow and the horseshoes vortex generated around the bridge pier. The scour tests revealed that the frames protected the foundation of bridge piers against scou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reduction of scour depth decreased as the velocity ratio, U/U c , decreased, reaching a value of 50% for the range of parameters tested in this study. Moreover, its efficiency was dependent on the placement density of the frames.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frames were more effective when η was larger. However, their influence becomes less significant when η≥ 0.16. 相似文献
189.
造山型金矿的成矿作用与H20-CO2流体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对阿尔泰山南缘和穆龙套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无水的CO2-CH4流体在中亚成矿域中一些金矿床中具有同样重要意义。阿尔泰山南缘萨热阔布金矿包裹体的Xch4达0.20~0.23,穆龙套金矿的XCH4为0.07~0.23。CH4扩大了流体不混溶的范围,有利于对Au的富集沉淀。CO2流体在Au成矿中的重要作用至少包括了三方面的意义,即:缓冲流体PH值范围、提高流体中的Au含量并使其维持与还原硫的络合作用进行迁移;扩大超临界流体的温度范围;增加流体不混溶的区域。CH4的加入扩大了流体不混溶的范围,有利于对Au的富集沉淀。 相似文献
190.
自然资本评估是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由于海洋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开放性、流动性和多层次耦合性等特点,海洋自然资本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缓慢。能值分析理论通过能值转换率将生态系统内流动和储存的各种不同类别的能量和物质转换为同一标准的能值,可衡量和比较不同等级的能量价值,系统完整地反映自然资本价值,这一特点是其他评估方法所缺乏的。为精确量化海洋生物资本价值,本研究引入海洋食物网信息能流图和生态系统能量传递规律,提出了生物能值转换率的经验公式,即Tn=T1·E^1-nL(T1为初级生产者的太阳能值转换率,n为营养级,EL为林德曼效率)。为验证经验公式的可行性,选用相关案例进行了研究,得到海洋食物网中不同食性生物所处营养级及其相应的能值转换率。经验公式有一定误差,具体应用时应通过调研文献和相关数据,确定关键参数的取值范围以提高准确性。本研究得出的经验公式简化了海洋生物能值转换率的计算方法,促进了能值分析理论在海洋自然资本评估中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